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527996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 老师们,我说课的题目是:台阶,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设想:台阶是一篇自读文章,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作者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形象,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因此,本节课紧扣小说的三要素,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2、2、教学目标简介: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认知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联系生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和认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和态度目标: (1)学习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学法: 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

3、特”,特别本文蕴涵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三、说教法与手段: 1.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这节课,教师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的。2“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

4、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检查学生的预习这一步必不可少,这是有我校的校情,学情决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学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我校的学情是: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极差,教师要加强督促。4.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3分钟(背景音乐愚公移山)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

5、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乐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分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再让学生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再次让学生浏览课文,圈点法找出文中关键词句,能复述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结构。(设计意图:符合我校的校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部分不自觉的学生。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初步把握情

6、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做到整体的把握。复述故事,也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法阅读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0分钟)提问:让学生勾画出父亲的模样,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以“父亲是一个的人”为话题完成。学生各抒其见,教师小结: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在后代的眼里,显得比较卑微的、胸无大志。但骨子却那么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们身上的品质和美德让我们震撼感动。(设计意图:让学生筛选信息,掌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人物赏析的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

7、让学生自己感悟父亲身上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四)全班协作,质疑解惑:(5分钟)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全班交流。如提问: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父亲为造新屋,可谓终年辛苦、异常艰难,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却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这是为什么?3.父亲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竞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父亲这样做,值得吗?(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学生自己把握,教师适当引导,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巩固、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引领学生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掌握

8、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五)拓展迁移:(4分钟)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回忆自己的父亲,抓住父亲的特点,仿写一句话。(设计意图: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完成对父亲的解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拓展和写作能力。) (六)师生小结:(分钟) 学生自主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肯定和补充。(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自动性,真正体现学有所长。)(七)作业设置:(1分钟)写篇周记,展示自己眼中的父亲,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尊重和理解。(设计意图:把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用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五、板书设计: 台阶-李森祥 新屋(有地位、受尊重)台阶(线

9、索) 要强-老实厚道-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 老屋(贫穷、地位低)(设计意图:体现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直观表现文中父亲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课,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胡适的我的母亲、课外阅读老舍的母亲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通过本课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

10、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二、说学情 从年龄发展阶段来看,八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加速发展,独立性增强,他们对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了自己的评价。但在心理上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看问题的偏颇,从而引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部分学生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爱而不知回报。 从地域特点来看,马王堆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的家长可分为两类:一部分是批发市场经营户,早出晚归,与孩子相处时间少、沟通能力较差;另一部分是本地拆迁户,生活一夜暴富,对孩子要求较低,溺爱较多。我们的学生与父母缺乏交流,缺乏相互了解。从写作实践来看,学生写作的困难主要是缺少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尽管母亲是自己最

11、熟悉的人,作文时还是搜肠刮肚、编织故事,文章干巴巴的,人物形象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我曾经在教学中总结过一个笑话:学生笔下的妈妈们统一干三件事,感冒发烧,半夜送医院,凌晨守床头;放学暴雨,送伞湿自己,背过臭水沟;考试砸锅,不但没臭骂,安慰暖胸口。 三、说教材处理 针对以上情况,我对教材进行如下处理: 1将情感激发的重点放在了解母亲上。原来教学本课时,将课堂重点放在激发对母爱的体验上,但是这样缺乏了对现实生活中母亲的了解,这种对母爱的体验容易流于形式,变成了名家名篇名句做代言的局面。在本堂课的5分钟里,学生要做到透彻地了解母亲是不可能的,但我希望他们能意识到母亲的社会身份不仅仅是儿子的妈妈,她

12、还是妈妈的女儿,丈夫的妻子,以及公司的职员等等。也就是说,母亲不是仅仅为儿女而存在的,她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对儿女的爱不是天经地义的,是伟大的无私奉献。2将写法指导的重点放在如何观察和体验上。如何了解母亲,就从日常生活的观察入手,观察母亲的外貌、言语、行动等等,在观察的基础上,体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对自己的关爱。 3.将课堂成果的重点放在课外完成。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堂课正是激发学生愤和悱的过程,而不是形成某个成果的过程。除极少数真正了解母亲的学生在这堂课能获得巨大的成功的喜悦外,大多数学生会体验到自身的不足。而这种感觉正是他们在课外的生活中进行自主探究的动力之一

13、。真正主动地去了解母亲,完成对写作素材的积累,都得靠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为了更好的完成课外学习的部分,在学生的学案设计里,我将每一个成果展示部分都分成课内和课后两部分,对学生的课外探究进行鼓励和督促。总而言之,我对本堂写作课的定位是:它是生活的楔子,主体由课堂拓展到课外,指导和鼓励学生深入生活达成目标;它重情感体验,淡化技法指导,鼓励体验真情,自由表达。 所以最后本堂课确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如何真实而立体地认识母亲,鼓励在生活中对母亲的观察和体验,积累素材,笔下人物能富有个性特点;能敞开心扉,向伙伴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交流时不走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验和探究活动过程中激发

14、情感共鸣,鼓励通过自主探究深入生活了解自己的母亲,更好地与母亲交流,运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主动地了解母亲,体会母亲的情感,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知道如何去爱母亲,如何表达这种爱。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学习通过写景、定物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3.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体会自然风光、名胜佳处各具独特美景。教材分析 概述石壕吏这首叙事诗,叙述官吏夤夜捉人,老妇啼诉语言和她的被捉 ,表现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体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

15、深刻同情 重点难点差吏夤夜捉人的凶残,老妇形象的凄苦,她家遭遇的悲惨,诗篇社会意义的深刻,诗人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法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1.由教学过的赞美古代巾帼英雄的木兰诗,引出将教学的反映战乱中人民苦难的石壕吏(板书诗题)。 2结合注释简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情况。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9)。当时唐军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12;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便在四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夹在难民当中奔走,和人民一起负荷着时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贴得更紧。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视,在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就创作出了三吏、三别。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全诗大意。 4.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 要求读音准确,读出节奏。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指定学生朗读第1段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