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名著导读梳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514386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名著导读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名著导读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名著导读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名著导读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名著导读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名著导读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名著导读梳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必修课本名著导读梳理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主子公大卫科波菲尔尚将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抗拒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受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殊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化小说,它通过主子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验,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欲伪善的恶习,激励人们无论在何种状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溢信念。二、家(必修二

2、)艺术成就家是巴金30年头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始终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袤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长篇小说家以20年头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主动参与宣扬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

3、建礼教绽开威猛的战斗,最终,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与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定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学问分子的觉醒、抗争以与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人物鉴赏1.觉新觉新是以巴金刚刚辞世的大哥为生活原型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上凝合着作者对自己最敬爱的人的深切痛惜,对他的刻画涓滴无遗地流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感,因而从艺术角度而言,这个人物堪

4、称是全书中最成功的人物最真实的往往也是最动人的。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冲突的苦痛中,无力自拔。他在梅林里的憧憬,他在洞房外月下的独叹,他在面对梅前来避难时借酒抒怀,点点滴滴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懂风情,有学养,会思索,有灵气的觉新形象。而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做出了很多令人难以理解的选择。这选择恰恰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种悲剧的意味更加耐人寻味。2.觉慧觉慧,大

5、胆而无趣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热忱和志向,给了他们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觉慧便是被五四新思潮唤醒的新生的民主主义力气的代表。他厌烦别人说自己坐轿子,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把他当作有钱人的纨绔子弟。他大胆地跟鸣凤示爱,希望可以选择自己爱的人;他主动参与“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渴望推翻这腐朽的封建制度;他公开支持觉民抗婚,主见青年人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主动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黎明周报),宣扬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怜悯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他敢于怒斥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反对把瑞珏搬到城外分娩。他坚决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和“无反抗主义”,他的信念

6、很单纯,对旧势力“不顾忌,不胆怯,不妥协”。最终,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3.高老太爷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与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4.觉民一个主动进步,渐渐上进的新青年,他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

7、慧之间,他比觉新少了思想上的落后,又比觉慧多了遇事、选择时的镇静和稳重。他温顺稳健,不好激烈,不爱参与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但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憧憬民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抗拒,表现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琴成为小说中唯一的一对成功者。像觉慧一样,他也不是一个完备的斗士,也跨不过阶级的鸿沟,忘不了主子与奴才的差距,在年初九舞龙人的惨叫,求饶声中,他表现出麻木的神情:“太平淡了,小时候看起来倒好玩味,现在却不然”。在他的心目中,下人们的苦痛,算不了什么。重点情节梳理1.鸣凤投湖(第26节)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

8、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无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漂亮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觉慧从今认清了这个社会的原来面目,坚决了与它决裂的决心。2.“克定受罚”(第33节)觉新的五叔克定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借债、嫖妓,高老太爷生气地责罚了他,然后一病不起。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定消亡在这里得到最精彩的展示。3.“捉鬼风波”(第34节)陈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觉慧自告奋勇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表现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无畏志气,使人痛快淋漓。4.“血光之灾”(第36,37节)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高家长辈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瑞珏因难

9、产在惨叫声中死去。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望的一切。小说笔调沉重、感人肺腑,揭示了“不反抗主义”的破产。三、巴黎圣母院(必修二)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惊慌生动,变化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调。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剧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怜悯。主要情节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漂亮动人舞姿也特别美丽。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漂亮的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吩咐教堂敲钟人,相貌奇

10、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和善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净高尚,他特别感谢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弗比斯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静静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逼吉卜赛姑娘,让她满意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生气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

11、去了。人物形象1.爱斯梅拉达始终以来被认为是真善美的化身,无论是从外表到内心,爱斯梅拉达的形象都是美的。 在雨果的笔下,爱斯梅拉达的形象就像是照耀在灰暗、阴沉画面上的一束绚丽的阳光。全部见到他的人都为她的美晕眩着、震撼着,她成为整个巴黎圣母院故事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诗人甘果瓦、敲钟人 卡西莫多、骑兵队长弗比斯,甚至供职于宗教的副主教弗罗洛 都被她的美弄得意动神摇,几近疯狂。除了外在的魅力,内心的和善也是她漂亮动人的另一方面,给劫持自己的加西莫多送水,让加西莫多干枯的眼睛里第一次流出了泪水。与流浪诗人甘果瓦假结婚,免除了甘果瓦的杀身之祸等,都无不体现着爱斯梅拉达的纯真和善,甚至面对副主教弗罗洛的

12、威逼,宁愿选择十字架也不屈服于副主教弗罗洛,以死捍卫自己的纯净。2.卡西莫多外表无比丑陋,内心却又特别和善的敲钟人。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示了被压迫、受蒙蔽的下层人民的高尚情操,揭示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容不得一颗和善纯净的心灵,宣扬了“爱情”和“慈爱”可以创建奇迹、变更人的精神面貌的人道主义思想。四、红楼梦(必修三)重点情节疏理1.宝玉挨打出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先是宝玉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调笑,结果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含羞自尽,再是宝玉因结交一个叫琪官伶人,忠顺王府借故刁难,宝玉的弟弟贾环趁机在贾政

13、面前造谣中伤,贾政盛怒之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亏得王夫人赶到才停止。后来贾母也到了,贾政才下跪赔罪。宝玉被打后,宝钗和黛玉在劝慰宝玉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道。2.黛玉葬花、作葬花词大观园繁花似锦,暮春季节,花瓣随风飘落,黛玉每每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称为花冢。一天,薛蟠假托贾政的名义将宝玉叫走,去了一天,黛玉不放心,晚上来看他,正好晴雯和碧痕拌嘴,不给她开门。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境况,难过落泪。次日,宝玉信步走到花冢,听到黛玉边哭边吟葬花词,内心特别哀思。3.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

14、要过有宝玉题诗的旧帕。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地撕扯起来。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黛玉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进火中。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上。紫鹊、雪雁连忙抢救,却来不与了。此后病更加沉重,最终含恨离开人世。4.诉肺腑宝玉痴情一日,黛玉独自拭泪,宝玉瞅了半天,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那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

15、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5.王熙凤的故事(1)弄权铁槛寺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老尼告知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司。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2)借刀杀人凤姐知道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大发雷霆,设计将尤二姐赚入大观园。先是挑唆尤二姐的元配(未婚)张华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后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熬煎尤二姐。尤二姐流产后吞金自尽,凤姐假惺惺地痛哭。人物鉴赏1.贾宝玉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予也最深,使他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有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当然,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建出来的完备艺术形象。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一个形象。在第三回中有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动身,所反映的是封建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