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1章 第3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7394435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1章 第3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1章 第3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1章 第3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1章 第3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1章 第3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1章 第3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1章 第3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1了解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等的人为因素,常见的世界性环境问题及工程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2理解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加了自然灾害的频率和程度。(难点)3学会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阅读教材P23P24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1生态破坏原因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表现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森林枯竭、草原退化后果加剧了洪水、风沙、干旱、滑坡、山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度和成灾强度2.土壤侵蚀(1)概念: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2)后果区域后果侵蚀区

2、耕地侵蚀;干旱时易加剧旱情,暴雨时易形成山洪沟谷侵蚀: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侵蚀区下游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3.土地荒漠化(1)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2)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正误判断:(1)我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土高原。()(2)水土流失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地裂缝。()(3)荒漠化的危害主要是加剧旱涝灾害。()【提示】(1)我国季风区的山地丘陵区是水土流失高发区。(2)水土流失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泥石流。(3)荒漠化的主要危害是土地生产力下降和农牧业减产。教材整理2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阅读教材P24第3段P28第3行,完成下列问

3、题。1危害(1)区域性的损害: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2)全球性的损害: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生物多样性减少。2全球气候变化(1)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2)气候变暖的影响造成海平面上升。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影响人类健康。3臭氧层耗竭(1)臭氧层功能: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2)破坏臭氧层的元凶:人类大量排入大气的氟利昂等。(3)危害: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增加,会损坏人的免疫力,威胁人类的健康。4生物多样性减少(1)主要原因:人类对森林、草地的大规模破坏和对生物物种的过度利用。(2)危害:物种的灭绝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将逐渐瓦解人

4、类生存的基础。正误判断:(1)全球变暖能提高人类的死亡率。()(2)臭氧层的破坏导致酸雨增加。()(3)保护热带雨林能有效缓解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提示】(1)全球变暖有可能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增加传染病的防治难度,提高人类的死亡率。(2)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增加导致酸雨增加。(3)保护热带雨林能有效缓解全球变暖和维护碳氧平衡。教材整理3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阅读教材P28第4行P29,完成下列问题。工程活动引发的灾害产生的原因大都市建设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高层建筑物的重力作用采掘地下矿产资源地表沉降、塌陷、地裂缝地下形成大片采空区山区工程建设崩塌、滑坡挖高填低大型水库建设地震水文

5、地质环境发生改变正误判断:(1)大型工程易诱发自然灾害,应禁止建设。()(2)水库坝高与诱震概率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提示】(1)大型工程建设应充分论证,尊重客观规律,趋利避害。(2)坝高越高,除了坝体自身重量外,蓄水量越大,水体重量也越大,因而坝高越高,诱震概率越高。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千米,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流过县城。离县城22千米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原名柳村,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

6、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探讨:“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什么?【提示】滥伐森林。探讨:材料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是什么?【提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环境更不稳定,更易引发自然灾害。1土壤侵蚀(1)土壤侵蚀的形成(2)土壤侵蚀的后果在侵蚀区在沉积区2土地荒漠化(1)土地荒漠化的原因(2)荒漠化的危害1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引起鼠类增加的原因是什么?(2)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解析】认真阅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图,弄清其含

7、义及各部分的因果关系。根据图示线索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其成因。【答案】(1)一是气候变暖;二是由于滥捕野生动物和投药灭鼠误害其他动物导致老鼠天敌减少。(2)原因: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从人类活动方面看,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是破坏草皮和最终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 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如今,全球变暖正在威胁着整个世界,根据摄影师埃里克莱弗朗科拍摄于2009年8月的一张照片(如图)显示,一对北极熊母子无助地坐在一块不断融化缩小的浮冰上,正在快速远离陆地。

8、当时的气温大约在零上5。这只北极熊母亲带着她大约9个月大的孩子外出捕食海豹时,爬到一块大浮冰上休息。但是这块浮冰快速向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奥尔加海峡漂去,并且不断融化缩小,导致这对北极熊母子不断向中间退缩,它们的表情看起来十分悲伤。探讨: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破坏和大气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探讨: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是什么?【提示】一是造成海平面上升;二是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四是影响人类健康。1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2全球气候变暖的产生原因及后果(1)产生原因及后

9、果(2)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3臭氧层破坏与自然灾害的关系4生物多样性减少与自然灾害的关系2读下图,回答(1)(2)题。(1)20世纪60年代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我国气温超过历史最高水平ABCD(2)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大气层频发强磁暴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少A B C D【解析】第(1)题,从图a中可以看出,全球大气CO2体积分数在逐年增加,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从图b中可以看出,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第(2)题,全球气候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从季节上看,在春季时由

10、于气温高,蒸发加剧,旱情会加剧。对全球的影响,主要是气温升高,两极冰雪融化,再加上海水的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答案】(1)C(2)A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2015年8月16日上午约9:40分,位于云南昆明呈贡区的某公司在施工过程中,17号块边坡突然出现坍塌,边坡坍塌造成现场2人作业人员受伤。探讨:边坡坍塌属于哪个类型的自然灾害?【提示】地质灾害。探讨:开采矿山可能引发哪些自然灾害?【提示】地表沉降、塌陷、地裂缝。1城市建设与自然灾害2开采矿山与自然灾害3山区建设与自然灾害4修筑水库与自然灾害3下图为山东省西南部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分布图(单位:毫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图示地区

11、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主要成因。(2)针对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除了加强宣传和监测外,你还能为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图示地区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点是由东北向西南减小,由城区向四周减小。这主要是因为城区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第(2)题,为了防止地面沉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引河水对城区地下水开采层位进行人工回灌,合理开发地表水资源,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公众参与。【答案】(1)地面沉降幅度由东北向西南减小;由城区向四周减小。成因:城区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2)引河水对城区地下水开采

12、层位进行人工回灌;合理开发地表水资源,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公众参与。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读下图,回答13题。1图示地区存在的生态破坏是()A土壤侵蚀B土地沙化C森林枯竭 D草原退化2图中A地区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时旱情加重B暴雨时出现山洪C地势高容易出现霜冻D夏秋易发生台风3C地区因侵蚀发展易诱发的地质灾害是()A火山 B地震C泥石流 D地裂缝【解析】第1题,从图示的景观看,表现的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主要是土壤侵蚀作用造成的。第2题,A地区为黄土塬区,地形较为平坦,土壤侵蚀,耕作层流失后,土层变薄,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易加剧旱

13、情。第3题,C为黄土高原的沟壑区,侵蚀发展,往往诱发泥石流。【答案】1.A2.A3.C对点训练2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读某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图,回答45题。4此地区沙尘暴次数多的人为原因可能是()A植树造林B过度开垦C开采地下水 D水资源利用不当5下列因素中,不是形成沙尘暴原因的是()A大风 B地面沙尘物质C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D森林火灾【解析】沙尘暴的形成因素是强劲的大风、地面多沙尘物质及不稳定的空气状态,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会加剧沙尘暴的发生。【答案】4.B5.D对点训练3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赞比亚的卡里巴水库坝高128米,1958年开始蓄水。施工前,该水库库区周围地区仅发生过小震。到1963年水库蓄满水后,库区周围地区的地震仅记录到的就有2000多次。绝大多数地震震中都位于库区下部。1969年库区发生了一次里氏5.8级的较大地震。据此完成67题。6赞比亚位于()A环太平洋地震带B地中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