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亭坳乡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室工作制度【精选文档】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538867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炉亭坳乡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室工作制度【精选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炉亭坳乡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室工作制度【精选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炉亭坳乡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室工作制度【精选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炉亭坳乡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室工作制度【精选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炉亭坳乡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室工作制度【精选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炉亭坳乡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室工作制度【精选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炉亭坳乡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室工作制度【精选文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炉亭坳乡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室工作制度【精选文档】残疾人康复工作资料中方县炉亭坳乡卫生院2010年4月1日目 录1、 炉亭坳乡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工作小组人员2、 2010年炉亭坳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3、 康复室工作制度4、 康复室康复训练器材一览表5、 康复知识普及宣教材料备案6、 康复工作记录7、 县残联、卫生局相关文件、培训材料炉亭坳乡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小组成员组 长贺清华副组长杨勇刚村康复协调员马家溪村 炉亭坳村 塔灯田村 柑子园村 桥亭村向长贵 潘万粮 雷富淋 潘仁常 黄生春 工作小组贺清华人组长,杨勇刚任副组长,向长贵、潘万粮、雷富淋、潘仁常、黄生春为成员。工作小组下设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

2、室,杨勇刚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院残疾人康复的日常工作及各村康复员的协调。炉亭坳乡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为适应中方县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切实做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残疾人都得到康复与服务,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社区康复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力量,使残疾人在家庭和社区得到康复训练和服务的一种康复形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就近就地的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能力,逐步建立“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的工作机制。二、工作目标1、利用现有条件进行康复训

3、练与服务并开展康复知识普及.2、实施贫困精神病免费就诊活动。3、组织开展贫困残疾儿童调查及救助工作。4、转介服务。架设桥梁把社区的疑难杂症患者转介到上级医疗机构或专门康复机构。三、工作方式社区康复主要依靠院康复室、村卫生室康复服务站为主,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家庭康复站组织开展康复工作。四、实施工作1、视力残疾人康复工作:(1)2010年配合上级医院白内障复明计划,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转介到上级医院进行免费手术,对低收入白内障实施救助;(2)帮助对低视力患者配戴助视器,对贫困低视力患者实施救助;(3)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年度组织盲人及志愿者进行定向行走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按要求帮助学习和掌握技能,并进

4、行阶段性的测试。2、肢体残疾人康复:依托村卫生室康复站、院康复设施,在乡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积极推进家庭康复站建设。3、精神病康复:根据县残联要求,联合县卫生局有关文件,使全区贫困精神病都能得到救助.积极做好社区内的精神病人的监护及治疗后的回访工作。五、人员培训制定各村康复协调员培训计划,组织各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的专家进行授课,按照县有关文件精神及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2005-2015)实施细则关于对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课时的要求进行培训。同时将康复工作作为年终社区卫生服务考核内容纳入年终考核。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推进各和谐农村建设过程中,完善卫生院、村卫生室康复服务站的建设,满

5、足乡村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炉亭坳乡卫生院残疾人康复室工作制度(一) 实行康复室主任负责制,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服务;(二) 按照指定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并做好工作记录;(三) 在街道残联的指导下,对辖区内的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调查,做 到底数清、情况明,并认真填写康复需求登记表。(四) 定期走访残疾人家庭,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支持、知识普及、用品用具、咨询转介等康复服务;(五) 按时认真填写康复需求登记表,结合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做好残疾儿童的早发现、早期预防等工作,配合街道残联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参加人康复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定期举办残疾人及亲友康复知

6、识讲座、培训、提高其参与意识。康复室康复训练器材一览表编号器材名称备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年4-6月炉亭坳卫生院康复宣教材料宣教主题肢体残疾康复宣教形式现场咨询、健康讲座、发放宣教资料、黑板报等形式主讲人医师杨勇刚主要内容肢体残疾康复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

7、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

8、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

9、,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

10、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

11、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

12、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

13、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文体治疗: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进行功能恢复,如轮椅篮球、台球、网球、乒乓球、射箭、击剑、轮椅竞速、游泳等,一方面恢复其功能,另一方面使患者得到娱乐.文体活动的好处在于可提高运动功能和改善体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参加文体活动可以分散对自身残疾的注意,许多文体活动可以和健全人一起进行

14、,对他们积极参与和重返社会十分有利. 中医治疗:利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有助于截瘫病人残余肌力的恢复和大小便的功能改善。另外,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对治疗截瘫并发症也有一定效果. 截瘫者康复的主要环节- 一般截肢手术完成后约在14天左右拆线,拆线后即需进行残肢弹力绷带包扎。为防止残肢水肿及促进残肢成熟,要进行残肢的拍打,使残肢皮肤增厚,提高残肢耐受力,为安装假肢做好准备。同时应根据截肢的不同部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大腿截肢患者主要进行髋部的肌力训练及预防畸形发生,具体方法是:患者俯卧位后伸大腿训练臀部肌力,卧位向上抬腿,训练大腿外侧肌力。注意保持髋关节的正常位置,不要长期坐位,防止出现髋关节屈曲畸形.小腿截肢患者主要训练膝部肌肉力量,进行患肢的伸膝及屈膝肌力训练。注意保持膝关节的伸直位和防止膝关节的屈曲畸形。上肢截肢后的患者,首先应进行利手交换训练,配合健侧上肢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并活动肩肘关节等关节,进行残存肌肉的肌力训练。安装假肢后,要先学会熟练的穿脱假肢,然后再进行使用假肢的训练.下肢假肢训练从站立平衡开始,到扶拐或步行器行走,到独立行走及适应各种不同路面的行走训练及保护性训练。上肢假肢训练主要有开闭手、屈肘、锁肘、开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