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圆明园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40524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落圆明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日落圆明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日落圆明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日落圆明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日落圆明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落圆明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落圆明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落圆明园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园林,一座独一无二的皇家禁地,一个帝国的兴盛和衰亡。帝王的快乐和悲伤,皇家的痛苦和荣耀,民族的光辉和耻辱,都铭刻在这块独一无二的土地上。诗人的想象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再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这是一组诗歌一般美丽的语句,来自于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维克多雨果给一个叫巴特勒的上尉写

2、了一封,信中描述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这个仙境就是圆明园,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为奢华、最为巨大的皇家园囿。事实上,雨果既没有到过中国,也没有亲眼目睹过圆明园。雨果是在阅读了很少的关于圆明园的记载的基础上,以一个诗人的想象力,在遥远的法国,“创造”了一个圆明园。今天,凡是对圆明园的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必定阅读过雨果的这封书信。雨果想象中的圆明园,比专家和学者的描述更为形象、更为动人,也更为“真实”。确实,雨果的描述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圆明园的“灵魂”。离宫的缘起公元1644年,一支游牧民族开始南下。铁骑越过长城,直达北京。汉人统治的大明帝国陨落,朱氏家族营造了200多年的皇宫“紫禁城”落入了满人

3、之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大清”开始了。“大清”的缔造者来自于白山黑水之间,今天中国东北方向的大草原。然而,紫禁城的新主人很快就感觉到,看上去雄伟壮丽的皇宫并不适合居住。巨大的宫殿由木头建造,很容易着火,偌大的皇宫因此被一堵堵宫墙分隔成一个个封闭的空间。这些高耸的宫墙虽然有效地防止了火灾的蔓延,也极大地影响了空气的流通。北京的夏天酷热干燥,皇宫更像一个火炉,习惯于北方寒冷生活的统治者很不舒服。从踏进紫禁城开始,牧人出身的皇帝就开始寻找凉爽宜人的地方。帝国初建,统治秩序还没有完全恢复。整整40年后,在1684年,大清的第三代帝王康熙,终于决定大规模兴建离宫。在正式修建离宫之前,康熙曾经巡视

4、江南。秀丽隽永的江南风光与北方广袤的旷野有着天壤之别,小巧雅致的江南园林和紫禁城的高大封闭也完全不同。江南之行给康熙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命令一个叫叶陶的江南画家负责离宫的设计。在北京的西北方向,距离紫禁城20多公里,有一片开阔地区,依山傍水、清凉宜人,很有一些江南的味道。畅春园就修建在这块“风水宝地”。叶陶不仅仅是著名的画家,也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园林艺术家。离宫的修建持续了六年左右,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畅春园建成。皇帝终于可以摆脱紫禁城的燥热与单调了。从此,康熙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住在畅春园,离宫也和紫禁城一道,成为大清帝国的权力中心。畅春园建成后,紫禁城就冷清多了。除了祭祀祖先和举

5、行庆典,每年只是在冬天,北京最冷的一段日子,康熙皇帝才会搬回紫禁城住上一个多月。历史的机遇皇帝搬出紫禁城之后,整个皇室家族也跟着住在城外。在畅春园的北边,有一个小型花园,这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胤禛的居所。康熙一生偏爱牡丹,这个花园就以牡丹而著名。1722年3月25日,胤禛邀请父亲欣赏牡丹。康熙在牡丹丛中第一次看见了自己的孙子,12岁的弘历。康熙有50多个孙子,绝大多数连面也没有见过。弘历能够见到爷爷,当然是父亲胤禛精心安排的。史书记载,皇帝对弘历的聪慧极其欣赏。康熙有35个儿子,个个都渴望继承帝位。在生命的最后时间,康熙一直恐惧不安,担心受到儿子们的伤害。就在这年的冬天,康熙在自己的离宫畅春园悄

6、然死去。继承帝位的人就是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弘历的生父。胤禛即位在整个帝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怀疑他是靠阴谋篡位。北京城里甚至有传言“四阿哥胤禛上了碗参汤,皇上就驾崩了”、“四阿哥修改了传位诏书”。但是更多的人相信:老皇帝因为喜欢自己的孙子弘历,才将帝位传给了雍正。今天,越来越多的史料表明,康熙很可能死于突发性脑溢血。雍正获取权力的真相至今仍在争论。但有一点可以确认,他一直对祖孙三代在圆明园的那次聚会念念不忘。雍正登基以后,就开始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大清的第四位皇帝宣告天下,圆明园将成为帝国的新离宫。如意馆”的皇家画师雍正继承了康熙的传统,圆明园的设计者也是画家。大清宫廷有一个独特的机构,名曰

7、“如意馆”,事实上就是皇家画院。“如意馆”设置在圆明园内,那里集中了帝国最优秀的一批画家,他们是中国文人的精华。像畅春园一样,“如意馆”的画家负责整个圆明园的规划和设计。当初的设计图今天已经找不到任何踪影,但我们仍然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在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有四十副名曰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中国绘画。在雍正和乾隆时期,奉皇帝的旨令,皇家画师们临摹圆明园中的真实景观,绘制成四十副融写实和写意于一体的中国画。这些绘画是当年圆明园的真实写照,曾经悬挂在圆明园中。事实上,在公元1723年,当雍正开始扩建圆明园的时候,皇家画师们绘制的规划、设计图大致也是这样。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就是雍正本人。作为圆明园

8、的主人,皇家画院所有的设计工作最后都得皇帝亲自审定。像康熙一样,雍正在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圆明园的设计既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自己的理想和意志。圆明园的设计思路一方面模仿了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另一方面再现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文人们钟情山水之美达到了极致,以此为主题的诗歌和绘画层出不穷。从明代开始,园林之风大盛。自然和想象中的美景不仅仅停留在宣纸之上,江南和京城的达官贵人纷纷开始营造私家园林。到了“大清”的时代,因为皇室史无前例的垂青与眷顾,园林的修建也因此达到了顶峰。“坦坦荡荡”是为了效仿杭州西湖一处著名的自然风景,而“杏

9、花春馆”的设计则来自于唐朝诗人杜牧的那首家喻户晓的诗歌清明中表达的那种淳朴的田园情趣。“夹镜鸣琴”取自于大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的诗句;“武陵春色”契合的是东晋陶渊明的“世外桃源”;“蓬岛瑶台”追求的是唐代大画家李思训的“画境”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雍正的理想是将现实和想象中所有的美丽和幽雅都汇聚在他的离宫中。画师们最终根据雍正的圣意苦心孤诣地设计出了现实中几乎不能实现的园林图纸,而奇迹的真正创造者却是宫廷中的御用建筑世家。“样式雷”家族在“如意馆”的隔壁,有一个叫“样式房”的机构。这个皇家机构承担着圆明园具体的施工和建筑任务,它的核心是一个雷姓的家族。家族领袖是一个叫雷金玉的人,他同时也是圆明园的总建筑师。帝国初期,雷金玉在修复被战火破坏的紫禁城时,因技艺超群被康熙看中。在大清帝国20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皇家建筑都是这个家族的作品。在完成了帝国的第一个离宫畅春园之后,圆明园的修建又摆在了雷家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