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工程施工技术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528853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工程施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工程施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工程施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工程施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工程施工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工程施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工程施工技术(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工程施工技术中铁一局太中银铁路项目部第一经理部张斌摘要太中银铁路横山隧道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根据中铁一局太中银铁路项目经理部横山隧道施工成型取得的经验,着重介绍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1. 设计概述榆次至定边段双线,定边至中卫、银川段单线,预留双线条件。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160公里/小时,预留200公里/小时条件。采用电力牵引,双线区段自动闭塞,单线区段半自动闭塞。2. 工程概述新建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线横山隧道DK333+295DK344+683段的无砟轨道工程。无砟轨道结构为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60kg/m钢轨、WJ-8型扣

2、件、SK-2型双块式轨枕和道床钢筋混凝土等部件组成。轨道道床板混凝土设计为C40级钢筋混凝土,道床宽为2.80m,道床厚度为315mm,隧道内道床板顶面向中心水沟方向设置0.7%的单面排水坡,将道床顶面的水引入中心水沟。轨枕间距e=650mm,SK-2型双块式轨枕每公里铺设1538.5对(单线)。直线段隧道左、右线线间距为4.40m,圆曲线段隧道线间距为4.525m。曲线超高85cm,缓和曲线范围超高按线性顺坡。3. 横山隧道位于太中银线SJS-标段DK333+265至DK344+713处,隧道全长为11448m,起讫里程为DK333+265DK344+713,设计为双线铁路隧道,无砟轨道道床

3、设计范围为DK333+295DK344+683,全长为22774m(折合单线),无砟轨道道床两端设过渡段,过渡段里程为DK333+265+295和DK344+683+713两段,过渡段全长为120m(折合单线)。隧道内纵坡为单坡道,自隧道进口至DK335+070为5的上坡,DK335+070至隧道出口为11的上坡,在隧道变坡点位置设置半径为20000m的竖曲线。双线隧道无砟轨道道床施工工艺双线隧道无砟轨道道床施工要求精度高,施工时间紧,轨排铺设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工序质量全过程控制,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3.1施工前准备工作3.1.1测量控制网的建立道床施工安排在

4、隧道主体工程完成以后进行,隧道贯通后应立即进行贯通测量,并对贯通误差进行平差调整。贯通误差调整闭合后建立基桩控制网(CP)和CP控制点高程测量网,同时控制桩高程必须进行精密二等水准测量。3.1.2SK2型双块式轨枕及WJ-8型扣件的采购及运输SK2型双块式轨枕,采用厂内预制,由山西省吴城镇运输至横山隧道。轨枕出厂运至工地经过质检后集中堆放在洞口空地上。堆放场地应提前作好平整及防排水工作,堆放时必须按照要求加设垫木,轨枕存放和运输应水平放置(枕面向上),堆放时以5根为一层,每组不超过6层,并捆绑为一体,堆码层数不超过12层。吊装、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轨枕扭曲、变形和损坏。3.1.

5、3施工人员准备双线隧道无砟轨道道床是一项新技术,其施工精度要求高,为保证道床施工质量,施工前应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特别是对技术人员、测量工、捣固工、混凝土工、抹面工、排架精调工组织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无砟轨道的特点、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质量控制要求等。以提高参加道床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明确责任,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控。3.1.4施工机具准备根据横山隧道无砟轨道道床的结构特点,施工的专用机具有精调小车、精密水准仪、双头电动搬手、螺杆调节器、随车吊等。道床施工前应对机具的精度及各项机械性能指标进行详细检查,并组织所有机械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的实际操作练习,充分了解机械设备性能,规范机械操作程序

6、,对设备各单元实行定人、定岗。3.2施工工艺流程3.2.1施工机具现场布置销钉钻孔、布置销钉模板及相关机具准备铺设道床板纵向底层钢筋轨排就位、安装钢轨调节器、粗调准备支撑架布枕、组装工具轨排铺设道床上层钢筋形成钢筋网架安装侧向模板原材料、模板、准备精调并固定轨排、状态(绝缘性能)检查道床砼浇筑、抹面混凝土养护钢轨支撑架拆除、清洗质量检查混凝土配置、输送测设基桩隧底凿毛清洗清理现场施工工艺流程图3.2.2施工工艺流程道床板混凝土施工的基本工序为:清理现场,隧底凿毛、冲洗,铺设道床板下层钢筋网,铺设SK-2轨枕、安装WJ-8A扣件,安装工具轨、安装支撑、粗调、安装侧模,铺设上层钢筋形成钢筋网架,精

7、调、固定轨排,检查接地钢筋绝缘性能,浇注道床混凝土、抹面,道床混凝土撒水养护,拆除轨排,进入下个工作循环。具体详见上图(施工工艺流程图)。4. 隧道无砟轨道作业工序及内容4.1隧底冲洗、凿毛道床板施工前,将道床板施工范围内前方200300m隧底混凝土表面的杂物、废碴清除干净,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并凿毛,确保整体道床基底无杂物积水。在铺设道床板钢筋网前再次对隧底用高压水冲洗干净、保湿2小时以上且无多余的积水,经过质检人员检查后应作好记录。4.2安装道床钢筋安装道床下层钢筋,纵向钢筋搭接长度700mm,接地端子引出采用L型连接焊接,焊接长度200mm,焊缝厚度4mm。在纵横向钢筋交叉处及纵向钢筋搭接处

8、设置绝缘卡并用塑料带绑扎牢固,绑扎后剪去多余的塑料带。4.3布设轨枕、组装工具轨轨排、锚固钢销钉、调整器的装配4.3.1布设轨枕采用人工、机械配合铺设双块式轨枕,(先行施工为1线)。1线布枕需将轨枕先运至洞内排开,最高不超过两层。2线布枕时则需要随车吊将轨枕送至将要布枕位置并排开,最后人工摆放。测量人员应根据线路基桩在线路中线位置做出标记,即在混凝土支承层上每5m在轨枕中心位置标出一个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墨线连接起来,作为散布轨枕的中线。为方便施工,中线向两侧1.4m弹出立模位置。轨枕铺设位置允许偏差1cm。4.3.2组装工具轨轨排使用人工安装工具轨,采用双向同步电动扭力扳手紧固扣件,组装工具轨

9、轨排,轨排组装的工序为:散枕固定铁垫板铺设钢轨固定钢轨轨排检查。轨排组装时铁垫板应居中,扣件扭矩应符合设计要求。轨排组装前应按要求对轨枕进行复检。工具轨采用与正线轨型相同的的60kg/m钢轨。工具轨进场后应对工具轨进行检验;在使用、拆卸、装载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加强对工具轨的保护,防止工具轨变形、污染,并经常对工具轨进行检验,确保工具轨能满足施工要求。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扣件系统弹性垫层弹条轨距挡板混凝土枕铁垫板钢轨垫板钢轨塑料套管螺纹道钉轨排组装完成后,应对轨距、轨枕位置、轨枕间距进行检查。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轨排组装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附注1轨距1变化率不大于12轨枕间

10、距5轨排组装与钢筋绑扎可进行交叉作业4.3.3锚固钢销钉按设计要求的材料锚固钢销钉,确保钢销钉锚固力和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轨排组装完成后,在每隔3根(曲线地段2根、钢轨接头处必须设置)轨枕之间的钢轨上安装一组螺杆调整器。螺杆调整器安装位置要正确,螺杆和铰接挡块必须始终位于轨道的外侧,通过竖向螺杆调整轨排水平高低。轨道轨距由横向丝杆控制竖向螺杆调整轨排水平4.3.4轨道粗调、绑扎剩余钢筋、综合接地使用螺杆调整器对轨排进行初步调整,实现轨排横向及竖向处于正确位置,然后拧紧螺杆调整器,将轨道固定。采用trimbleS8半自动测量机器人进行测量,使轨顶标高满足设计值,容许偏差为-10、0mm。逐点调整

11、轨道至设计中线位置,容许偏差为5mm,并用全站仪精确测量复核。GEDOCE精调小车TrimbleS8全站仪轨排粗调完成后,组织人员安装上层纵向20钢筋。对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及轨枕桁架钢筋交叉处、纵向钢筋搭接范围搭接点,按设计要求设置绝缘卡并用塑料带绑扎,绑扎后剪去多余的塑料带。根据轨道设计,纵向钢筋固定在轨枕构架钢筋上,横向钢筋放置并固定在轨枕间每个间隔的纵向钢筋上。根据电力设施的要求,安排人员进行综合接地线连接,并通过电阻测定,控制接地系统。4.3.5安装纵、横向模板钢筋网绝缘性能检测合格后,清除钢筋网内的杂物,人工安装侧向模板并进行加固,确保侧向模板与轨道间无任何连接。模板安装允许偏差顶面

12、高程5,宽度5,中线位置2。钢模板应牢固的固定在基础垫层混凝土上,模板内侧表面应均匀刷涂模板油,并及时清除模板表面残余混凝土。4.3.6精调轨排并固定精调是无砟轨道道床施工关键的一道工序,它对轨道的最终位置能否达到设计及验收标准的要求起着决定性作用。调整方法:双块式无砟道床主要使用钢轨调整器及天宝S8测量系统进行轨道精确调整。根据测量显示数据,调整螺杆或螺旋调整器。4.3.6.1通过转动钢轨调整器竖向螺杆,垂直调整轨道高程,通过转动调整器水平装置,实现水平调整。4.3.6.2垂直调整:通过竖向螺杆进行垂直调整。在曲线地段,调整时可能产生水平位置和高度的冲突,因此必须在垂直及水平双方向同时进行调

13、整。4.3.6.3水平调整:通过钢轨调整器水平调节装置进行水平调整。作用是基板的移动带动轨排的移动。4.3.6.4轨道精确调整阶段应由质检人员检查,并做详细记录。最终精调一结束,电焊工立即将轨枕与固定钢筋焊接,将其固定。注:固定钢筋采用的16钢筋为横向钢筋废角料,(横向筋每根长2.79,3根为8.37m)长度30cm,利用冲击钻打孔埋入基础垫层5cm。曲线段每根轨枕采用4根固定钢筋,其中2根长45cm钢筋固定曲线外侧,2根长25cm固定内侧。直线段采用2根长30cm钢筋。4.3.6.5精调前对轨排所有螺杆调节器和扣件进行检查,确保螺杆调节器内侧的螺钉拧紧,螺杆与钢筋之间有足够间隙,扣件弹条与轨

14、距挡板密贴。轨道精调时先将钢轨上浮尘、泥点等擦洗干净。测量时每站测设距离为6080m最佳。使用至少8个控制点自由设站,检查CP控制点是否有损坏,确认无误方可使用。第一遍先将高程调至2mm内(一般均低于内轨面);第二遍时调中线和轨距,中线调至2mm(左线时尽量向左,右线时向右),轨距调至0.30.7mm;第三遍则将高程,中线,轨距调至1mm内。然后安装道夹板。在第三遍调节时轨道会在螺杆调节器的调节下发生移动。移动量最大的是螺杆调节器本身所在的位置,螺杆调节器前后某一距离内的轨道也会发生微小的移动,所以每根螺杆调节器都要调整两次,以将轨道调整到其设计位置。过程如下:首先调整螺杆调节器,接着后退3个

15、螺杆调节器,再次进行调整;然后前进4个螺杆调节器,测量并进行调整;然后再次后退3个螺杆调节器,再次进行调整;再次前进4个螺杆调节器,测量并进行调整。依次类推第四遍再对扰动后轨面进行验收检查并做、好记录。4.3.7技术要求轨排精调完成后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规定:轨道精确调整和混凝土浇注之间的时间必须非常短,避免温度变化造成调整好的钢轨伸长或收缩。轨排精调测量测点应设在轨排支撑架位置,保证钢轨及其接头的平顺。利用控制基桩或加密基桩作为调整基点,使用轨检小车和全站仪配套逐一检测每根轨枕处的轨面高程、轨道中线位置、线间距、轨道平顺度等几何状态,全站仪测角标称精度不应大于1,测距标称精度不应大于2mm2ppm;高程测量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施测。精调后轨排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轨排组装铺设允许偏差表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方法轨距1mm,变化率不大于1用轨道尺量,每榀不少于3个点轨向2mm/10m弦拉10m弦线用钢板尺量高低2mm/10m弦用10m弦线钢板尺量测轨面水平1mm,且在延长6.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