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 第十二章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415110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学 第十二章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体解剖学 第十二章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体解剖学 第十二章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体解剖学 第十二章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体解剖学 第十二章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学 第十二章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 第十二章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人体的发生与生长发育学习目标1、掌握人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2、了解人体生殖细胞形成和受精过程,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以及三胚层分 化的各种组织和器官。3、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第一节人体的发生人体的发生是指人体胚胎的发生。需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受精精子sperm与卵ovum成熟后从生殖腺内排出,在一定条件下,两种生殖细胞能融合为 一个受精卵。这一 过程称为受精(图 121)。受精发生 在排卵ovulateon 后12小时内,受 精部位大多在输 卵管的壶腹部。受图121从排卵、受精、卵裂到植入位置示意图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必

2、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男女双方具备正常的生殖细胞,即有生命力的精子和卵子。男性在性发育 成熟后,就能产生成熟的精子,女性一旦出现月经初潮,就具备产生成熟卵子的 能力。第二,卵子与精子的结合,也就是通常意义上讲的“受精”它包括体内受 精和人工受精,体内受精是通过性交在阴道内射精而使精子与卵子结合;体外人 工受精则是在预期排卵前将有活力的精子植人阴道或子宫uterus内,从而发生 受精。第三,精子和卵子相遇的地方,必须符合受精的生理要求,受精卵才能顺利 地进入子宫腔,而且子宫内膜已准备好适当的条件,以便受精卵着床。一个卵子 在排卵后仅能存活24小时,而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能活4872小时,因此如

3、果 要受精,精子必须在接近排卵时(即排卵前 72 小时和排卵后 24 小时)进入女性 生殖道。卵子自卵巢ovary排出后,进入输卵管oviduct,再慢慢地(需23 天)向子宫方向移动。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一次射出的精液量为2 5ml,含有 15 亿6 亿个精子,但只有 10002000 个精子能达到输卵管附近。通常受精 的地方是女性输卵管壶腹部,射出的成千上万的精子中只需有一个精子穿越卵子 的外层就能完成受精。因为当精子进人卵细胞的一刹那,卵细胞膜立即发生变化, 阻止了第二个精子进入。第二阶段:卵裂和胚胞的形成受精卵早期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称为卵裂。在卵裂的同时,由于输卵管壁平 滑肌节律性的收

4、缩,上皮纤毛的摆动,以及输卵管腔内分泌物的流动,使受精卵 向子宫方向移动(图 101)。第一天:精子和卵子在女性的输卵管相遇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开始细胞分裂。 第二天:一个受精卵细胞经过几次细胞分裂后,已经有 8 个左右的细胞。 第三天:形成一个由 1216 个细胞组成的实心胚,称桑椹胚。第四天:细胞数量大量增加,桑椹胚开始中间出现空隙,转变成一个中空的 胚泡。第五天:胚泡逐渐长大,其外围的透明带变薄直至消失,此时胚泡也已经从 输卵管进入子宫。第六天:胚泡象一颗种子样的逐渐埋入到子宫壁内,称植入。第三阶段:植入 植入是指胚泡理入子宫内膜的过程。植入大约开始于受精后的第 67 天, 至第 1112

5、 天完成。胚泡在植入时,极端滋养层的一面靠近子宫内膜,滋养层细胞分泌一些蛋白 酶,分解子宫内膜组织,将子宫内膜溶解成一个缺口,胚泡便逐渐侵入子宫内膜。 当胚泡完全侵入子宫内膜后,由于子宫内膜的增生,将子宫内膜表面的缺口修补 完整,于是胚泡就完全埋入子宫内膜。胚泡的正常植入部位,一般是在子宫体和 子宫底的上部(图 101)。第四阶段:三胚层的形成及分化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后,内细胞群的细胞继续增殖,形成双层结构的胚盘。与 羊膜腔相接的胚盘上胚层将形成胚胎的外胚层和中胚层,与胚泡相邻的胚盘下胚 层将形成胚胎的内胚层。到胚胎发育的第三周,胚胎已具有完整的三个胚层。此 时期也称为三胚层期(图 101)。三

6、个胚层形成后,胚胎细胞继续生长、分化。在三个胚层的基础上,逐渐分 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第二节 人体的生长发育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人体在成长过程中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长 growth 是指有机体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不断增多的量的变化过程。它是 同化作用比异化作用占优势的结果,表现为组织、器官以至整个身体的大小、长 度、重量、容积的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以至整个身体的大小、长度、重量和 容积的增加。发育 development 则是在有机体生长的基础上,各组织、器官、系 统形态的改变和功能的逐渐完善,是质的变化过程。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人体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分别遵循头尾

7、发展规律和向心发展规律。(一)头尾律在胎儿期和婴儿期,人体的生长发育首先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延伸到尾(下 肢)部。婴儿有意识的动作发育,也先从抬头、转动开始,然后发展到用手取物, 进一步发展到躯干的翻转与直坐,最后发展到下肢的活动及下肢与其它部位的协 同动作。(二)向心律人体直立行走以后,由于动力负荷和静力负荷发生了明显改变,于是生长发 育的方式也由头尾发展规律逐渐过渡到向心发展的规律。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程 序大体如下:1. 下肢发育领先于躯干在7岁以后领先发育并较早结束的顺序是:足长、小腿长、下肢长(身高一 坐高)、坐高。增长率接近于零的年龄分别为16岁、17岁、20岁、21岁。2. 上肢发

8、育领先于躯干 手长、上肢长、坐高的发育顺序大体上是:手长、上肢长、坐高。手长的年 增长率在9岁时达到高峰,15岁时接近于零。上肢长、坐高达到高峰的年龄均 在11岁,分别于20岁和21岁接近于零。3. 下肢发育领先于上肢 足长的发育领先于手长,下肢长的发育领先于上肢长,其生长发育的顺序大 体是:足长、下肢长、手长、上肢长。4. 长度的发育领先于围、宽度各肢体围度发育的高峰期和结束期约比长度发育的高峰期和结束期迟23 年出现。骨盆宽的发育高峰期和结束期约比下肢长的高峰期和结束期迟23年 出现。坐高的发育略早于肩宽、胸围,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与肩宽、胸围相同, 但结束期早1年左右。5. 身高的发育领先

9、于体重 身高、体重是人体的整体性指标。在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的发育明 显地领先于体重,直到青春期的后期,体重达成年人的程度才逐渐追上身高达成 年人的程度。二、生长发育的特点 从青春期开始,男女之间的生长发育出现了明显的差异。1. 时间的差异 女子青春期发育较男子早。各项发育指标增长值和增长率出现高峰的年龄女子比男子早12年,青春期发育的结束时间女子比男子早23年。2. 体格的差异 男子多数指标生长发育的波峰比女子高,波幅比女子宽,造成了男子体格与女子体格之间的显著差异。3. 多数指标存在两次交叉 青春期以前,男女之间大多数生长发育指标差异较小,男稍高于女。由于女子青春期开始比男子早,而男

10、子在青春期的发育波峰比女子高,波幅比女子宽, 所以多数指标的发育曲线出现两次交叉。如身高与体重,1014岁,女生身高、 体重平均数均高于男生,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14 岁左右,男生的身 高体重又超过了女生,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叉。此后,男子各项指标的数 值一直高于女子。最终形成了成年男女在身高、体重上的显著差别。4. 体型的差异青春期男子上体围、宽度增长得较快,女子则是下肢的围、宽度增长得较快, 形成了男子上体宽粗、下肢细长,女子上体窄细、下肢粗短的体形。三、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一)运动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青少儿骨的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不断增长和增粗,骺软骨的生长速度 特别快,

11、尤其是四肢骨更为明显。四肢骨的骨化一般在1820岁才能完成,女 性比男性早两年左右。全身各部骨的骨化时间有先有后,如12岁时颅骨已全部 骨化,椎骨完成骨化的时间大约在2022岁左右。由于构成青少儿脊柱的椎骨 未完全骨化,椎骨之间的椎间盘也尚未完全成型,脊柱的生理弯曲度虽已形成, 但尚未固定。青少儿在骨连结方面也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关节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较薄, 韧带松弛。因而关节的灵活性较好,运动幅度较大,牢固性则不如成人。青少儿的骨骼肌发育表现出不均衡性,大肌肉比小肌肉发育更为迅速。当身 高突增时(女1113岁,男1315岁),主要表现为肌肉长度的增加;当身高 增长减慢时,主要表现为肌纤维增粗

12、,生理横断面增大。少年儿童的肌肉中,水 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少,肌肉收缩力量较差。青春期开始后,肌肉 成分发生变化,水分逐渐减少,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增加,肌肉变得坚实有力。(二)心血管的生长发育特点心血管的生长发育与身高、体重的生长发育同时进行。发育过程中心脏的发 育较慢,并落后于血管,与成人相比,心肌纤维短而细,心脏重量、容积比成人 小。由于少年儿童的心脏尚未发育完善,因此长时间的紧张练习,过多的闭气和 静力性练习都可能导致心脏负担过重。(三)呼吸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少年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落后于骨骼、肌肉的发育。胸廓较成人窄小,呼吸 肌的肌力较成人弱,肺活量较成人小,因而体育锻炼时耐

13、力差,容易疲劳。(四)消化、泌尿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消化、泌尿系统自出生有一迅速生长过程,以后速度减慢,青春期开始后又 一次迅速生长。(五)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在出生前后迅速生长,很快接近成人水平。新生儿脑的重量约350g,半年 后即达到600g左右,1岁左右达到900g, 12岁时已接近成人水平,约1300g。 同时神经细胞体积增大,树突和轴突伸长,分枝增多。随着大脑的发育,抑制能 力和综合能力加强,动作的协调性改善。儿童和少年的直观形象模仿能力很强, 而对抽象概念思维能力较差。(六)淋巴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胸腺在少儿免疫功能中有重要作用,在出生时已经很大,出生以后继续生长,但是与体重的比

14、例逐渐下降,自青春期开始萎缩。腭扁桃体及咽周围淋巴组织的 发育在童年期达到高峰,一般超过成人水平。在青春期开始之前出现退变,到成 人时已显著缩小。其他淋巴组织,如脾及小肠、阑尾、肠系膜等处的淋巴组织都 在青春期开始萎缩。(七)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生殖型器官的特点是自出生后极少生长,从青春期开始才迅速发育。在青春发育期,男子的睾丸和女子的卵巢在内分泌激素作用下迅速发育,同时,附属性 器官也逐渐发育成熟。睾丸开始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开始产生卵细胞 和分泌雌性激素。男性出现遗精和女性出现月经是生殖器官开始成熟的主要标 志。在性激素的刺激下,第二性征逐渐出现,男孩的肩变宽,男性外生殖器迅速

15、 成长,并有阴毛、腋毛及胡须的生长,皮下脂肪减少,肌肉发达,骨骼粗壮,逐 渐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青年雏形。女性主要表现为阴道由出生时的 4cm 长增加到 710cm,外生殖器发育,声音变高、变细,乳头、乳房发育隆起,出现阴毛、 腋毛,骨盆变宽、变细,胸、肩、臀部的皮下脂肪更加丰满,肩窄、细腰,皮肤 细腻、逐渐形成女性特有的体态。四、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个体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机 体在外界环境中,遗传性和适应性矛盾统一的过程。(一)遗传因素遗传是指子代和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上的相似。遗传的物质基 础是染色体,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中,基因

16、决定各种遗传性 状,但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发挥作用,在某些环境条件影响下可以发生变异。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其成年时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 一般情况下,父母高的子女也高,父母矮的子女也矮。新生儿的发育说明胎儿期 宫内很少受遗传型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型的作用逐渐增强,并趋于稳 定。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更易受营养、疾病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体的体型、躯干和四肢的比例较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受种族遗传型的 影响更大。无论是在日本东京或美国洛杉矶长大的日本儿童,由于生活水平差不 多,身高都一样,但其腿长却短于同等身高的欧洲儿童;同样,同等生活条件下 的非洲和欧洲儿童的平均身高虽无明显差异,但非洲儿童的腿长超过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