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名词解释与问答题(重点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54078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化名词解释与问答题(重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化名词解释与问答题(重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化名词解释与问答题(重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化名词解释与问答题(重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化名词解释与问答题(重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化名词解释与问答题(重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化名词解释与问答题(重点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问答题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结构域(domain):指一些较大蛋白质分子,其三级结构中具有两个或多个在空间上可明显区别的局部区域。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氨基酸或蛋白质在溶液中解离呈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和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这时溶液的pH为等电点。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Tm值:DNA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值增加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Tm时,核酸分子内一半的双链结构被解开。第三章 .酶与维生素酶的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剂与酶底物结构相似,抑制剂与底物争夺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底物复合物

2、形成的抑制作用。 Km值:米氏常数,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1. 酶的特征性常数是什么?简述Km和Vm的意义酶的特征性常数是米氏常数Km。Km是单底物反应中酶与底物可逆的生成中间产物和中间产物转化为产物这三个反应的速度常数的综合。Km在数值上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m=(k1+k2)/k1(1) Km的意义: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当k2k3时(ES解离ES分解生成产物时)Km代表酶对底物的亲和力。且Km越小,亲和力越大。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每一种酶都有它的Km值,Km只与酶的结构、底物、反应环境有

3、关,与酶的浓度无关。(2) Vm的意义:Vm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映速度,与酶的浓度成正比。2. 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其临床应用。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抑制剂与底物化学结构相似;抑制剂以非共价键形式可逆的结合于酶的活性中心,但不被催化为产物;由于抑制剂与酶的结合可逆,抑制作用大小取决于抑制剂浓度与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当抑制剂浓度不变时,增加底物浓度,可以使抑制作用减弱甚至解除,故酶的Vm不变;抑制剂的存在时酶的Km明显,说明底物与酶的亲和力临床应用:(1) 磺胺类药物和磺胺增效剂的抑菌机理:磺胺类药物敏感菌必须利用PABA才能合成四氢叶酸,从而进一步合成核酸;磺胺类药物的分子结构十分

4、类似PABA(对氨基苯甲酸),能和PABA互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阻碍二氢叶酸的合成;磺胺类增效剂(如甲氧苄胺嘧啶TMP)与二氢叶酸结构相似,可与其竞争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的合成;通过以上两个作用点,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可阻碍细菌体内二氢叶酸及四氢叶酸的合成,从而影响一碳单位的传递及核酸的合成,起到抑菌作用(2) 抗代谢物对核酸合成的抑制:甲氨蝶呤抑制叶酸合成;5-氟尿嘧啶抑制脱氧核苷酸合成6-巯基嘌呤一只嘌呤核苷酸合成第四章 .生物氧化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代谢物氧化脱下的氢经过线粒体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

5、P的过程。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指由于脱氢或脱水引起代谢物分子内部能量聚集形成高能键,然后将高能键转移给ADP(GDP)形成ATP(GTP)的过程。第五章 .糖代谢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指的是由非糖物质(甘油、乳酸、某些氨基酸)合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异生作用并不是糖酵解作用的直接逆反应。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也叫做己糖磷酸之路,简称PPP途径。指葡萄糖在胞液中生成磷酸戊糖和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化为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过程。1. 简述血糖的概

6、念、正常值、来源与去路?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来源与去路(“三来四去”):(1) 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糖异生作用(2) 去路:氧化供能;合成糖原;磷酸戊糖途径转变为其他糖;转变为非糖物质2. 以葡萄糖为例,比较糖酵解与糖有氧氧化的异同?糖酵解糖有氧氧化反应条件无氧条件有氧条件反应部位胞液胞液和线粒体反应终产物乳酸CO2、H2OATP生成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主要);底物水品磷酸化生成ATP数量净生成2个ATP净生成32(30)个ATP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酶

7、;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反应的基本过程Glu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还原为乳酸Glu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乙酰CoA进入TCA循环;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生理意义机体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是某些细胞(红细胞、脑细胞、癌细胞)在正常情况下的重要功能途径机体获得能量的最主要方式;有氧时糖供能的主要途径;TCA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枢纽和共同通路;第六章 .脂类代谢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指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但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亚麻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 血脂

8、: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1. 以软脂酸为例比较脂酸合成和-氧化:脂酸氧化脂酸合成反应的组织除脑以外大多数组织,以肌肉和肝最活跃绝大多数组织亚细胞定位胞液和线粒体胞液限速酶肉碱脂酰转移酶乙酰CoA羧化酶受氢体/供氢体FAD、NAD+NADPHADP/ATP比值对反应的影响ADP/ATP促进反应ADP/ATP促进反应2. 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可以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哪几类?各种血浆脂蛋白的产生部位和生理功能? 密度法分类 CM VLDL LDL HDL 电泳法分类 乳糜微粒 前-脂蛋白 -脂蛋白 -脂蛋白合成部位小肠

9、黏膜细胞肝细胞血浆肝、肠、血浆生理功能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转运内源性胆固醇至肝外将胆固醇逆向转运至肝脏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一碳单位(one-carbon unit):指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亚甲基、甲烯基、甲快基、甲酚基及亚氨甲基等 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在转氨酶(的催化下, 某一氨基酸的a-氨基转移到另一种a-酮酸的酮基上,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成a-酮酸的过程。 1. 为什么说转氨基反应在氨基酸合成和降解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1) 在氨基酸合成过程中,转氨基反应是氨基酸合成的主要方式;

10、许多氨基酸的合成可以通过转氨酶的催化作用接受来自谷氨酸的氨基而形成;(2) 在氨基酸的分解过程中,氨基酸也可以先经转氨基作用将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到-酮戊二酸上形成谷氨酸,谷氨酸再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2. 试述丙氨酸在体内彻底分解成CO2、水、ATP的主要代谢途径经联合脱氨基作用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转变成乙酰CoA;乙酰CoA经TCA循环生成CO2和H2O,同时生成NADH、FADH2NADH、FADH2经氧化磷酸化作用将其中的氢氧化为水,同时产生ATP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denovo synthesis pathway):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

11、简单物质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是体内的主要合成途径。 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salvage pathway):细胞利用游离碱基或核苷,经过简单反应合成相应核苷酸的过程。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关建酶(key enzyme):代谢途径中决定反应的速度和方向的酶称为关键酶。它有三个特点:1、是限速酶,其活性决定代谢的总速度;2、常催化单向反应,决定代谢的方向;3、受多种效应剂的调节 1. 试述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1) 各种能源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也相互制约:联系:糖、脂、蛋白质都可在体内氧化功能,虽然它们氧化分解途径不同,但乙酰CoA是共同的中间代谢产物,且TCA循环和氧

12、化磷酸化是它们最后分解的共通途径,释出的能量以ATP的形式储存;机体对三大营养物的利用可以相互代替并相互制约:机体利用能源分子的顺序依次为糖脂肪蛋白质,以节约蛋白质的消耗。(2) 三大能源物质通过中间代谢物而相互联系:体内糖可转变为脂肪,但脂肪不可以转变为糖: 1)脂肪的甘油部分可以在体内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糖;但由于丙酮酸乙酰CoA的反应不可逆,故脂肪酸不可转变为糖; 2)脂肪的分解代谢受糖代谢的影响;体内糖与大部分氨基酸碳链骨架部分可以相互转变: 1)生糖氨基酸可异生为葡萄糖; 2)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作为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原料(如:丙酮酸丙氨酸、草酰乙酸天冬氨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但

13、氨基酸能转变为脂肪;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随从链(lagging strand ):DNA复制中,合成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以不连续方式合成的子链。 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依赖RNA的DNA合成作用,以RNA为模板,由dNTP聚合成DNA分子的过程。 框移突变(frame shift mutation ):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改变。 1. DNA复制过程中,子代的两条链为何一条是连续合成而另一条是不连续合成?Point:体内催化DNA合成的酶仅有53方向的DNA聚合酶 DNA为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构成,且复制过程中会保留亲代

14、的一条DNA链; 在同一复制叉上只有一个解链方向2. 有哪些措施来保证DNA复制的忠实性?Point:DNA复制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则; DNA-pol在复制延长中对碱基的选择功能; 复制出错时有及时的校读功能;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不对称转录(asymmetric transcription):指转录的选择性,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双链DNA只有一股单链用作模板,二是指同一单链上可以交错出现模板链和编码链。 启动子(promoter):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能与RNA聚合酶和其他转录因子结合并进而调节下游目的基因转录起始和转录效率的一段DNA序列。 1. 试述真核生物mRNA的主要加工修饰流程和方式在真核生物细胞核中刚合成出的mRNA前体(hnRNA)在转录后需要经过一系列加工修饰(首、尾修饰&剪辑&编辑)后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被转运至核糖体指导蛋白质合成。(1)5-端修饰:在mRNA的5起始端加上7-甲基鸟嘌呤的帽子结构(7mGpppmN);(2)3-端修饰:在mRNA的3末端加上多聚腺苷酸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