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人文因素初探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400104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人文因素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人文因素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人文因素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人文因素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人文因素初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人文因素初探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煤矿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本质型安全理念的养成工作。本质型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只有从内心深处需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本质型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安全、健康是人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一些单位“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

2、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三令五申”的担心全不生产,是为了保障广阔职工的生命安全,可一些管理人员迫使或诱发本单位职工拼设备、拼体力,违章冒险蛮干;又比如,上级组织安全大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出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下级往往百般应付,唯恐查出什么问题,查出问题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比如,“我要安全”原来应是职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需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假如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文化建设就永久是一座空中楼阁。 二是做好情感亲情的灌输工作。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

3、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学问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情愿接受的。但是安全教育大多是“你说你的,我听我的”,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要解决安全教育入心入脑的问题,一定要注意情感投入,采用亲情教育法,如:设立“全家福”牌板、召开情感教育会、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恳谈会、兄弟交心等。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再有就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签订夫妻安全公约、党团员帮带,发挥好职工家属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呈现工友间的真情。 三是做好管理者素养的提高。职工安全素养的凹凸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靠的是批评教育加经济惩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

4、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希望仅仅通过经济手段就可使职工和“三违”现象决裂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洁粗暴,动不动就斥责、谩骂,或者不声不响,为完成指标,就等着抓违章。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心情和逆反心理,使经济惩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所以,安全管理者应加强修养,提高素养,把握工作技巧和方法。管理者应当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意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会议室设置“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者在第二天开班前会时,站到台上,将违章经过及危害说清晰。再如,惩罚后要采取谈心疏通,让职工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今后怎么办。做到准时消退管理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管理作用,使安全管理走向良性循环。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