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月光曲》(郭友才)(教育精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417835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月光曲》(郭友才)(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6《月光曲》(郭友才)(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6《月光曲》(郭友才)(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6《月光曲》(郭友才)(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月光曲》(郭友才)(教育精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 月光曲课题月光曲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读代讲,以读促讲。月光曲是一篇融知识、情感、情境于一体的文章,所以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来读。再根据课文内容适时展开想象,自由抒发心中所感。另外,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鲜明的特点,体会人物美好的心灵,再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悟并学习文中人物的伟大人格魅力。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了解贝多芬的情况。(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有

2、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前准备1.自学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贝多芬。(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播放音乐月光曲,教师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听音乐感受其意境。 2.导入新课:设疑引导,这首曲子是首什么样的曲子?让我们去文中寻找答案。学生交流汇报:1.特别美的旋律;2.可以听到大自然的气息和安静的氛围。1.通过月光曲,你能够体会到贝多芬想通过音乐表达什么吗?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25分钟))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3.指导学习生

3、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陌”“键”“霎”的读音。1.听录音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字音。2.自由读课文,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3.同桌交流如何读准字音,记忆字形。2.用“”把不正确的读音划去。(1)他沿着弯弯曲(q q)曲的小路向前走,听到从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弹的正是他写的曲(q q)子。(2)盲姑娘从美妙的乐(yu l)声中感受到了快乐(yu l)。3.比一比,再组词语。茵( ) 腊( )菌( ) 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贝多芬弹了几首曲子?为什么?2.月光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

4、容,进行思考交流:1.贝多芬为了盲姑娘和哥哥的情谊才弹曲子。2.弹了两首曲子,都表达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3.学生自由朗读第8-9,交流对月光曲的理解。4.贝多芬通过这两首曲子表达了自己什么情感?教学反思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一直是我教学的主旨。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来,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来,所以在导入课文时,我播放了钢琴音乐月光曲,使学生对这段音乐有了最初的感受。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

5、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1.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贝多芬的高尚情操。2.学生交流,什么是“传说”?5.说一说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二、分段品读,体会情感。(用时:20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抓住“传说”一词引领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2.同桌互读兄妹俩的对话,体会兄妹的贫穷和对音乐的热爱。3.引导学生读第46自然段,体会贝多芬的心情和盲姑

6、娘听到琴声的反应。4.引导学生品读第810自然段。找出并朗读联想的分,体会意境。 1.学生读后交流汇报: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是怎样一位音乐家? 2.学生交流。(1)贝多芬走进茅屋听到了什么?(2)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以后,可能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3.学生交流体会三幅画面。(第一幅画面:轻柔舒缓体会月光照耀下微波粼粼的海面。第二幅画面:刚健明快体会月亮越升越高。第三幅画面:高昂激荡体会海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6.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幽静的( )清幽的( )美妙的( )恬静的( ) 7.下面不是比喻句的是(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

7、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8.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哪三幅画面?三、整体感悟,升华主题。(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2.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贝多芬的品质的感受。 3.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背下来。 1.学生交流总结:贝多芬的音乐是那么美,那么富于变化,他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用音乐表现出来了。贝多芬的音乐使我们想象出月光照耀下的大海美丽壮阔的景色,我们也像那兄妹俩一样,被动人的琴声陶醉了。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月光曲就是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情况下谱写出

8、来的。 2.讨论交流: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背诵第9自然段。9.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 (1)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3)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详细描写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录。主要运用的方法详细描写了琴声,表现贝多芬高超的技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但在知识、思想情感、意境等方面同当前六年级学生都有一定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营造良好的氛围,采用多种学习形式,如采访等,让学生充分地去说、去想象。另外,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语言文字,在月光曲的催化下体会情感和意境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