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528664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榆次安宁小学 耿 琳本节课我是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的方式进行,教学目的明确,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有条理,设计的练习形式多样,较为直观,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我的教学意图有两个:一是让孩子通过找规律能够说出下一个是什么;二是让孩子在操作中感受规律的美。围绕着这两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三教学环节,分别是:1、情境导入2、民主导学3、总结升华。在第一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设计时,我首先通过“变魔术”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孩子大脑中“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原有经验,然后揭示揭题。第二个

2、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通过主题图“发现规律”。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孩子在合作中学会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并能猜出下一个是什么?接着,我设计了闯关游戏“涂一涂、摆一摆、动一动”的教学情境。首先,涂一涂”重在让学生会按照规律涂色,还要会说出规律,其次,“摆一摆” 创设了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学具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接下来该怎么摆,既要选择图形又要选择颜色,培养认真观察、并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规律。动手的能力。“最后,在“动一动“环节我设计了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规律,使学生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认识到规律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声音、动作等,目的在于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课末

3、以“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让这节课在学生不由自主的感叹声中结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课堂上,我比较注重对孩子的及时评价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因为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我们应注重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作为一名低年级数学老师,我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习惯是终身受用的。通过反思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体现在数学活动中教学这一理念。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找一找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极大地

4、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规律、经历发现规律过程,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在学生小组合作创造规律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开放了学生思维,学生设计出了与众不同、有创意的规律,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当然,作为一名低段的数学教师,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也有一些不足:1、评价方式不够多样,学生小组合作后,应在教师评价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2 我觉得受40分钟时间和大班型的限制,很多孩子踊跃举手了,面对着一双双挥动的小手,老师我却无法一一满足他们渴望被提问的小小愿望。3.小组讨论的习惯还不是太好。4.教学语言还需严谨。5、教学时间的安排前松后紧。 这些不足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