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名著学生小论文(庙口马永军)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527766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读名著学生小论文(庙口马永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读名著学生小论文(庙口马永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读名著学生小论文(庙口马永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读名著学生小论文(庙口马永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读名著学生小论文(庙口马永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读名著西游记在读过的许多书中,我最喜欢的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它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故事内容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活丰满。孙悟空之“忠”,唐僧之“善”,猪八戒之“真”,这些形态各异的人物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孙悟空之“忠”。每次看西游记,我都会为孙悟空愤愤不平,他向往自由,喜欢无拘无束,却被戴上紧箍咒而留在唐僧身边,有时还要因为做错让唐僧念咒语而疼得满地打滚。即便如此,他也忠贞不渝,九死未悔。唐僧之“善”。唐僧是西游记中一个特别的人物,他是被佛祖选中的人,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守护的人,是一个真正有血有肉没法术的人,可是,我非常讨厌唐僧,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处处都是妖

2、魔鬼怪,可他因为是肉眼凡胎,看不出来孙悟空打死的是妖怪变出来的人,执意要赶孙悟空走。但另一方面,他是一个出家人,有一个善心,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中,他依旧用善心对待他人,不曾变过,这可能也是他被选中完成这项伟大任务的原因。猪八戒之“真”。猪八戒率真,活泼,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他曾是天庭威风凛凛的天蓬元帅,却因调戏嫦娥仙子被贬下凡变成猪,多亏观音大师的点化,在高老庄等待唐僧,与其一同去西天取经。猪八戒非常好吃懒做,常常骗唐僧去前方勘察情况,实则却是在偷偷睡大觉。平常遇到一点困难就爱说丧气话。可是每到关键时刻,他还是勇敢地向前冲,保护唐僧。猪八戒是一个好色、懒惰、爱耍小聪明的角色,可这样的他却让人讨厌

3、不起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常常被大家忽略,但又必不可少,这个人就是沙和尚。沙和尚在西游记中非常不起眼,甚至与孙悟空,猪八戒比起来非常普通,大家都不太注意他。可他身上却有着其他人没有的闪光点:吃苦耐劳、老实憨厚。取经之路,所有的重物都由他担着,从没喊过一声苦,在唐僧他们发脾气的时,都是他在一旁劝着。他的主旨就是:少说话,多做事。说到这里,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白龙马,之前是三太子,对于读者和观众来说,他是不重要的,只是个陪衬,但如果不是他心甘情愿让唐僧骑着,唐僧真的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西天,到那时候,还真不知道唐僧能否坚持到底。所以,白龙马虽然不起眼,但他也付出了许多,他也有权获得许多荣耀。

4、他们几个人虽然是故意被安排在一起的,可是一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也算是他们的缘分。所谓千里有缘来相会,无缘见面不相识。这可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吧。他们师徒脾气各不相同,可他们依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成功到达西天,取得真经,路上各色各样的妖魔鬼怪,其中的艰辛大家可想而知。唐僧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还有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法术不高强的沙和尚,真正顶事的只有孙悟空,是什么能支撑他们到达西天呢?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一种可以成功的信心。在现代社会中,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不自信而半途而废,甚至停在原地。也许他们中有些人非常优秀,但没有对自己充满信心,没有必胜的信念,他们的优点和能力无法展现出来,别人也不曾发现,所以

5、就被埋没下去了。我一直在想,如果他们单独出现在现代社会,他们还会成功吗?答案是不会,唐僧太过善良,不分好人坏人,会被其他人骗。很有可能被骗得一无所有。猪八戒,太过于懒,很会耍小聪明,没有上进心,上司可能会不重用他。沙和尚,脚踏实地,老实憨厚,却不懂得展示自己,最终只会一生碌碌无为。而本领最高强的孙悟空,却太过自由自在,按自己的章法办事,不受拘束,周围人可能会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树敌太多,不是件好事。但如果是一个团队,互相压制对方,帮助对方,很可能会成大事。因此,一个团队的队友必须要团结,力往一处使。人世间,像他们的人有无数,但是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却寥寥无几。想要成功,就必须有寻常人没有的东西:不

6、怕输的精神。凡事贵在坚持,坚持到了最后,你就是笑的那个人!教师评语: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由此可见,读书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劳于读书,逸于写作。而写读后感则更是与读书密不可分的事了。读后感是一种感想性议论文。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一本书之后,把所产生的感想、体会的收获写出来就是读后感。无疑“感”是核心,“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真切的道理或精辟的思想,也可以是受书中内容的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出来的决心和理想,或者是因读书而对社会上的某些现象的感触和评论。读后感的突出特点是“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感”因读而来

7、,所以首先应在读上下功夫。第一步就要认真阅读原文。务必要融会贯通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还有语言文字表达上的特点。第二步就是要把文中的内容同历史的经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以及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认真思索,广泛联想。这样读后感才会丰富,才会深入具体。读后感的步骤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摘引点题定义。开头摘录引用原文观点或原文内容,一定要简,点到为止,不必太多。如对原文哪点或哪句有感触就摘引过来,作为谈“感”的依据。然后亮明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即为定义。以便中间“议联”承上写实;第二步,议联承上写实。中篇要以“感”为主,从两方面写:一是写议要到位。以读原文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为基点生发开来,进一步评价议论,阐

8、明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部分主要是从道理上去议论,主要议论你为什么这样以为,二是“联”要多写。联就是联系实际在议论过后一定要结合历史的经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或个人生活实际对比所感;畅谈自己的联想。这样才能使发表的感想有较为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意义。第三步,总结呼应深化,从说明原文给人什么启示的角度出发提出看法,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一脉相承,注意写结尾时切忌写大话,喊口号。点评:西游记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神话小说,它以其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活故事,吸引着读者,尤其是小读者的目光,这位同学简要概括了西游记一书的主要内容。从对书的内容梗概到唐僧师徒的介绍,娓娓道来且能够以西游记中的人物为点来谈自己的感触,也说明这位同学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思考。但作为读后感文体来说,“感”是主体内容,纵观全文,建议小作者直接抓住自己的感受最深的点来写。联系事例表述自己的感受,是读后感的重点内容。但事例一定要与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感悟以及人物或事件内涵相匹配。显然,本文中小作者能够了很好的做到将名著与生活联系起来,并认真思索,丰富了读后感的内容。小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做到了从原文给人的启示的角度出发提出看法,并给予生活实际和自身言行以指导意义,一脉相承。参评小论文我读名著西游记学校:淇县庙口乡第二初级中学班级:九四班作者:王 蓓辅导教师:马永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