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富士康培训班)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402204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富士康培训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管理心理学(富士康培训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管理心理学(富士康培训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管理心理学(富士康培训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管理心理学(富士康培训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富士康培训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富士康培训班)(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he merchant sold shoes,the politician sold the manhood,and the representive of people,with exceptions,of course,sold their trust,well,nearly all sold their honor. _Jack London Pure market economy is cheeky economy. It was the best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it was the age of wisdom,it was the

2、age of foolishness;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_Charles Dickens 第二节 成就动机 一、概念1、定义是一种要做好事情的动力,它与个人对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有关,与个人的高抱负水平有关。2、成就动机的个别差异追求成就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3、高成就动机者的共

3、同特征二、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1、有利于心理健康2、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3、社会制约性三、成就动机有赖于个体的独立性四、成就动机的培训麦克莱伦的成就动机培训实例 三、成就动机有赖于个体的独立性 四、成就动机的培训 麦克莱伦的成就动机培训实例(印度培训实验) 第三节 挫折 一、概念1、定义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2、挫折产生的原因外部原因: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内部原因:生理、心理 二、挫折反应的个别差异抱负水平和价值观生理、心理特点 三、挫折理论 1、挫折-攻击理论 2、需要与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 3、社会文化理论 4、学习理论 四、

4、挫折后的行为表现 1、积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升华增强努力改变策略补偿2、消极的心理自我防卫方式攻击行为固执行为倒退逆反心理厌世情绪3、妥协的心理自我防卫形式自我安慰自我整饰责任推诿 五、挫折对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 1、挫折对个体心理的有害影响影响实现目标的积极性降低个体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水平有损身心健康发生行为偏差 2、挫折对个体心理的有益影响增强个体反应的力量增强个体的容忍力提高个体的认识水平 六、处置挫折的措施1、宽容的态度2、创设条件,改变情景3、精神宣泄4、心理咨询5、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正确评价自己磨练意志大度乐观善于思考 第六讲 激 励 激励概念:激发与鼓励之意,目的在于使被激励者产

5、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 第一节 需求理论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二、阿德勒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 生存需要 关系需要 成长需要三、麦克莱伦的“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 权力需要 合群需要 第二节 双因素理论 一、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 管理措施的结果可以被分为: 保健因素:住房、医疗、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工作环境等维系员工身心健康的要素 激励因素:工作的挑战性、高工资、工作本身的社会价值。 二、双因素理论与我国传统管理模式 第三节 期望理论 一、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 二、期望模式: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1、努力与成绩的关系2、成绩与奖励的关系3、奖励与满足需要的关

6、系 三、期望与现实 四、期望理论的现实意义1、目标设置 2、效价的作用3、期望值的估计 第四节 公平理论 一、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1、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2、公平理论模式Qp/Ip=Qo/Io 3、不公平下的行为表现 二、公平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五节 激励模式 一、激励模式的意义 二、激励过程中影响绩效的其他因素1、角色概念是否明确2、技术和能力的影响3、要有适当的压力4、奖励和惩罚要公平合理 三、工作绩效的评价 四、公平效应和一个职工的行为模型 激励模式图 第七讲 社会知觉 第一节 知觉一、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2、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异3、知觉对象的组合(1)接近性原则(2)相似

7、性原则(3)闭锁性原则(4)连续性原则二、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1、兴趣2、需要和动机3、情绪状态4、价值观念5、个体的人格特征6、过去的经验 第二节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种类1、对他人的知觉(1)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2)知觉对象的性格特征(3)知觉者的认知结构2、人际知觉3、自我知觉二、社会知觉的特点1、一致性2、选择性3、文饰性三、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1、客观因素 2、主观因素 第三节 社会知觉的偏见和归因 一、偏见1、第一印象2、晕轮效应3、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4、刻板印象5、推理的定势作用二、社会知觉的归因理论1、概念归因就是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通过分析和推理,确认其性质、意图和内在动机的

8、过程。2、自我知觉的归因3、拟人化和宿命论 第八讲 社会态度 第一节社会态度的概念一、概念1、概念通常是指某人对某一客体所持有的评价和心理倾向。2、态度的心理结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向因素3、态度与行为4、态度与价值观二、态度的特性1、社会性2、针对性3、协调性4、稳定性5、潜在性 三、态度的功能 1、社会性判断2、态度与忍耐力3、态度与工作效率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一、态度的形成1、服从2、同化3、内化二、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1、欲望2、知识3、个人的群体观念4、个性特征5、个体的经验 三、态度的改变四、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1、态度本身的特征2、个体特征能力差异性格差异自我意识3、个人的群

9、体观念 五、态度改变理论 1、认知失调理论改变某种认知元素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强调某一认知元素的重要2、平衡理论3、参与改变理论 第三节 改变态度的方法 一、参加实践活动二、组织规定三、逐步提出要求四、宣传工作与态度的改变1、宣传的目的2、宣传内容的组织3、情绪因素和理智因素四、人际关系对宣传效果的影响1、宣传者威信2、“名片”效应3、“自己人”效应4、“印象”效应5、“社会支持”效应 第八讲 群 体 第一节群体的一般概念一、定义是指为达到特定目标,由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群结构。二、群体的特点共同的目标相对独立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三、群体的心理效应归属感认同感群体间的

10、支持力量四、群体的结构五、群体的行为 六、群体的功能目标、任务功能维持功能破坏性作用七、群体的分类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2、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3、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4、正式群体和非正式全体5、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 第二节 非正式群体 一、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和功能1、非正式群体的特征群体成员是以相近的心理特征和共同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自发形成;以满足个人需要为目标;全体意识、全体规范和不成文的行为规范;自发形成的领袖人物;有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两重性 2、非正式群体的功能控制功能改造功能激励功能对实现组织目标的巨大影响二、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条件和类型1、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条件心理条件、工作条件、地理条

11、件、历史因素、人事条件2、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利益型、爱好型、情感型、信仰型、亲缘型三、要重视非正式群体的工作1、对积极型非正式群体2、对中间型3、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4、对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第三节 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 一、从众1、从众概述2、从众行为的影响方式3、相关实验研究4、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5、研究从众行为的社会意义案例分析 二、众从1、众从概述2、众从行为产生的条件3、阻碍众从行为产生的因素4、研究众从行为的意义案例分析 三、服从1、服从概述2、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3、研究服从行为的意义案例分析 第九讲 群体动力 第一节群体的规范和压力一、群体的规范二、群体的压力1、群体压力的意义2、群体压力的施用和个体的对抗理智讨论、怀柔政策、舆论压力、心理隔离 第二节 群体的士气和凝聚力 一、群体的士气士气和生产率的关系影响士气的因素二、群体的凝聚力1、凝聚力的意义2、凝聚力和生产率的关系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群体的领导方式外部的压力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群体的规模 ? 第三节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