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词派的相关知识点介绍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415441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间词派的相关知识点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花间词派的相关知识点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花间词派的相关知识点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花间词派的相关知识点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花间词派的相关知识点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间词派的相关知识点介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间词派的起源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花间词派作为最早的流派之一在词的发 展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影响。晚唐五代时,南方相对安定的 社会环境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相继出现了西蜀和南唐 两个词坛中心。五代赵崇祚撰花间集,收集了温庭筠、皇甫松、 孙光宪、韦庄、和凝、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 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人的500 首词作。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之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 人,称为“花间派”。花间派中“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 对飞。”一句。纵观花间词派一十八位词人,可以发觉他们的作品词 风浮艳,多写情爱。

2、大多数为所谓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 体。更多花间词派的知识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花间词派是唐末五代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 主要词人有韦庄、牛希济、欧阳炯、鹿虔扆、李、牛峤等。“花间” 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但只继承了温词中偏于闺情、伤于柔弱、 过于雕琢的“柔而软”的词风,多数作品尽力描绘妇女的容貌、服饰 和情态,辞藻鲜艳、色彩华美,题材狭窄、内容空虚,缺乏意境的创 造。其中也有少数作品能够脱去浓腻的脂粉气,具有较为开阔的生活 内容。而以韦庄成就较高,牛希济、李、孙光宪、鹿虔扆、欧阳炯等 人也有不同于花间派词风的佳作。“花间”词风直接影响了北宋词坛, 直到清代“常州

3、词派”。花间词派代表人物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花间词派作为最早的流派之一在词的发 展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影响。晚唐五代时,南方相对安定的 社会环境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相继出现了西蜀和南唐两个词坛中心。五代赵崇祚撰花间词,收集了温庭筠、皇甫松、 孙光宪、韦庄、和凝、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 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人的500 首词作。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之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 人,称为“花间派”。“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温庭筠(约 812-870 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 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的诗人、词家。

4、也是当时作词最多,对后世 长短句的发展影响极大的词人之一。庭筠出身于没落的官僚贵族家庭,虽为唐初名声显赫的太原温氏 后裔,但是,到他父亲这一代时,早是家道中落,衰微而已。他少年 时代,即以善思敏悟。才华横溢而称著乡里。逮至长成,更是博闻强 记,通晓音律,善为管弦,而且,尤以诗词文赋见长。世传,庭筠每 入试,押官韵作赋,从不起草,“但笼袖凭几,每赋一咏,一吟而 已”,故得“温八吟”之号。以前“八叉手而成八韵”,又别称“温 八叉”。大约是因为其长相较为丑陋的缘故吧,所以时人亦有称他 “温钟馗”的。“花间词派”重要人物韦庄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身 世孤贫而才敏过人。

5、韦庄壮年时曾南游,足迹遍及长江南北。他著有 词集浣花集,全书十卷。在晚唐五代,韦庄和温庭筠齐名,他们 都是花间集中的代表者。韦庄的词除了带有花间艳词的普遍风格 之外,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特别喜爱采用白描手法,能够用它来 书写人物情感,创造出一种清雅别致的意境,从而创造了花间词的另 一风格。更多花间词派的知识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花间词的特点“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一般 说来,词以长短分类:“慢词”最长,自九十至二百多事,故亦称 “长调”;自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九字以内为“小令”。 花间集所收,只有小令和中调而没有长调慢词。这倒并不是选者 对小令有偏好

6、,故摒弃慢词而不录,实在因为自晚唐至五代(甚至在 北宋初年)慢词还没有发展出来。另外一个早期选集尊前集也是 如此,只收小令和中调。总体上说,花间词都是婉约词,而婉约词则 远不止花间词。花间词是婉约词第一阶段产物,开婉约词风气之先, 在词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花间词词风出处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1 得名。 所选的 18 个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 人包括流寓、游宦者。花间词派的形成,自有温庭筠的开山作用,但衍为流派,风行一 时,则还有它更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学原因。晚唐时局动荡,五代西 蜀苟安,君臣醉生梦死,狎妓宴饮,耽于声色犬马。正如欧阳炯花 间

7、集序中所述:“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 自锁嫦娥。”花间词正是这种颓靡世风的产物。晚唐五代诗人的心态, 已由拯世济时转为绮思艳情,而他们的才力在中唐诗歌的繁荣发展之 后,也不足以标新立异,于是把审美情趣由社会人生转向歌舞宴乐, 专以深细婉曲的笔调,浓重鲜艳的色彩写宫能感受、内心体验。而李 贺、李商隐、温庭筠、韩偓等人的部分诗歌,又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 为花间词的创作提供了借鉴。词在晚唐五代便成了文人填写的、供君 臣宴乐之间歌伎乐工演唱的曲子:“绮宴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 花戕,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 饶之态。”(同上)这就决定了花间词的题材和风格,以“绮罗香泽” 为主。当然,花间集中也有少数表现边塞生活和异域风情的词,如 牛希济的定西蕃,表现塞外荒寒,征人梦苦,风格苍凉悲壮;李 珣的南乡子、孙光宪的风流子,表现南国渔村的风俗人情, 也较清疏质朴,如“渔市散,渡船稀,越南云树望中微。行客待潮天 欲暮,送春浦,愁听猩猩啼瘴雨。”(李珣南乡子之九)但这不 能代表花间词的总体特征。在花间集中成就能与温庭筠比肩、而 风格有所不同的是韦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