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534470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老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教师 做学生最喜欢的教师,上学生最喜欢的课,是每个教师都追求的目的,也是我所追求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努力着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教师。那么,如何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呢? 我觉得,一方面,一位教师要可以象磁铁同样牢牢地吸引学生,靠的就是她的人格魅力。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自身就是一本非常贵重的教科书,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平时,遇到有的同窗肚子不舒服,我会把她叫到跟前,帮她揉一揉;有的同窗感冒了,我会用自己的脸贴近学生的额头,试一试她

2、与否发热;有时遇到同窗值日不认真,我会拿起笤帚,和她们一起扫;有的同窗进步了,我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尚有,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扶起不慎摔倒的同窗,帮放学时匆忙穿衣服的同窗拉上拉链;为在运动会上付出努力和汗水的同窗奖励一种小小的笔记本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许就是体目前这样一件件小事上。 另一方面,是教师可以以广阔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犹如阳光普照大地,犹如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布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我觉得学生最关怀的是教师对她的见解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教师的关怀和爱慕,当我们面对学生时,特别

3、是那些似乎充満缺陷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她们的长处,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她们,就会激发她们内心深处的但愿和信心,鼓励她们奋发向上。我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长处,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量地发明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再次,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对教师的基本规定,教师还应当是一位心理学专家,及时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可以分享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才干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措施解决问题,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教师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

4、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现实中,常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布满灵气的学生被某些“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明显,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懂得”。有些教师把这种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们的将来如何,她们则很少考虑。像这样,教师只是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共性的东西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教育克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创新人才的产生。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种例子:一种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是一种活泼的、好动的

5、、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她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度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素是她的女教师常常愤怒和过度地严格,并把她定为“思维迟钝的小朋友”广为宣传,直到小巴甫里克小学四年级毕业时也没有什么好转。到了中学后来,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学教师才把小巴甫里克的才干发挥出来,后来巴甫里克成为一位农艺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小巴甫里克从一入学就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教师,就受到公正的待遇,潜能得到开发,也许她尚有也许成为巴甫洛夫式的大科学家呢。 教师应当成为热爱“绿叶事业”的典范。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优美的,但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用心地垂着绿荫。”教师应具

6、有这种只要能哺育出红花,就心甘情愿做一片绿叶的自我奉献精神。教师工作,既平凡,又辛苦,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要当好班主任,必须对教育事业倾注满腔的热情,又必须心甘情愿地去干。这里,一方面是“平凡”,“辛苦”,一方面又要“满腔热情”、 “心甘情愿”,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是一种很高的思想境界。这个精神境界是教师甘当人梯的本源所在。而这一境界是在长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实践过程中靠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干得到的。 知识是教师个人影响力的能源。知识贫乏,腹中空空的教师是难以使学生信眼的。学生对学识渊博,工作上精益求精,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非常敬佩和遵从。这样的教师不仅能更好地推动班集体工作

7、,并且有也许与学生获得更多的共同语言,增进心理沟通,使影响力得到增强,为顺利地教育学生奠定了基本。国内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与新知识的急剧增长形成锋利的矛盾。处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学生,思维敏捷、接受信息面广,再加上求知欲很强。这些都规定教师必须象海绵吸水同样不断汲取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教师的崇高志趣和执著的追求产生于师生间的尊重、依恋、难分难舍的师生情意之中。苏联出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有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杰出,听课的人都入了迷,凝神屏息,居然连做记录也忘掉了。课后,有人问这位教师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

8、课。她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的。”这位教师把一节课备一辈子的精神,来源于她的师生情意之中。对学生疏远,抱淡漠态度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点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要想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每天不间断地读,知识就会象“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班主任平时应多读书,多思考,对不懂的问题,聪颖的措施就是不耻下问,向周边的同事求教,涉及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一种人毕生所具有的知识大多是靠自学积累起来的。目前许多教师觉得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

9、桶水”,其实“一桶水”也不够用,应当有“活水源”。而这个“活水源”的获得,要靠自学能力。 教师工作由“经验型”逐渐发展为“理论型”,已是时代的规定。教师生活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面临着教育方面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和矛盾,有助于拟定研究和总结的课题。教师是学生的知心人,易于发现“闪光点”和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这点对于德育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教师应充足运用这些条件,及时积累材料,通过度析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苏联出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对教师们说: “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小学任教时,坚持每天晚上记录教学状况,书写工作笔记,认真思考当天做过的工作,总结经验教训,30余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也不敷衍,曾先后对 2700名学生做过具体的记录,数十年后,她仍然能说得出“最难教育的”17名学生的艰难曲折的成长过程。从而,使她从一位没有师范院校毕业文凭的乡村教师成长为杰出的教育家。 教师好比春蚕吐丝、蜡烛照人,是很崇高、很值得人们敬重的。班主任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自己事业的“圣洁”和“崇高”不受玷污。 在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地实现着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做一名学生最喜欢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