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52449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示儿》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示儿》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示儿》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示儿》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示儿》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示儿》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儿》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示儿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示儿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学习者分析一般特征: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一首爱国诗歌,按照学生已经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年龄在9到11岁之间,大多数学生有学习诗歌的热情,少数学生存在学习障碍。入门能力:五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强,能根据注释、工具书等自主学习,而且有他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会和理解。学习风格:学生喜欢朗诵前后押韵、琅琅上口的古诗,在朗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结合想象感悟诗歌主要内容。学生喜欢教师创设教学情,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要处理好自主与指导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借助注释学懂示儿的诗

2、意。2 .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二、过程与方法1 .了解陆游生平,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些他的爱国诗篇。2 .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了解诗歌的意思。3 .让学生谈谈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再加以指导,深刻体会诗歌的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中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陶冶爱国情操。教学重点、难点1 .入情入境地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2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学资源教学时间为40分钟;教学课件:临终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背景音乐;多媒体教学、粉

3、笔、黑板;电教室;教学采用师生合作、交流,适时鼓励学生、点拨读诗方法,指导朗读。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一、导入新课师:上下五千年,我们中华民族多少炎黄子孙,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强盛,将自己的心,自己的身托付给了伟大的祖国陆游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临终诗篇示儿。二、板书课题:示儿、教学活动2一、整体通读,品悟诗情1 、学生自由朗读诗句,并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四人小组伙伴交流,共享学习收获。(教师可以出示自学建议)2 、汇报交流:(1)多种形式朗读汇报,引导学生展开评议。(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适时鼓励、点拨读诗方法,指导朗读。预设点:元知、但悲、王师、乃翁。

4、(3)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齐读。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诗,要求做到不漏添字,不读错字。读顺了多读几遍。2 .(课件)播放范读录音,学生正音、注意节奏。2 .提示节奏。3 .学生跟着录音再小声读,然后全班齐诵,注意正确、流畅。4 .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难词难句。5 .学生互相质疑并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教学活动3一、拓展研读,领悟诗心1、临终前,陆游有许多的话想说,他最大的牵挂不是他自己,也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一一(板书:但悲不见九州同)2、课件出示临终图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师介绍当时历史背景。3、拓展阅读1,悲“泪”(1)自由朗读,静心

5、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2)指生读一一师:遗民泪尽胡尘里,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后发言说)是呀,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人民在流泪啊!(板书:泪)他们为什么流泪?(痛失亲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充满仇恨、苦苦期盼)(3)壮美的山河已经落入了金兵之手,老百姓以泪洗面,苦不堪言。看到这一些,想到这一些,陆游就感到无比揪心的悲痛啊!直至临死前,他念念不忘的还是一一但悲不见九州同。4、拓展阅读2,恨“醉”过渡:那么,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南宋权贵和皇帝又干什么去了?一一课件由示题临安邸,师深情朗读。引导想象说话:他们在干什么?一一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一一

6、他们只知道干什么?一一二、对比参读,深化感悟引读: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1年过去了,10年过去了一一,65年过去了一一(诵读:遗民)王师们呢?一一(诵读:暖风)他们早已忘记了北定中原,早已忘记了收复失地。可是,陆游呢?他有没有忘记?他一心期盼着祖国统一!于是,一直到临终前,他念念不忘的,仍是一一但悲不见九州同。同学们,“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背后,我们感受到的分明是诗人那颗至死不渝的爱国心啊!(板书:爱国忧民)师生共同背诵古诗(播放舒缓低沉的悲怆音乐)。教学活动4一、朗读想象,抒发感想教师出示课件并朗读:上面的三首古诗为我们勾勒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浮华的临安邸、萧条的村庄、衣衫褴褛的中原百姓请你发挥

7、想象,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一番具体的描述,也可以结合抒发自己的感想。二、自由写话,提升情感1、学生写作片段。2、指导学生习作。3、指名朗读交流。教学反思:教案编制的内容确定为课题、教学时间、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批注八个板块。现对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的批注进行如下反思:一、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的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备教材,把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写在教案上就行了。这是一种“盲人摸象”的片面教学思想,备课如果脱离了学生,就是教师在唱“独角戏”,看上去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有效促地进学习者的学习。而要想促进学习

8、者的学习,就必须使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媒体和技术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因此,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应,或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的特征,是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对于学习者的分析,我们不能面面俱到,只需要分析几种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起决定作用的特征,例如:一般特征、入门能力、学习风格。一般特征包括年龄、年级、工作或职位、以及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入门能力指的是学习者已经具备或者缺乏的知识和技能,如:已具备的能力、目标技能和态度等。学习风格指的是影响我们对刺激的感觉和反应的一组心理特质。例如,焦虑、天资、视觉或者声音偏好、动机等。在示儿中对学习者是这样分析的一般特征:教学对象是

9、五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一首爱国诗歌,按照学生已经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年龄在9到11岁之间,大多数学生有学习诗歌的热情,少数学生存在学习障碍。入门能力:五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强,能根据注释、工具书等自主学习,而且有他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会和理解。学习风格:学生喜欢朗诵前后押韵、琅琅上口的古诗,在朗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结合想象感悟诗歌主要内容。学生喜欢教师创设教学情,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学习者的分析,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备课,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二、教学目标融合三维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新课程标准全面体

10、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这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描述,使素质教育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有条不紊地把三维目标阐述出来,在教学目标中反映教案编写的主题和内容,从而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三、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的教师把教学资源简单地理解为

11、上课时所使用的教具,其实不然。用于教学活动的资源,包括人类资源与非人类资源。人类资源包括教师、教学管理与工艺人员、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各种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课外活动小组等组织机构。非人类资源包括各种教学媒体与教学辅助设施;另外,有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等亦可视为教学资源范围。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并运用好教学活动中生成的资源,如学生提出的有可研究性的问题、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话题、学生自制的学具等。示儿一课的教学中,选择了以下教学资源:教学时间为40分钟;教学课件有临终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背景音乐;多媒体教学、粉笔、黑板;电教室;教学采用师生合作、交流,适时鼓

12、励学生、点拨读诗方法,指导朗读。选择这些地教学资源的理由:(1)在多少时间内要突破教学中哪些实质性的问题,教师就要预计好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时间资源实现教学目标。(2)教学课件中的临终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示儿的历史背景,体会陆游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祖国重新统一的爱国情感;悲怆的背景音乐,能让学生在配乐朗诵中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3)粉笔和黑板普通却实用,教师必须设计简明厄要的板书,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学习。(4)“师生合作、交流,适时鼓励学生、点拨读诗方法,指导朗读”等人类资源,实现了

13、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四、批注显示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的设计理念教师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要有正确的设计理念。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们都要对以下问题进行认真地思考:这个教学环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可以取得哪些教学效果?这个教学环节是否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教师把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的梳理,以批注的形式写在教案上,就形成了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理念,还可以作为教师课后进行反思的理论依据。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正确把握新课程的特点。备课编写的教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现实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