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519373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目录前言3一、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回顾5(一)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进展情况5(二)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0二、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14(一)宏观政策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14(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标准规范逐步建立15(三)上海市具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资源基础16(四)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市场潜力较大18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8(一)指导思想18(二)基本原则19(三)发展目标20四、主要任务20(一)着力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20(二)积极培育可再生能源产业支

2、撑体系20(三)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研发22(四)集中连片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23(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25五、保障措施26(一)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26(二)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投入26(三)提升技术标准,深化运营管理27(四)积极培育能源服务机构28(五)开展交流合作,强化宣传培训28前言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是指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建筑物供热、供电、制冷等,可应用的技术范围包括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土壤源热泵技术、地表水源热泵技术、海水源热泵技术、污水源热泵技术等。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

3、、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对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上海市政府一直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对上海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是上海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根据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目标,突破能源资源约束,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上海市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实际情况,本规划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太阳能光电、太阳能光热以

4、及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三个方向,其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不在本规划的重点研究编制范围内。编制依据l 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l 上海市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l 上海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l 关于组织2012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1】167号);l 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办法(沪发改环资【2012】088号)。一、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回顾(一)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进展情况“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市积极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探索和实践,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与成效。1、可再

5、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集中区域光伏建筑应用项目世博园区中国馆和主题馆光伏建筑应用(BIPV)发电项目,全市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20兆瓦,太阳能热水集热器面积达到350万平方米。建成2.5兆瓦老港垃圾填埋气发电一期项目,全市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达4.5万千瓦。在世博园建成国内第一个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在世博轴中成功实现浅层地热能和江水源热泵技术的集中应用。五年来,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逐年稳步增长,累计实现建筑应用面积约776万平方米。2006年至2010年,上海市每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分别为80万平方米、1

6、67万平方米、184万平方米、213万平方米和132万平方米。总体而言,“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规模稳中有进,推进成效显著。表1-1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年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情况单位:万平方米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合计新增面积801671842131327762、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建设规范逐步建立“十一五”期间,上海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市科委、市建设交通委每年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科研、技术攻关和标准规范制定工作。除国家标准外,上海市根据本区域特点,先后完成了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

7、筑一体化集成技术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导则研究、上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太阳能、地热能)能效测评方法研究、上海地区地埋管换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等研究课题,并制定颁布了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规程(热水系统分册)(DGJ-2004A-2006);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规程(光伏发电系统分册)(DG /TJ08-2004B-2008)等工程建设规范,为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表1-2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建设规范、科研情况编号名称1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集成技术研究2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导则研究3上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

8、(太阳能、地热能)能效测评方法研究4上海地区地埋管换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5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规程(热水系统分册)(DGJ-2004A-2006)6民用建筑太阳能应用技术规程(光伏发电系统分册)(DG/TJ08-2004B-2008)7民用建筑太阳能系统应用图集(热水系统分册)(DBJT08-110A-2008)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坚持由点到面、稳步发展原则,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领域,主要推进领域由新建建筑延伸到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特别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中,大量实践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仅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应用装机

9、容量就达到5.1兆瓦;虹桥机场扩建工程坚持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的先进理念,打造“低碳机场”,采用太阳能建筑应用设计,将太阳能利用设施与建筑有机结合,在虹桥机场西货运站屋顶上建设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场,其中仅西货运站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就达2848千瓦。“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水平。上海建科院生态楼是上海市第一幢绿色生态建筑项目,该项目成功应用了先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荣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首届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和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总体而言,“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上

10、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发展。4、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上海市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0年,上海市获得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示范项目13 项,实现建筑应用面积116.06万平方米,其中获得建设部、财政部批准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6项;建设部、科技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工程”4项;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业化基地”3项。五年来,上海市共有6个项目被建设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涵盖公共建筑应用项目、住宅建筑应用项目以及新农村建设应用项目等。其中,太阳能综合示范园区项目

11、于2008年10月建成,建筑面积为2.85万平方米,该项目为兆瓦级BIPV光伏电站发电类型,主要示范技术有:光伏采光顶一体化组件,光伏中空玻璃幕墙组件,光伏遮阳组件,PV/LED一体化光伏组件,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组件及屋顶一体化光伏组件等,可实现年二氧化碳减排量912.2吨,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369.3吨标煤,年烟尘减排量3.69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7.39吨;上海河畔华城二期项目的主要可再生能源示范技术为太阳能光热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实现年二氧化碳减排量138.05吨,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101吨标煤,年烟尘减排量0.56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1.12吨。“十一五”期间,上海市还开展了其他

12、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其中,世博演艺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6万平方米,主要可再生能源示范技术为江水源热泵系统,可实现年二氧化碳减排量140.3吨,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56.8吨标煤,年粉尘减排量0.57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1.14吨。同时,在上海市获得的绿色建筑项目中也大量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通过项目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表1-3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部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概况建筑面积(万平方米)1太阳能综合示范园区主要是太阳能供热、制冷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总投资约1.2

13、亿元,年节约标煤357吨。2.852世博演艺中心主要可再生能源示范技术为江水源热泵系统,可实现年二氧化碳减排量为140.3吨,全年常规能源替代量为56.8吨标煤,年粉尘减排量为0.57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为1.14吨。12.63临港重装备基地项目主要采用光伏发电技术,每年发电20万千瓦时,年二氧化碳减排150吨。34崇明县竖新镇前卫村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节能改造项目,主要采用太阳能光电技术,年节能206吨标煤,二氧化碳减排392吨。2006年底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为新农村建设推广太阳能技术和科普教育起到了示范效应作用。25上海浦江智谷商务园整个办公楼和商务园区采用地源热泵技术,总投资近7亿元,年冬季

14、节约600吨标煤,夏季节电30万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1200吨,2007年底已竣工交付使用,节能和舒适性效果十分明显。13.756上海越洋广场主要采用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技术。2.277河畔华城二期主要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1.14(二)当前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是一项新型技术,在上海市仍处于试点推广阶段,相关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不利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主要针对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各类民用建筑,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存在多部门管辖的现象,造成管理力度不均、工作推进缺乏统筹等问题。建设开发单位对

1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认识不足,在项目建设中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的推进。2、财政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除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外,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交通委、市财政局还专门联合颁发了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暂行办法(沪建交联【2009】816号),其中对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居住建筑或公共建筑示范项目给予每平方米最高50元的补贴,对促进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在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会增加建筑成本,当前财政补贴力度与增加的建筑成本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上海地区,采用地源热泵所产生的平均增量成本为100-120元/平方米;采用太阳光电的建筑成本一般情况下要增加1倍左右。 3、技术集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和功能目标,将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单项技术通过组合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