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第23课隆中对原创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527243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第23课隆中对原创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第23课隆中对原创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第23课隆中对原创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第23课隆中对原创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第23课隆中对原创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第23课隆中对原创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第23课隆中对原创练习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23 隆中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由是先主遂诣()亮(2)好为()梁父吟(3)挟()天子而令诸侯(4)汉室之zhu()(5)欲shn()大义于天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将军岂愿见之乎()(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3)将军宜枉驾顾之()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董卓已来B欲信大义于天下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D西和诸戎,南抚夷越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人莫之许也。(2)先主曰:“君与俱来。”(3)诸葛孔明者,卧龙也。5“时人莫小池中水,何妨浅处有卧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被称作“卧龙”,而刘禹锡的陋室铭

2、也有_的名句。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

3、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此诚不可与争锋()(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4)总揽英雄()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8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

4、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三晋之兵:这

5、里专指魏军。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遭到失败(因与后续部队脱节)。白:使露出白木。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齐使田忌将而往 将:率兵。B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死亡。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约定。D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11孙膑为取得战斗的胜利,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请归纳回答,并写出相应的依据(用原文回答)。二、表达交流12请写出跟诸葛亮有关的一句古诗词、一副名联、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13(2008吉林中考)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却说玄德同行

6、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路过刘表之墓,玄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言甚悲切,军民无不下泪。忽哨马报曰:“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刘备自幼家贫,以织席贩履为业,而最终雄霸一方。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得以成就蜀汉大业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答案:(1)y(2)wi(3)

7、xi(4)胄(5)信2答案:(1)表示疑问,可译为“是否”(2)用来的东西(3)拜访3解析:A项中“已”通“以”;B项中“信”通“伸”;C项中“错”通“措”。答案:D4解析:(1)句序应为“时人莫许之也”。(2)应为“君与(之)俱来”。(3)者,也,很明显是判断句。翻译时注意这些句子的特点。参考答案:(1)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他。(2)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3)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5解析:考查文言名句积累。由“时人莫小池中水,何妨浅处有卧龙”可以联想到与之意思相关的名句。答案:水不在深,有龙则灵6答案:(1)争强、争胜(2)资助、给予(3)兴旺富裕(4)招致、罗致7解析:A项中第一个“

8、为”意思是“成为”,第二个“为”意思为“被”;B项中第一个“于”的意思为“和”,第二个“于”的意思为“在”;C项中第一个“之”相当于“的”,第二个“之”意思为“它”。D项两个“以”都相当于连词“而”。答案:D8解析: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看诸葛亮对曹操、孙权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刘备自己应该采取什么策略。然后加以概括。参考答案: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9解析:B项,“亡”应为“逃跑”的意思。答案:B10解析:第(1)句中的“因”应译为“顺着”,“势”应译为“趋势”,“利”应译为“对自己有利”,“导”应译为“引导”。第(2)句中

9、的“度”应译为“估计、计算”,“暮”应译为“傍晚”。参考答案:(1)善于作战的人会顺应(或“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向(对我们)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它。(2)孙膑估计(或“揣测”“计算”)庞涓的行程,晚上应该到达马陵。11解析:文中孙膑针对魏军骄傲自大、轻视齐军的心理,用减灶的办法,让魏军认为齐军畏惧士兵逃跑,从而贸然加速进军。其次是选择有利的地形伏击魏军。参考答案:(1)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依据: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2)选择有利的地形进行伏击。依据: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12答案示例:古诗词名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名联:“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故事:“草船借箭”“空城计”等。13参考答案:刘备能爱民如子(以人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