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鲁教版】选修四:2.1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业测评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41389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鲁教版】选修四:2.1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业测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校版【鲁教版】选修四:2.1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业测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校版【鲁教版】选修四:2.1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业测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校版【鲁教版】选修四:2.1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业测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校版【鲁教版】选修四:2.1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业测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鲁教版】选修四:2.1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业测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鲁教版】选修四:2.1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与分布学业测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学业分层测评(四)(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读下列图片,完成13题。1图中聚落形态与下面模式图对应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丙甲丁乙C乙丙丁甲D甲丁丙乙2图片中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受地形影响最明显的是()ABCD3图片中的乡村景观最可能出现在热带沙漠地区的是()ABCD【解析】第1题,街道式村落中的房子沿着道路的两边,一家一家的农户依次排列,形成一条长龙似的;棋盘格式的村落方正、道路较多;环形村落围绕村中池塘、山包、广场或一块绿地而形成,农舍围绕中心绿地排列成环形;根据图片中的房屋的分布特点可知:图片乡村聚落形态依次是街道式、带状、棋盘格状和环状;在模式图中,图片甲丁依次是街

2、道式、环形、棋盘格式和带状。第2题,图片中的村落在山谷中,受其影响,村落沿谷延伸呈带状。第3题,图片中的村落颜色为白色、窗子少且小,与热带沙漠地区高温、多风沙的气候相适应。【答案】1.D2.B3.C4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在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地势较高且平坦的地方,原因是()地势较高,减小洪水浸淹之患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用水和交通比较便利便于搬迁和居住ABCD【解析】乡村聚落在河流两岸或交汇处,并不便于搬迁。【答案】C读浙江省某地的地形剖面与人口、聚落分布图,回答56题。5影响图中四个区域人口和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植被D土壤6若图中四个区域原先分布的均为乡村聚

3、落,则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ABCD【解析】第5题,读懂图是解题的关键。图的标题表明此图所示为地形与人口、聚落分布的关系;而且人口与聚落分布曲线也表达这样一个信息:在图示范围内,随着海拔降低,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上升。第6题,海拔最高,且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城市的形成,A错;位于山坡上,坡度大,交通不便,不利于城市的形成,B错;位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较平坦,利于发展成为城市;位于平原上,土壤肥沃,有河流经过,不仅提供丰富的水源,而且还存在水运的可能,交通最便利,发展为城市的条件最优越,D对。【答案】5.A6.D读“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7图示村落的形态属于()团状村落

4、环形村落带状村落散漫型村落ABCD8影响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依山而建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C靠近水源而沿河道分布D为逃避野兽袭击【解析】第7题,图中村落多沿河或等高线分布,住房较为松散,呈带状分布。第8题,从图中看,该地地形崎岖,排除B项;村落明显沿河道延伸,背靠山地,不具备逃避野兽袭击的防御优势,排除D项;村落分布在山谷,沿河道延伸,并没有依山而建,排除A项。【答案】7.B8.C能力提升9下图中甲、乙为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的乡村聚落形态,一般可以推测出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甲地区为_;乙地区为_。(2)

5、根据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甲、乙两地区的乡村多分别出现在我国的_方和_方地区。(3)根据以上两题,我们可以归纳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和形态与_的关系极为密切。【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甲图的聚落分布比较开阔,并且居民点形态呈圆形,可以推断分布在面积较大的平原地区;而乙图聚落分布相对集中,居民点形态呈长条形,并且延伸方向一致,由此推断其分布在河网密布的地方。第(2)题,结合两种聚落的不同地理环境特征判断甲分布在我国北方,而乙分布在我国南方。第(3)题,乡村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周边的自然环境。【答案】(1)较为开阔、地形完整、面积较大的平原地区河网密布的平原或

6、山区的河谷地形区(2)北南(3)周围自然环境10下图为陕西三大地区图,村落密度为0.20、0.53、0.80(个/km2);主要分布形态为密集型乡村聚落、半聚集型乡村聚落、分散型乡村聚落。读图,回答问题。(1)陕北高原村落主要分布形态是_,村落密度是_个/km2。(2)关中平原村落主要分布形态是_,村落密度是_个/km2。(3)陕南山地村落主要分布形态是_,村落密度是_个/km2。(4)我国西北地区形成的村落都比较大,农舍相对密集。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产方式(5)黄土高原建造窑洞的自然条件是什么?(6)窑洞适宜人居住的优点有哪些?【解析】本题考查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7、。关中平原为了各户共用设施和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村落密集,且由于人口密集,故村落密度也大;陕北高原以山地丘陵为主,农户最大限度接近自己的耕地,村落以分散型乡村聚落为主,因人口稀少,村落密度小;陕南山地受大山分隔,村落以散村占比例大,由于散村规模小,数量就相应多些,故村落密度居中,故多为半聚集型乡村聚落。【答案】(1)分散型乡村聚落0.20(2)密集型乡村聚落0.80(3)半聚集型乡村聚落0.53(4)C(5)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冬夏气温年较差大;地形崎岖、平地少;黄土层深厚、直立性好;植被稀少、缺少木材。(6)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即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11读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土地资源及

8、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历史名城湮没在沙漠中的主要原因是_;古城附近雅丹地貌是由于_作用而形成的。(2)该地区的农业用水主要来源于_、_;该地宜推广_、_等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3)在铁路未修通以前,a地就是该地区最大的聚居地,分析其主要原因。(4)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人建议该地零散分布的聚落居民迁入a地,适度加快a地城市化。请你从正面论证上述建议的积极意义。【解析】第(1)题,古城湮没于沙漠中是由水源缺乏造成的;雅丹地貌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第(2)题,考查西北地区的水源来源,主要是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及山麓地带冲积扇地区的地下水,还有少量的山地降水;西北地区水源短缺

9、,应推广喷灌、滴灌等农业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是关键。第(3)题,考查西北地区居民点的分布特点,即居民点及人类经济活动位于绿洲或临河呈点状或带状分布。因为这些地区水源充足、耕作业发达、地形平坦开阔等有利因素的影响。第(4)题,由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人类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就会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治理恢复相当困难,居民点的适度集中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答案】(1)该地区水量减少,河流退缩,因水源干涸而废弃风力侵蚀(2)冰川融水地下水喷灌滴灌(3)临河流,水源相对丰富;绿洲内耕作业相对发达;地形相对开阔平坦。(4)可以切实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工作;可以促使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可以提高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劳动力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