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星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52449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星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星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星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星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星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星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星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上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一、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分)1.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食物腐烂B. 汽油挥发 工业上制取氧气C. 酒精燃烧 铁生锈D. 试管破碎 樟脑丸升华【答案】A【解析】【详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汽油挥发、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铁生锈

2、产生铁锈等物质,两者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试管破碎和樟脑丸升华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2. 酥脆的饼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原因是空气中含有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答案】D【解析】【详解】酥脆的饼干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因为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变软。故选D。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没有对应关系的是( )选项物质用途性质A二氧化碳灭火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B氮气用作保护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氧气用于发射火箭可燃性D稀有气体制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既不

3、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B、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 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稀有气体在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霓虹灯,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存放O2B. 取下蒸发皿C.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D. 制氧气【答案】D【解析】【详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应正放,错误;B、取蒸发皿应用坩埚钳,不能用手,错误;C、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错误;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分液漏斗控制过氧化氢流速,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正确;故选D。5. 下列操作或现

4、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选项是( )A. 厨房中闻到饭菜香气味分子是有质量B. 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有间隙C.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D. 湿衣服晾干分子在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A、厨房中闻到饭菜的香气味,是因为饭菜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饭菜的香味,故选项解释错误。B、给自行车胎打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得到水和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水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水、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

5、、湿衣服晒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6. 下图表示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氧化汞受热的本质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故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由此还可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分子,还有原子。故选:D。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6、( )A. 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 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C.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1:2D. 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答案】D【解析】【详解】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氧气属于单质,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错误;B、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例如白磷和红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故错误;C、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8:1,故错误;D、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而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二者分子的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故

7、选:D。8. (10揭阳4)为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 C2H4O3 )、次氯酸钠(NaClO)进行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B. 次氯酸钠是氧化物C.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D. 过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2:4:3【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0,则x=+1,故A错误;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次氯酸钠由三种元素组成,故B错误;C、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

8、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故C正确;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D错误。故选C。9. 在密闭容器中有以下四种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92221反应后质量(g)x2621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D一定是化合物C. B一定是催化剂D. 参加反应的C物质和生成的D物质的质量比为6:21【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中,C的质量减小,是

9、反应物,共减小了22g-6g=16g,D的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增大了21g-1g=20g,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9+22+2+1-2-6-21=5,A为反应物,由此可知,A和C反应生成D,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错误;B、A和C反应生成D,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D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正确;C、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可能不参与反应,该选项错误;D、参加反应的C物质和生成的D物质的质量比为16:20=4:5,该选项错误;故选B。10.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

10、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 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C. 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D. 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又升高了【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白磷燃烧产物的状态来分析;B、根据白磷燃烧放热来分析;C、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D、根据实验温度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瓶内来分析。【详解】A、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产生大量的白烟,选项A不正确;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由低

11、到高,然后慢慢降低至室温,选项B不正确;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00%20%,选项C正确;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液体进入瓶内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气压显著增大,而不是由温度升高造成的,选项D不正确。故选C。【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二、非选择题(共70分)1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1)写出2个二氧化碳分子的符号_; (2)3 个汞原子_;(3)4个氢离子_;(4)细铁丝在氧气中

12、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是_; (5)写出Fe2+中右上角数字“2”的意义:_;(6)结构示意图对应的微粒符号是_。【答案】 (1). 2CO2 (2). 3Hg (3). 4H+ (4). Fe3O4 (5). 1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6). S2-【解析】【分析】【详解】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的表示要在对应微粒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符号用分子符号(化学式)表示;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符号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数字要加在右下方,离子符

13、号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1) 2个二氧化碳分子2CO2; (2)3个汞原子3Hg;(3)1个氢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4个氢离子4H+;(4)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Fe3O4; (5)Fe2+中右上角数字“2” 表示1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6)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16号元素硫元素,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大2是阴离子S2-。12. 下面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1)图中_和_属于同一种元素(填写序号);(2)图中D微粒的化学性质_(填“活泼”或“不活泼”);(3)图中表示阳离子是_(填写离子符号),表示的阴离子是_(填写离子符号);(4)图中B表示的元素处

14、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周期;(5)写出一种与B微粒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微粒的化学符号_。【答案】 (1). A (2). E (3). 活泼 (4). Mg2+ (5). Cl- (6). 三或3 (7). O2- (F- Ne Na+ Al3+ OH- NH)【解析】【详解】(1)由元素的定义可知,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结构示意图可知,A和E的核内的质子数是17,都属于氯元素。(2)图中D微粒最外层电子数1,容易失去,化学性质活泼。(3)由于阳离子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的电子数,所以,图中表示的阳离子的是B,核内质子是12,失去两个电子,离子中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符号为:Mg2+,由于阴离子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的电子数,所以,由E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是17,核外的电子数是18,E为阴离子,符号为:Cl-。(4)图中B核电荷数为1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3层电子层,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故图中B表示的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5)B微粒具有10个电子数,与B微粒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微粒的化学符号如O2-、F- 、Ne 、Na+ 、Al3+、OH-、NH4+。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