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538058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张绪论1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3 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 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4 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监测数据的五性:( 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2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二)、可疑数据的取舍1 Dixion 检验法步骤: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查表 Q ( n)判断 Q Q0 。05正常; Qo 。05Q0.01离群值,舍去.2 Qrubbs 检验法步骤:将一组测量数

3、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 sxxminxmaxxTT计算统计量s或s查表 T (n)判断:若 T T0 。05 正常离群值;T0 。05T0.01离群值 ,应舍去;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值,置信区间表示以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t 值是tx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对标准偏差的比值。sx三、测定结果的统计检验t( Student )检验有限次测定的统计假设检验,其实质是检验有限次测定的 x 、 s 与总体均数 和总体标准偏差 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真实值已知的t 检验步骤:1

4、作出统计假设,即假定2构造统计量并计算x 与 吻合xtns;3查表: t( n-1 ), f=n-1f 为自由度4判断:若t t ( n-1 ),则假设成立,二者吻合,若t t( n-1),则存在显著性差异。质量控制图的组成、理论基础和判别方法;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和使用组成:中心线预期值;上、下警告线之间区域为目标值;上、下控制线之间区域为实测值的可接受范围;上、下辅助线在中心线两侧与上、下警告线各一半处。质量控制图是以数理统计理论里的统计检验理论为基础的。是指一个控制样品,用一种方法,由一个分析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析,积累一定的数据。如这些数据达到规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即处于控制状态) ,

5、以其结果分析次序编制的控制图。质量控制图可以监测常规分析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分析数据在一定精密度范围内,是保证常规分析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判别方法:在绘制均值质量控制图时,落在上下辅助限范围内的点数应约占总点数的68% 。若落在上下辅助线范围内的点数小于50% ,则分布不合适,此图不可靠。 落在上、下控制线或线外的点,表示为失控数据,应予以剔除。剔除后,需补充新数据,重新计算统计量值并绘图。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落在控制域限内的点数符合要求为止。 相邻三个点中两个点频频接近控制限时,表示工作质量异常,此时应即中止实验,查明原因,并补充不少于5 个数据,再重新计算、绘图。 连续 7 点递升或递降呈明

6、显倾向时,判断工作异常,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如果测定结果在上、下警告限之间区域内,则测定过程处于控制状态,环境样品分析结果有效。 如果测定结果超出上、下警告限, 但仍在上、下控制限之间的区域内,提示分析质量开始变劣,可能存在“失控”倾向,应进行初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准确度、精密度的定义及意义,真值;( 1)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它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并决定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 2)精密度:精密度是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精密度反映了分析方法

7、或测试系统的随机误差的大小,分析结果的随机误差越小,精密度越高。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都可用来表示精密度大小,较常用的是标准偏差。真值: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值或实际值称为真值。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定义和关系质量保证的定义: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制定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质量保证的内容:采样、样品预处理、贮存、运输、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

8、度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定义: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它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内容:1室内控制工作:空白实验标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回收率实验密码样分析编制质量控制图2室间控制工作:分析标准样品以进行实验室间的评价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工作: 1人工保证整个系统的完好;2定期对系统进行校准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 水体污染一般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种类型。化学型污染系指随废(污)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物理性污染系

9、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系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2 水污染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8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在对调查研究和对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域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代表性环境信息。有大量废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的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

10、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监测断面的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出,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监测断面应尽可能地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资料采样点的设置工业废水( 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生活污水:对城市管网污水,采样点设在污水排放干管的不同位置和污水进入受纳水体的排放口。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放口几个个单元处理设施进出水口

11、布设采样点。11. 河流监测断面的分类: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河段,用于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对照断面(为了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面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设在排污口下方废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削减断面(指河流受纳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米以外的河段上)。77、瞬时水样: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78、混合水样: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79、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