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38787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的实 施 方 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我校提出此课题研究的背景。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开始把课外阅读纳入了校本管理校本教研的范畴,初步建立起了课外阅读的实践平台。但是,由于部分一线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有效的指导,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均不够,还仅仅停留在“开卷有益”的认识上,导致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指导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等方面,缺乏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有效措施,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基于此,为了响应镇中心校提出的“加强中小学课外阅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课

2、题,我校特提出了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子课题,以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真正的内在需求,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此课题研究,从教师与学生的双边角度考虑,具备以下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4、有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精神。 5、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力。 6、有利于拓展学生和教师的知识视野,将课堂和其他的教育资源联系在一起,使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3、。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一)总目标。结合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及名著必读篇目,我们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和品质。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阅读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养成见到书报就想阅读的习惯。初步养成经常看书看报的良好学习习惯。 阅读方法:看书时要求注意力集中,能边看边思考边做笔记;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能自觉使用工具书,查找答案;培养学生善于收集需要的资料,并分门别类地整理资料的能力

4、。 阅读品质:爱护书刊,不在书上随便涂画;不迷信书籍,敢于对阅读作品质疑问难;乐于作阅读交流,交流中既能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又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通过广泛阅读解决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 2、创设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1)各班开辟读书角,张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建立学校与班级读书的文化氛围。(2)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如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等。(3) 教师定期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其它书籍,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3、探索合理的 “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初中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5、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必要探究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指导课更多的类型,譬如读书方法指导课、读后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通过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素质。通过课题研究,争创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品牌学校。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一)新课改理论。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小学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要实现中小学生总阅读量的需求,就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堂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不断激发学生

6、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为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为完成或突破阅读目标创造条件。(二)教学认识论。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能动的反映过程。认识起因于主客体方面的相互作用。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学论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二)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三)语文课文阅读方法和模式研究。 (四)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提高与创新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或措施 (一)研究方法

7、 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读书活动,并观察记录在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实验中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情况。 2、问卷分析法:调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及语文课外学习现状。 3、调查对比法:确定平行年级的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以平行年级非实验班为基准,测量实验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整体综合素质。4、经验总结法。(二)有效的措施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课题领导小组特制定以下“四个落实”: 1、时间落实。要求对学生统一指导的时间和自由阅读的时间都要落到实处,各班每周必须上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一些书面作

8、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2、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3、指导落实。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4、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042012.05)课题设计与启动阶段 1、大力宣传课题实施的

9、重要意义,发动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实验。 2、学校领导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法,确定子课题。3、组织召开课题开题会。第二阶段(2012.062012.10)课题研究与实验阶段1、全面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逐步调整研究内容和方法,完成阶段成果报告。2、收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有关资料。3、组织实验教师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第三阶段(2012.11)课题归结与推广阶段1、整理、汇总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案例、学生读书笔记、学生收集资料、展示学生成果等,撰写结题报告,报请上级部门验收。 2、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辅导教材; 3、进行后续性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一)本课题研究的

10、目标清晰度较高,因此,本课题的可行性强,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已有一定经验。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将在已有尝试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二)研究时机比较成熟。语文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我校实施课题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教师们都在探索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的新路子。对语文课程标准已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八、课题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陶善斌(校长):负责课题全面组织。 副组长:童树成 沈 威:具体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相关活动的安排。 主要成员:汤晓波 毕良武 朱士友 史 娟 齐传新 张园园 屠恩湄:承担课题的具体实施工作。九、课题申请经费:3000元 课题组将定期汇报、不断学习、交流、总结、反思,定时向上级提交课题研究材料及成果。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寿县江黄回族初中课题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