第二语言习得概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544998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语言习得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语言习得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语言习得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语言习得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语言习得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语言习得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语言习得概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考题: 1、什么是母语、目的语?“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家庭或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2、如何区分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区分,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3、区分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习得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区分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习得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在于:在两种环境下的语言习得,学习者在学什么、怎么学这两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别语言习得环境对学习者语言习得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是间接的。 第四节 SLA研究的基本问题 1.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究竟获得了什么?2.第

2、二语言学习者是怎样习得第二语言的?3.第二语言语言习得有哪些个体差异?4.语言教学对第二语言习得有何影响?一、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时获得了什么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之初常常说出一些不合目的语规则的句子。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对学习者生成的语言进行研究来发现个中原因。 一、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时获得了什么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描写上。关于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学习者语言获得结果的研究。 关于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相关研究包括:早期的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分析中介语假设以及关于中介语的研究上世纪70年代的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等二、第二语言学习者是

3、怎样获得第二语言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们试图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做出解释。这涉及到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过程的研究。二、第二语言学习者是怎样获得第二语言的Ellis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做出解释:一是外部因素;二是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社会环境所谓“外部因素”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的社会环境和语言输入环境。语言习得的“社会环境”包括第二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即第二语言习得是在社会环境自然发生的(natural setting)还是在课堂教学环境进行的(educational setting)。外部因素语言输入环境“语言输入环境”主要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方式,即学习

4、者语言输入是通过交互方式获得的还是非交互方式获得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到“foreigner talk”和“teacher talk”的研究,以及“可理解输入”的研究等。 外部因素语言输入环境“Foreigner talk”是指母语者与外国人谈话所使用的话语。当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谈话时,常常对正常的话语进行某些调整,以便学习者理解。这种话语有时甚至不合语法。例:母语者:你-是-哪-国-人?非母语者:我-哪国?母语者:对,你-哪个-国家的?非母语者:国家?噢,美国。teacher talk的定义“teacher talk” 指的是第二语言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课堂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

5、师:请大家打开书。生:开书?师:对。书book,打开open.生:噢。打开书?Furgson(1957)的研究Furgson的研究主要是描写foreigner talk在语言形式上的调整 。这种调整包括语言形式的调整,如语音、语调、放慢语速、使用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等。Hatch(1978)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分foreigner talk 的结构。Michael Long (1981,1983)的研究 Michael Long发现,母语使用者在与学习者交谈时,不仅进行语言形式上的调整,而且在话语的结构和功能上进行调整。 内部因素两个心理过程所谓“内部因素”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的内在心理

6、过程。两个过程:利用母语知识构建中介语学习过程利用已有知识应付交际困难交际策略三、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方式的个体差异所谓“个体差异”,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表现出学习速率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以及学习成果的差异等。个体差异因素包括三个方面:1、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个体因素的研究2、第二语言学习者态度、动机、性格的研究3、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策略研究3.1一般个体因素的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个体因素:年龄、性别、认知风格等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3.1.1 关于学习者的年龄的研究学者们一般认为,儿童学第二语言比成人快,年龄愈小愈有优势。(你的看法呢?)3.1.1 关于

7、学习者的年龄的研究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在词法和句法方面,青少年学得最好,成人次之,儿童最差;发音方面,差异很小;语法方面,成人开始学习时有优势,但一段时间后儿童会赶上来。年龄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表现在:学习速度、熟练程度。一些实验研究也证明成人在短期学习中表现得比儿童好。相对于语音来说,成人在语法方面更能体现出学习速度上的优势。3.1.1 关于学习者的年龄的研究争论的焦点:“关键期假说”“关键期”又称“临界期”,在这个阶段,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地习得一门语言。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否像母语学习者那样存在着一个关键期的问题。3.1.1 关于学习者的年龄的研究Long (1

8、990)的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6岁以后开始学习,不可能获得母语使用者那样的语音能力(native-like accent)。同样,学习者在关键期后也很难获得母语使用者那样的语法能力。Scovel (1988)的研究证据表明,获得母语使用者那样的语音能力的关键期是12岁左右。支持语法能力获得的关键期的证据似乎还不明确。 关于“认知方式”的研究“场独立”(field independence) 易于从整体中发现个别的认知方式,善于剖析事物和问题,把部分与整体区分开来,能集中于某一部分不受其他部分干扰。 学习者则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场独立的学习者更适合在正式的课堂学习。关于“认知方式”的研究“场

9、依存”(field dependence)易于感知事物整体的认知方式,倾向于从宏观上看事物并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学习者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更适合在自然环境中习得语言。“认知风格”的研究这两种认知方式各有利弊,过于场独立会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过于场依存,容易忽视个别而不能很好地解决具体问题。“认知风格”的研究研究还表明儿童的场依存性倾向大一些,因而易于在自然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与此同时其场独立性逐渐发展。成人的场独立性强,需要在正规的课堂学习环境里学习第二语言。第二语言学习者态度的研究态度: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评价性反应,是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褒贬好恶,并反映出对之

10、采取行动的倾向性。第二语言学习者态度的研究1.学习者态度的分类2.学习者对语言和学习语言的一般态度;3.对目的语社团及本族语者的态度;4.学习者对学习目的语的态度;态度的分类积极态度一般态度消极态度 一般说来学习态度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持久,但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态度的分类学习者的态度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一般说来,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将对其语言习得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过来说,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是消极的、否定的,将对其语言习得产生消极的影响。 学习者的态度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但也有研究表明:积极、肯定的态度并不一定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带来积极的影响,消极、否定的态度也可能对学习者的语言

11、习得带来正面的影响。由此看来,学习者的态度与其语言习得效果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并非简单的线性对应关系。第二语言学习者动机的研究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调查结果发现,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诸因素中,动机占33%,学习能力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第二语言的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四个方面。动机的定义和分类Gardner and Lambert(1972)“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指为了跟目的语社团直接进行交际,与目

12、的语文化有更多的接触、甚至想 进一步融合到第二语言社团中成为其一员。“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指把第二语言作为工作的实际目的,如查阅资料、寻找工作等等。一般认为融合型动机更为强烈,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更大。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很多情况下,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同时具有这两种动机。 内部动机:是个体自身所产生的动力,常常来自个体对所做事情的兴趣和对其意义的认识。外部动机:外部动机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别人的影响、奖赏、惩罚等。近景动机:是指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具体、局部的动机 。远景动机则是与长远目标特别是有社会意义的目标相联系 。如何不断激发学习动机第一,要充分

13、利用学习者本身已有的动机,并不断“充电”使之进一步增强。第二,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第二语言的最根本动力应是交际的需要。 第三,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最直接增强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因素。第四,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多给学习者以成功的机会并及时加以肯定。 第二语言学习者性格的研究 性格特征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公认的。个性特征是重要的情感因素。这里主要讨论内向和外向、焦虑和移情几个主要个性特征。 (1) 内向和外向两个假说:一是外向型学习者在交际能力上优于内向型学习者。二是内向型学习者在认识、学习语言能力上优于外向型学习者。究竟哪一种类型的学习者第二语言学得更好,尚无定论,很有可能两种类型学习者都具有各自第二

14、语言学习的优势。(2)焦虑弗洛依德(1899)认为社会与人的本性是对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处于被压抑当中,因而使人的心理能量能不到释放,形成种种焦虑。引起语言焦虑的原因有多种,学习者的竞争天性、教师的提问、在目的语中“失去自我”的恐惧和体验、考试失败等。焦虑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关系首先,二者并非线性的关系,适当的焦虑促进学习,过分的焦虑阻碍学习。促进性焦虑/退缩性焦虑前者使学习者产生动力,迎接新的学习任务。后者使学习者知难而退,逃避任务。其次,处理焦虑的方式因人而异。第三,焦虑对二语学习的影响程度随着L2的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对于那些L2水平不高的学习者,焦虑阻碍学习。 (3) 移情。移情是指设身处地领会别人的思想和感情。这是人与人交往中相互沟通、消除隔阂、达到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语言是达到移情的主要手段,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双方都要不断做出假设,揣摸从对方输入的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以及将要输入的是什么信息,同时还要时刻推测自己输出的信息是否为对方所理解。做出假设和判断就离不开移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