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重点突破之诗歌鉴赏教师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407558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重点突破之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高考重点突破之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高考重点突破之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高考重点突破之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高考重点突破之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重点突破之诗歌鉴赏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重点突破之诗歌鉴赏教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5高考重点突破之诗歌鉴赏 教师版一、 诗歌鉴赏题常见丢分原因1理解不准。未读懂诗歌主旨,导致“一步走错,满盘皆输”。2审题不清。未明确题目要求,导致答非所问,说不到点子上。3作答混乱。未掌握答题规范和体现题目要求,导致逻辑不清楚,要点不突出。二、提分途径提高诗歌鉴赏题得分,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组织答案。(一)怎样读懂?1读懂的目标:准确把握全诗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者表达了什么志向。2读懂的方法和步骤: 尽量读懂诗句字面意思;由字面意思展开想象,理解意象和意境的特点,体会诗歌情感思想;参考题目、作者、注释、典故、意象和直接表露情感志向的词句,进一步确定诗歌主旨。(二)怎

2、样审题?“审”,即“仔细分辨”。“审题”,即通过仔细分辨,明确题目要求。审题要明确两方面的东西:1要求答什么。“答什么”,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主要有语言、形象、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无论怎样的命题,都不过是对这几种类型的细化和具体化。2要求怎样答。 “怎么答”,要看清楚是“概括”“说出”,还是“简析”“分析”“赏析”。如果是“析”,就需要结合诗句予以阐释。(三)怎样组织答案?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类型,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三、诗歌题目常见类型及解析(一)鉴赏形象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

3、山翁:此处指隐者。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解析】人物形象,一般指人物的性格精神。“赏析”,需要结合诗句阐释。答题时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总说:概括说明诗歌塑造的形象特点。 联系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的。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答案】本诗三四句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士形象。诗中描写了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生活,表现了其隐逸、随性的情怀。(意思对即可)(二)鉴赏语言例2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

4、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映”字的巧妙之处。【解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为:解释该字本身的意思,及其在此语境中的含义。分析该字用了什么特殊手法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映”为“映衬”之意,写出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的怡悦之情。(三)鉴赏表达技巧例3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

5、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突破这一类题,需要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表现手法,能识别它们,并能指出其效果。这里考查虚实关系,所谓“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或人事,比如想象或梦中所见。所谓“实”,则是眼前所见的景物或人事。答题时要注意规范,先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虚”“实”的体现及其关系,再点明手法的作用。【答案】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

6、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四)概括(分析)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例4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宋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湮,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 秦桧议和而被免官。本词包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解析】概括诗人情感时,一定要结合相关诗句,紧扣诗句揣摩体会。这首词能体现伤感之情的便是下片“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结合注释,便能分析出这两句表面写的是“风与日”对百花的摧残,而实际上是以物喻人,隐含了诗人对真君子 “真香妙质”受小人“风与日”摧残的伤感。“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

7、答题步骤为: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这里是只问“包含哪些”,没有要求“分析”。指出有哪些伤感的情感即可。【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君子的伤感。四、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招魂,楚辞的名篇。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8、。(1)词的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答:上片营造了昏暗、萧瑟、凄冷的意境。“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头来去云”写出了作者飘然不定的凄苦,“鹧鸪声里数家村”以“鹧鸪”表明作者对前途的忧虑,意境凄冷。(2)下片通过哪两种手法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手法:对比、用典。形象:写出了一个少年时期风流潇洒、意气风发而现在漂泊憔悴、落魄江湖的诗人形象。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

9、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形象。答: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答: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

10、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答: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

11、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两题。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答:颔联触景生情,又借景抒情。诗人深夜孤居旅社,只有寒灯相伴,不禁涌起对故乡往事及亲人的思念;而断雁

12、孤鸣,又以哀声惊醒客心。这孤独凄冷的景象表达出诗人不尽的羁旅怀乡之愁。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答:(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13、。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注】张榘(j):南宋人,一生不得志,只担任过地位低下的职位。(1)前人评论“上阕羞涩一语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答:用“羞涩”一语来描摹菊花,既写出了菊花经过一夜的浓霜摧打,无力抬起头来,似乎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同时又恰好表现出词人此时此地内心的羞愤苦涩之情。(2)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下阕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希望及早超拔出来的情感。“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道出了诗人误入仕途的怨恨与懊悔;“且尽清樽公莫舞”,既表

14、达了对官场得势之人不要过分轻狂的奉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而“六朝旧事”已如“一江流水”,又表明诗人对历史上的荣辱成败已经看透;因此“万感天涯暮”,在面对黄昏时,想到身世国情,倍感凄凉。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些新意?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王孙春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