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种群和群落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538547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0.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种群和群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十三)种群和群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十三)种群和群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十三)种群和群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十三)种群和群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三)种群和群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种群和群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整合训练(十三)种群和群落 全员必做题1(2017辽宁鞍山市一中高三试题)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和衰退型两种类型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图中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A不正确;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B错误;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C错误;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2.(2017吉林梅河口五中高三物试题)

2、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似“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答案】B【解析】拟谷盗种群在第50天前增长速率最大,50天以后增长速率降低,A选项错误;拟谷盗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等因素制约,B选项正确;由图可知,两种仓库害虫的关系为竞争,竞争强度为弱强弱,C、D选项错误。3(2017陕西民族学院附中高三检测)下列有关池塘群

3、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A【解析】“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错误;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4(2017江西吉安一中高三试题)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

4、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答案】B【解析】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值(即Nt1/Nt)不变,而“S”型曲线的值是变化的,只要值1种群数量就增加,值1种群数量就相对不变,值1种群数量就减少;分析图中曲线可知,甲种群在0t3段值先小于1后大于1,故种群的年龄结构先为衰退型后为增长型,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值始终大于1且保持不变,故该时段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2时前后值始终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下降,t3

5、以后值1,故t3时数量最少,C错误;甲种群在t3后值始终大于1且保持不变,故该时段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错误。5(2017山西大学附中高三试卷)下图是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2时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t4时是捕获该鱼的最佳时间Ct0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D影响t1和t3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答案】D【解析】t2时种群的数量还在增加,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错误;捕获该鱼的最佳时间是在K/2后即可,t4捕获该鱼后,使其种群数量维持在K/2,有利于种群恢复,B错误;t0t4时间段内,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大

6、,C错误;影响t1时刻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是种群密度太小,影响t3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是种群密度的加大,生存空间有限,食物有限等,故影响t1和t3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D正确。6(2017云南曲靖一中高三试题)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中,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答案】D【解析】改变培养液的pH值会改变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故A错误;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采用抽样检测法,故B错误

7、;应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计算,则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不对,故C错误;养分、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故D正确。7(2017吉林梅河口五中高三试题)下列实践活动,利用了“环境容纳量”的相关原理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科学确定捕鱼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捕鱼可持续进行向森林喷洒农药来防治蝗灾禁止捕蛇来防治田间的鼠灾ABC D【答案】B【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资源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若要保护珍稀动物,就要提高环境容纳量,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若要消灭有害生物,就要降低环境容纳量,如放养天敌;科学确定捕鱼时

8、间和数量是控制种群数量维持在K/2,以保证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喷洒农药是杀死害虫,并未改变害虫的环境容纳量。8(2017辽宁鞍山一中高三试题)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D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答案】D【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降低,B错误;巨尾桉林物种比较单一,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C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

9、种其它林木,使物种多样性提高,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正确。9(2017吉林省梅河口五中高三试题)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问题:(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2)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_多样性,主要是由_和_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_多样性。(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

10、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植物20012002200320042005A10.09.286.85.5B3.02.11.10.30.1C0.30.61.11.52.3D3.02.00.400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4)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年,第2030年种群的增长率为_。【答案】(1)样方法S2(2)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物种(3)C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4)200【解析】(1)

11、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小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取样时以物种数最多的最小面积为宜。(2)树木A和树木B是同一物种的两棵植物,两者的区别在于遗传物质不同,属于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基因型的多种多样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的;树木A与树木D、E、G是不同物种的几种植物,属于物种的多样性。(3)表格中四个物种,只有C物种的数量逐渐上升,因此C最有可能是外来物种。(4)在第10年开始1,可知从第10年开始该种群是负增长(种群数量减少),第15年之后增长率虽然开始上升,但还是小于1,种群数量依然在减少,直到第20年1时,种群数量停止减少,故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2030年间1无变化,所以种群数量

12、增长率为0。10(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二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构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1)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表达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_。(2)实验过程中,用血细胞计数板法统计酵母菌数量,甲同学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1625型的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 mm,深度为0.1 mm,有以双线为界的中方格16个,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图1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

13、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个。甲同学得出的酵母菌数比实际值_(填“偏大”“偏小”或“一样”)。(3)如图2是乙同学绘制的酵母菌增长曲线,请在图3中画出该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答案】(1)提出合理的假设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2)152.88106偏大(3)如图【解析】(1)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表达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2)酵母菌在计数时,计数原则为“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因此计数相邻两边,

14、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15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18254001042.88106个,甲同学得出的酵母菌数比实际值偏大。(3)图2是乙同学绘制的酵母菌增长曲线,酵母菌数量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最后数量减少。故该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最后增长速率小于0,故其变化曲线见答案。重点选做题1(2017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一诊试卷)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环境容纳量是指_。(2)图中曲线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形成曲线后,该种群数量_(填“增加”或“减少”),若建立保护区可以_(填“增加”或“减少”)该种群数量。当曲线趋近于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填“就地”或“易地”)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物种形成。(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4)若该动物种群中AA、Aa和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