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出来的实用行测解题技巧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41117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152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出来的实用行测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总结出来的实用行测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总结出来的实用行测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总结出来的实用行测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总结出来的实用行测解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结出来的实用行测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出来的实用行测解题技巧(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1302)-2013年2月1日更新 时事政治和测试更新2013年1月31日;半月评论更新2013年第2期;瞭望时评更新2013年第4期;半月谈时事和小测验更新2013年第2期;154个申论写作模板及范文资料主题,新增十八大时事政治专题训练测试题及答案(单选和多选),公务员、事业、教师、竞岗考试等考试的复习辅助参考资料。下载地址:http:/ “朱沅算子法”主要是指依靠算子解题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什么是算子呢?所谓算子(operator) ,就是一些对语义起运算作用的词。包括副词、连词、时间名词、介词等等。有时还有一些实词。朱沅算子法遵循两个基本原则,这就是两个原则

2、: 1.从形式出发,用标志解题 2.汉语的“核心语义后置”规律 我们来看一道具体的题目: 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A 正确而不流行 B 流行而不正确C 新颖而不流行 D 流行而不新颖我们先看题目要求:“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这里不是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而是评价型题目。如果是观

3、点型的题目,这里肯定要这样问“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是”。这样,接着我们就迅速浏览四个选项,看看主要是在什么论域内的。一看,是关于“正确、流行”而言的。回头,浏览文段,“有一种很流行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了一个这样的信息,这是一道“虚晃一枪”型题目,“很流行”肯定是作者想要批判的,回头看看选项,B、D与这个一致,马上排除!再回头看文段,“笔者认为,”快速向后浏览,发现直到最后都是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没有第三方来证明他的正确与否,因此,选C。这里有一个问题,算子是什么?在这里,算子是“有一种”、“流行”、“笔者认为”。当然,在浏览文段时,有的同学可能很慢,告诉这些同学,浏览的时候

4、,你不要细看文字,一扫而过即可。抓住最想要的东西就行了。言语理解技巧在时间有限,效率关键的前提下考生应该首先从“问题”入手,根据提问的方式确定考查题型与考查要点,之后有的放矢地阅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提问的相关答案和语句所在,最后查看选项并进行对比,选择最大程度地吻合原文的选项为正确答案。同义替换法:很多考生在对比原文与选项时往往徘徊不定,并为选择错误的答案而苦恼不已。实际上这是因为考生没有揣摩到出题人的心理。作为公务员选拔的考试试题,必然要体现出考试的效度与难度,因此在设置选项时必定会出现迷惑性与干扰性,在此基础之上通常为了保持试题的难度,出题人会将原文中需要命题的语句用另外一种语

5、言形式即同义替换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增加考生思考时的复杂度与辨识选项的匹配度。因此考生可以从把握出题人心理的角度入手,寻找与原文进行同义替换的选项,往往就是正确答案的标志。提到“转折”二字时考生常常会想到“虽然但是”“然而”“却”,因为这几个转折词比较常见。但“其实、实际上、事实上、只是”这样表示弱转折的词语却常常被考生所忽略,而这些表示弱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又常常成为考官设置题目时的偏爱,因此考生在阅读文段时应该全面把握转折词,这样才能避免失分。结论后的主题句:主题句常常出现在表示结论关系的关联词之后,如“因此”、“所以”、“因而”、“可见”、“看来”、“总之”、“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

6、而言之”等。通常一段话结束后都要用结论性的语句总结归纳,从而达到重申重点的目的。而考生在阅读文段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去寻找结论型的表述语句,往往就是该文段的主题句。在处理整个文段时考生可以通过寻找关联词语的形式入手,也可以根据文章的行文脉络进行把握。在整个论述过程中,解决问题必然是文段的重点,因此由“所以”这一结论性引导词引出。此外当考生看到由“否则”引导的反面论证时也要马上反应出其作用是为了证明之前观点的正确性和权威性,从而再次确认文段主题句的位置所在。承接复句指各个分句依次叙述连续发生的几个动作或事情,各分句的先后次序是一定的,不能颠倒。关联词语有“(首先)然后”、“便”、“就”、“于是”

7、等。考生在掌握承接复句时,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这种类型分句之间固定的语序,不可颠倒。考生在作答主旨概括题时,要注意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关联词语,如在表达结论时的“可见”、“看来”等词往往被人忽略,再如表示弱转折关系的“其实”、“实际上”、“事实上”、“只是”等词,也常为考生忽略,而这恰恰就是考查的要点和解题的关键。因此以上的关联词语要熟知熟记,活学活用。数列推理突破口一、拆分相加(乘)法1、256 ,269 ,286 ,302 ,() A.254 B.307 C.294 D.316这道题首先观察是增长趋势并且比较平缓,如果不熟悉肯定先想到做差,那我们就可以先花5秒时间看是不是等差数列,做差为13、17

8、、16,很明显排除一级、二级等差,这时再扫一眼应该就会发现,13恰好等于256的各个位数和,再验证其他数,也有类似规律,所以解析: 2+5+6=13 256+13=269 2+6+9=17 269+17=2862+8+6=16 286+16=302 ?=302+3+2=307二、拆分观察法1、1913 ,1616 ,1319 ,1022 ,()这类题,看起来也像等差,但验证后不对。很明显也排除指数法和其他,所以就可以试下把每个数字分开来看。(19,13)为一组 (16,16)为一组,这样得到新数列:(19,13),(16,16),(13,19),(10,22),可以看出19,16,13,10,

9、7递减3,而13,16,19,22,25递增3,所以为725。我们这次考试也有类似题2、124,3612,51020,( )A、61224B、71428C、81632D、91836这道题除了要拆开看每个数字以外,还要注意首位数的变化。因为四个选项都符合后位数是前位数的两倍的规律(1241*2=2 2*2=4,36183*2=6 6*2=12)如果只看这一个规律是没法选的。而每个数的第一位分别为1、3、5很快就会发现选项第一位数应该是7三、分组法1、19,4,18,3,16,1,17,(D )A.5 B.4 C.3 D.2像这样一会增一会减没什么规律的数,一看到就不用考虑别的了,先想分组法是不是

10、能解决分组法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给出的数列通常由7个或更多组成解析:(19,4),(18,3),(16,1),(17,?)19-4=1518-3=152、4 ,3 ,1 ,12 ,9 ,3 ,17 ,5 ,( A)A.12 B.13 C.14 D.15解析:(4 ,3 ,1 ),(12 ,9 ,3 ),(17 ,5 ,?)4=3+112=9+317=5+123、12,2,2,3,14,2,7,1,18,3,2,3,40,10,(D ),4A.4 B.3 C.2 D.1解析:(12,2,2,3),(14,2,7,1),(18,3,2,3),(40,10,?,4)12=2*2*314=2*7*1四、指

11、数法1、3 ,7 ,47 ,2207 ,( )A.4414 B 6621 C.8828 D.4870847看到这种变化很大的,陡增或陡减的题,该想到什么呢?肯定是和指数有关啦 变数的平方、立方,或常数的N次方回到这道题,扫一眼,我最先感觉到的就是7的平方-2=47。再验证,7=3平方-2,47=7平方-2,2207=47平方-2,证明方法对了,选D。不用真去算2207的平方是多少,按位数或尾数一眼就看出来了。这类题有很多变形,如果出难一点,可能会看起来像是等差或等比数列什么的,不过我一时想不起来例子了。先看几道比较简单的例题吧2、4 ,11 ,30 ,67 ,( )A.126 B.127 C.

12、128 D.1295秒钟排除二级等差的可能性(一看就知道等差是不可能的了,所以试下看是不是二级等差)同时可以排除了等比、二级等比。这时再仔细看一遍各个数字间的联系,我找到的突破口时67这个数字,应该等差等比都已排除所以很自然地想到了指数,而看到67,好象和64有点关联哦,64是8平方或者4立方,那么到底是平方还是立方呢,再看其他数字,30、11,综合这两个数字,再结合对平方数立方数的敏感,判断应该是立方,30和27接近,11和8接近,并且这样的话2、3、4就可以连起来了,这道题有点难,初看不知是何种规律,但仔细观之,可分析出来,4=13+3,11=23+3,30=33+3,67=43+3,这是

13、一个自然数列的立方分别加3而得。依此规律,( )内之数应为53+3=128。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3、5 , 10 , 26 , 65 , 145 , ( )A.197 B.226 C.257 D.290最明显的,26,65,当然就锁定和平方有关系了,先列出分析22+1=532+1=1052+1=2682+1=65122+1=145172+1=290再验证2、3、5、8、12、17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分别是1、2、3、4、5 4、1 ,32 ,81 ,64 ,25 ,(6) ,1 ,1/8看到这种前面数字还都挺大,突然出现个分数的,那就一定是和指数有关的了,绝对没错解析:1=1632=25

14、81=3464=4325=52?=611=701/8=8-1五、乘数法1、3 , 7 , 16 , 107 ,( )这样的题,好象也是陡增了,可是107这个数字和平方立方什么的离的都有点远,而且16本身就是平方数,不存在再加减的问题,所以pass!重找出路。这时,告诉你哈,应该想到的另一个办法就是,乘法。乘以一个什么样的数字,才能让数字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大呢,想到没?就是乘前面的数字,可以是第三和前两项之积有关,也可以是第二项和第一项与另外一个数字的积有关。这道题是第一种类型,既:16=37-5107=167-5答案:1707=10716-5 2、1,3,14,128,(2050)思考过程与上道题差不多。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