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38415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源实验高级中学 二年级 历史 科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 1课型常态课主备人孙喜顺参备人孙喜顺、黄琦淑、张守霞授课教师孙喜顺授课班级1 、6、 9 、10班授课日期2013年9月8日起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提出的背景,思想内容及实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等史实。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要的历史人物影响着历史的进程,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延续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教学重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教学难点董仲舒的新

2、儒学思想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总结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的思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让学生讨论有关新儒学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辅助教具多媒体、幻灯片、导学案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展示图片:孔子、孟子、荀子问题:在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中,曾经出现过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大家看一下,以上三位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们生活在什么时期?提出了哪些政治思想?当时,儒家思想的地位如何?【教学过程】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1)无为而治的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2)目的

3、: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3)具体政策:与民休息:具体表现: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还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4)影响:积极:经济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强盛 消极:王国问题,土地兼并严重,边境匈奴问题等问题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2、汉武帝的“有为“(1)背景:国力日盛,割据势力,土地兼并,匈奴威胁(2)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3)汉武帝“有为“的表现:政治: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2、加强皇权,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为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经济: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

4、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军事: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西汉时期广州人,汉武帝举贤良对策,天人三策收到重用,晚年辞职回家,从事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3、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三、儒学成为正统1、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1)把儒家经典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2)兴办太学(3)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思

5、考问题: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讨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学的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评价新儒学积极:1、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 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 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消极:1、 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 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3、 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

6、度,应批判。个性修改或补充个性修改或补充知识拓展板书设计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 从“无为“到”有为“1、 无为2、 汉武帝的“有为“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董仲舒简介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3、汉武帝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儒学成为正统1、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1)把儒家经典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2)兴办太学课后反思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学习兴趣较高,但因本课讲解过程中涉及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学生显然有点衔接不上,还得老师 努力回顾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本课的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