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785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421716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785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785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785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785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785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78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785(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785国家公务员考试密押题库申论模拟785申论模拟785一、注意事项 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二、给定资料 1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阐述和解读。他指出,中国能否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常态下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这是继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之后,时隔半年,高层对新常态的全面解读,对于各界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常态的内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如何在战略上应对,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常态经济是与GDP导向的旧经济形态与经

2、济发展模式不同的新的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新常态经济用发展促进增长、用社会全面发展扬弃GDP增长,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把改革开放的目标定位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不可持续增长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新常态经济是以金钱为中心、价格为核心机制、GDP增长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人民幸福为中心、价值为核心机制、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公有制为基础、政府宏观调控常态化法制完善市场规范充分自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转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中,政府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与民间市场的基础作用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 新常态经济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GDP增长方式

3、向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由配置型增长方式向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挤掉配置型增长方式中的GDP泡沫;由资源低端产品粗放不可再生型增长方式向生态化创新性精细可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由效率型增长方式向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变;由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向内需导向型增长方式转变所谓稳增长,不仅是数量上的稳增长,而且是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变过程中的自觉性、有序性、持续性,通过发现、培植新增长点与技术、结构创新,自觉推动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变,不存在其他自由主义盛行的发展中国家在由低级增长方式向高级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所谓“中低收入陷阱”这样的增长停滞不前现象。 新常态经济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

4、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新常态经济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把减速和高效划等号、高速和低效划等号、GDP高速增长和经济过热划等号,把新常态经济定义为减速增效、增长速度降温是错误的。 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工作面临的挑战,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并举,对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布局,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成效正在日益彰显。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更为可贵的是发展转型步伐加快,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破茧而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2013年46.9%增长到今年一季度的51

5、.6%;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人口能力显著增强,去年城镇新增就业高达1332万,今年一季度又增长了320万;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单位GDP能耗在去年下降4.8%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又下降了5.6%。我国经济发展有望早日跨上“升级版”。 新常态下,需求动力有所下降,这决不意味着需求潜能萎缩,只是“三驾马车”的结构和内涵发生了变化,支撑经济发展的拉力仍将强劲。 提振消费能力、改善人民生活,这既是稳增长、促发展的条件,更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制约消费增长的症结,系统谋划,积极应对。供给方面,继续保障住房的供应,着力解决“三个1亿人”的城镇化问题,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根据

6、新常态下消费需求新特点,扩大高品质、个性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满足日益壮大的中高收入群体的新需求。加快补优质公共产品的“短板”,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2012年以来,居民收入均高于GDP实际增长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发生可喜变化,为消费稳步增长创造了条件。201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达到51.2%。新型消费业态亦已加速成长,2015年一季度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41.3%。总体看,消费增长正在告别在谷底徘徊的局面。 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投资的高速增长是我国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是实现“弯道超车”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生

7、产力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对投资发展提出了新需求。当前,中央继续把投资定位为促进内需增长的关键,并且进行了系统布局,把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投资方向,加大对基本民生保障工程建设,明确提出要把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应作为推动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大力引导和释放民间投资发展,2015年以来,围绕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和投资便利化,国务院常务会进行了两次专题研究和部署,2015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高达65%。 “入世”后,外需曾强劲增长,中国对外出口从2001年的2661亿美

8、元增长到2011年的18983.8亿美元,10年间年均增长21.71%,为新世纪高速增长作出突出贡献。然而,受经济发展转型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影响,外贸出口增速急剧下行,2012年到2014年分别只有7.9%、7.9%和6.1%的增速,今年一季度更是下行到了4.9%。但有理由认为,外需形势不会向更差的方向发展,回调动能虽然不强,但总的上行趋势已经比较明朗。从我国发展阶段和生产力水平看,我国的出口比较优势仍然存在。2015年一季度出口形势发生了积极变化,市场多元化取得可喜成果,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势良好,比重提升;贸易区域布局均衡性有所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增速达到16.5%;外贸内生动力有所增强,民

9、营企业比重显著提升。特别是对外投资,一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9.6%,其中,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17.6%,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变,对外投资、输出产能的自我掌控能力显著增强。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面对新的挑战,也面临难得机遇。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不仅需要深刻认识和主动适应新常态,而且需要按照新常态的内在规律积极引领新常态,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经济效率明显提高,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一系列经济条件变化

10、导致的,其中起支配作用的是人口红利的消失。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2010年达到峰值后逐年减少。其结果是: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加剧,企业用工成本显著提高;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结束,投资回报率下降;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减缓,抑制了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速度。这些变化,意味着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因素或消失或式微,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如何突破传统增长模式,实现增长动力转换?答案就在转方式调结构中。 转方式调结构是经济发展的源泉。转方式的主要表现是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调结构的主要表现是产业结构升级,其关键都是生产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更高的部门转移,

11、进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机制和增长点,从而使经济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研究表明,消除妨碍资源配置的体制性障碍,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就可以发掘新的增长源泉、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因此,转方式调结构是稳定经济增长、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率的源泉,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路径和手段。 许多人看到发展第三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近年来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也的确在较快提高。但是,单纯提高某个产业的比重,而忽略产业之间的关联,忽略市场信号对结构调整的引导,就不一定能产生生产率提高的预期效果。如果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只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则总体劳动生产率还会降低,与结构调整的初衷南辕北辙。第三产业发展并不必然伴随着制造业

12、萎缩。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较高的服务业比重,通常是在高度工业化的基础上达到的,是更高生产率的表现。因此,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力度,营造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新成长企业大量涌现,是使我国产业体系迈向中高端的必然要求。 目前仍存在各种体制障碍,如一些行业和企业因拥有垄断地位,即使没有竞争力也难以退出,新成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门槛高、融资难、融资贵从而难以进入、发展受限等问题,都妨碍着生产率的提高。只有大力推进改革和创新,遵循生产率导向原则,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才能实现增长动力转换,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4目前,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趋于枯竭的困境,自然环境承

13、载能力日趋脆弱。从我国现实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做出关停1400家矿山资源类企业和加工摊点的决策前,身为县委书记的S心理压力是巨大的。L县,这个矿产资源大县,80%的GDP、90%的财政收入依靠资源型产业,大规模关停资源类企业,就意味着经济的断崖式下滑。然而,经济“新常态”下,关停这些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企业又是势在必行。因为依靠资源的粗放式发展老路已经走不下去,不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将使“生态优化、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富民强县”的目标沦为空谈。 “新常态下

14、县域之间的竞争已从单纯拼优惠政策发展到靠综合环境的比拼。生态环境是稀缺的资源,更是宝贵的财富。”S说,相比先进地区,L县的产业配套、人才支撑和基础设施不占优势,要想抢占先机,最有可能胜出的只有生态。不出所料,“关停”令经济承受重压,最直接表现就是县级财政收入的直线下滑。 面对财政收入下滑压力,支出该从何处减?S认为:“民生支出不能减!基础设施事关新产业新投资,也不能减!只能减机关运转这块”于是,鼓励农户种植核桃的补贴继续;对山区小学的教育支出继续;各种旨在改善生态环境的投资继续;工业园内,宽阔整洁的道路按时完工,5米1棵的道旁树也未打折扣。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的机关经费平均每年削减30%。在

15、位于L县县城中心、已使用近30个年头的县委3层小楼内,墙壁斑驳不堪,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掉墙灰。 “关停”资源类企业的同时,事关环境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各项举措仍在实施。L县百姓感受最直接的是生态新城建设,包括建成4条园林式公路、42公里自行车健身廊道,广泛开展植树造林,2012年至2013年度累计植树23万亩,是前3年总和的4倍多。生态改善的效果是明显的:数据显示,目前L县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38%,年空气二级优良天数接近200天。 “用优良的生态招引大项目”的思路已经显效。截至目前,L县2014年以来已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6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在建60个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还得把握

16、好取舍,摒弃剜到篮子都是菜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由饥不择食向择优录取转变,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S说,在吸引到众多项目进驻同时,L县2014年以来也先后将41个高能耗企业“拒之门外”。 眼下,令S深感棘手的是人才缺乏: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还难以适应“新常态”下的形势变化,比如招商项目结构显著变化,招商人才亟须培训;另一方面是各类新产业进驻企业对于高科技人才的渴求,比如园区内正在筹建的院士工作站,就急需科研人才。“吸引人才,单靠企业提供高薪远远不够,还需要政府部门提供适应人才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辅助设施,比如科技孵化器、产业园、各类生活休闲场所等。”S说,“旧账”还只还了一半,还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