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所有习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53109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二所有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必修二所有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必修二所有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必修二所有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必修二所有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二所有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二所有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跟踪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废井田,开阡陌1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2. 下图反映的土地制度,到春秋时期走向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C贵族之间争夺土地的现象D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3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C开中国税制之先河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4下

2、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训练点2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5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6“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无意中揭示了当时()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7古代农业社会中自耕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本质区别是()A是否拥有土地B是否向国家承担赋税徭役C拥有土地多少不同D经营方式不同8宋代有人说“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一换

3、家”。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 B市民阶层崛起C城市化程度加深 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训练点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91786年毕沅的一件奏折记载:“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材料所述现象对当时经营方式产生的影响是()A土地买卖频繁 B租佃关系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 D庄园经济盛行10一般情况下,佃农与地主在地租收缴问题上出现纠纷时,判定是非的主要依据是()A双方订立的契约B当时民众的意见C皇帝的圣旨D当地政府的司法惯例11宋代王岩叟在宋

4、哲宋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12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材料反映了()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 BC D答案1B井田制的实质是以土地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A项出自礼记礼运篇,描述了禹之后的社会情况,是原始社会公社制度解体的反映,C项反映的是土地兼并,D项反映的是屯田制,只有B项是对井田制实质的描

5、述。2A右图反映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而生产工具则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故选A项。3A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即经济基础发生改变,这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4C解题关键是把握题中限定条件:“商朝”和“农耕生产”。A项是商朝的刑具;B项与农耕生产有关,但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后期;D项是铁犁,在战国中后期用于牛耕。C项是“田”字的写法,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时期井田制的内容。5C北魏到唐朝前期,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均田制得以推行,唐朝中后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以及国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造成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萎缩,不仅均

6、田制遭破坏,国家也无法推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6C本题考查井田制的瓦解。材料中的“我能为君辟土地”即说明井田制瓦解,把握材料中的“无意中揭示”,可见要选不是孟子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或材料直接反映的,故选择C项。7D自耕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二者都拥有土地,排除A项。都需要向国家承担赋税徭役,地主将其转嫁给租种自己土地的佃农身上,排除B项。拥有土地的多少只是表面现象,排除C项。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地主主要采取分散租佃方式经营其土地,佃农是地主土地上的主要劳动者,而自耕农经济指的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正确答案为D项。8D材料反映了地权转移的频繁,原因是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A、B、C三项与土地权的转移

7、无关。9B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明清时期由于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发展,失地农民大量租种地主土地,故选B项;而资本主义萌芽最早是在江南的丝织业中产生,属于手工业部门,故应排除。10A随着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土地出租时,多采取订立契约的方式,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11C从材料中,富民对佃户的“抚存”“无所不至”,并且“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佃户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有选择雇主的自由权利,因而说明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12A本题考查明代的农业发展情况。材料说明了明代租佃制的普及和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的史实。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8、)训练点4拓展与综合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材料二: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三: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苏洵材料四: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张履祥材料五: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朱元璋请回答:(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有何特点?(6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实质性变化?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8分)(3)材料三、四主要反映了什

9、么社会现象?你认为材料四中作者的分析正确吗?(8分)(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一反映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4分)(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中

10、国人怎样的观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2分)答案13.(1)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特点: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全部属于周王个人,但实际上“公田”为贵族占有。(2)变化:由奴隶社会的井田制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积极影响: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下的土地国有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3)反映了农村中的租佃现象。不正确,因为租佃关系的产生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和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4)说明主佃双方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主佃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解析:第(1)问,结合教材很容易判断出材料一是指西周时期的井田制。第(2)问,要求认识土地制度变化的实质,即由奴

11、隶社会的井田制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其积极影响结合社会形态变化及生产力发展来回答。第(3)问,材料四中的关键信息“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反映了农村中的租佃现象,结合史实可知租佃现象的出现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和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由此得出材料四中作者的分析不正确。第(4)问,根据材料五可知主佃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14(1)土地兼并问题。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发展,土地买卖频繁。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影响了国家的财赋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社会动荡不安。(2)观念:热衷于买田置地。主要原因:古代以土地为根本的经济思想的影响;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经营可获较高且稳定的收益。 .页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