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广东专用知能训练第六单元课时知能训练6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426052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广东专用知能训练第六单元课时知能训练6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广东专用知能训练第六单元课时知能训练6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广东专用知能训练第六单元课时知能训练6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广东专用知能训练第六单元课时知能训练6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广东专用知能训练第六单元课时知能训练6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广东专用知能训练第六单元课时知能训练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广东专用知能训练第六单元课时知能训练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知能训练(时间: 40分钟 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分)1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 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A 春秋战国B 西汉 C 东汉 D 隋唐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 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 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 夏商时期B战国、秦汉C 隋、唐时期 D 宋、元时期3. (2012潍坊调研)荀子 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

2、书 粪 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 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4. (2012 广东六校联考)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 民间“牛郎织女”、 “太上老君骑 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5. 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

3、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这句话指出了 ()A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古代农业的落后性6诗经 小雅中说:“有渰萋萋,兴雨被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直接反映了()A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B 土地公有制瓦解C.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 出现了土地私有7.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 本原因是()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8. 考古资料对于先秦史的研究特别重要。下图为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的 距今5500多年的陶蚕蛹,同时

4、还出土了当时纺丝用的纺轮。这一考古发掘可以 证明()A. 该地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B. 蚕丝业可以上溯到夏朝之前C. 丝、棉纺织品成为主要衣料D. 古代官营的丝织业发展起来9. 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 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A .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B. 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C. 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D. 商品经济日益发达10. (2012南通诊断)如果回到宋代,你会发现()A .民营手工业渐趋萎缩B 政府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C.制瓷技术大放异彩D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11. (2012九江月考)两千年中国的“名

5、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 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 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C.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D.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12. (2012西安月考)“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 “何尊”的铭文: “余其宅兹中国, 自之薛(又)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B. 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C. 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D. “中国” 一词在西周和现在意思一

6、致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小题,第 13题22分,第 14题18分,共 40分)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 耕稼树艺, 多聚菽粟, 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紝,多治麻丝葛绪,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 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 ”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 每一个新王朝建

7、立时, 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 积极培植 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5 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是怎样的?(5 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 济政策的原因。 (6 分)(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期存 在的原因。 (6 分)14. (2012德州质检)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

8、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 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 (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 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 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二 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 “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 甲于一省 ” , “万杵之声殷地, 光火烛天,夜令人不能寝 ” ,因而他戏称之为 “四 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 “(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 万人。”清代唐英在陶治图说中也

9、记载了当时的实况: “景德镇袤延仅十余 里 以陶来四方商贩, 民窑二三百座, 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 藉此食者甚众。”(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 (3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其影响。 (5 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6 分)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4 分)答案及解析1【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从史料所叙述的 这种犁的结构特点来看,应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答案】 D2【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的能力。从材料信息上看, 作者揭示了铁制工具与兴修水利工程的关系。 铁器的大力推广

10、是在战国、 秦汉时 期,联系战国时期郑国渠的修建, 秦朝灵渠的开通和汉朝西北地区坎儿井的开凿, 可知答案为 B。【答案】 B3【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题干中 “为宝 ”“犹用药 业”“ 竭时而止 ”说明农业在耕种过程中的重要性, 体现了农业耕种时的精耕细 作。【答案】 C4【解析】 从材料对牛的尊重可知牛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 而 牛的重要性在于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下牛是主要的农用动力,可知选择 D 项。【答案】 D5【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的意思是说,如果男耕女织生产活动跟不上的话,天下就要受到影响。即 “天下或受其饥矣 ”“ 天下或受其寒 矣”。这充分说明了

11、封建自然经济之下男耕女织的重要性。【答案】 A6【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材料信息反映了在 “公田 ”之外 出现了 “私田”,这说明出现了土地私有,故选 Do A虽然是土地私有出现的原 因,但题设强调的是 “直接反映 ”,排除 A。 C 与题意无关,可排除。周代的井 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 “ 国有制 ”,不是 “公有制 ”,排除 Bo【答案】 D7【解析】 题干语句叙述的是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 其根源在于土地的私 有。A、C两项是直接原因和促成因素,D项是土地兼并的影响。【答案】 B8.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从出土遗址距今 5500多年可以判 断是处于夏朝之前,故B正

12、确。C、D是在汉以后,材料只反映河北省南杨庄遗 址出土陶蚕蛹,不能判断 Ao【答案】 B9. 【解析】 “木棉” 即“棉花”,“吉贝布 ”反映了棉纺织技术, A 项符 合题意;B项中的“主业”与史实不符;C项出现于元代后;D项在材料中没有 体现。【答案】 A10. 【解析】 考查中国手工业的相关知识。宋代民营手工业没有渐趋萎缩, 排除A;政府对市场的严格限制已经被打破,排除 B;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 都会是在元朝时候,排除 D ;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不同的瓷器品种, 故正确答案为 C【答案】 C11【解析】 丝绸、陶瓷、茶叶分别对应中国的丝织业、制瓷业、制茶业 三个手工业,反映了中国

13、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故选 A 项。【答案】 A12【解析】 注意材料中 “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 ”,当时官府垄断手 工业制造,实行 “工商食官 ”制度。由此判断 B 项说法准确。其它三项说法均 有知识性错误。【答案】 B1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第(1)问通过材料一中农夫的 “耕稼树艺”、妇人的 “纺绩织紝”等信息可以得 出特征。第 (2)问需要总结农民一年四季中的繁重劳役。第 (3)问需要结合封建统 治本身来回答。第 (4)问要结合小农经济本身的特征及封建政权的统治需要,应 表述准确,逻辑严谨。【答案】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

14、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 女织(自给自足 )。(2)赋税过重,徭役频繁,疾病重大,人情往来,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3)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 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兴衰和国家的安危。(4) 农民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注重培植小农 经济;中国古代不断的改朝换代,使得小农经济出现“生死轮回”。14【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分析材料 可从历史悠久、器物种类繁多、工艺先进、 “远飘世界各地 ”几方面回答,这些 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重要特征。 “影响 ”从手工业对农业、 商业的影响角 度回答。第 (2)问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时期制瓷业的特点,主要有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私营手工业者占主导地位等方面。 中国 经济结构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较简单, 由于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不 能说明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答案】 (1)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 繁多;走向世界。影响: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2)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 (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不能说明;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