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体变性1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38382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胼胝体变性1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胼胝体变性1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胼胝体变性1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胼胝体变性1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胼胝体变性1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综合症)1例患者,男,50岁。因“被发现口周、双上肢不自主抖动8小时”于2010 年 8 月 7 日入院。患者入院前 8 小时被发现口周、双上肢不自主抖动,讲话费力, 言语不清,尚可理解他人言语,持物不能,行走困难,不伴发热、头痛、恶心呕 吐及意识障碍。既往史:有饮酒史30 余年,每天约0.25-0.5 公斤白酒,有时饮 酒代饭。近半年以来,出现“双下肢麻木”,未正规诊治。否认高血压病、冠心 病、糖尿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9C,心率102次/分,血压191/112mmHg, 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查体无明显异常。神经内科情况:神志清楚,讲话费力

2、, 言语不清,可理解他人言语,推测定向力尚可,双眼各方向活动充分,双瞳孔等 大,直径 3mm, 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舌不能伸出,脑膜刺激征阴性,口周、 双上肢不自主无规律抖动,双上肢肌力无法判断、肌张力高,屈肌明显,双下肢 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征,双下肢腱反射正常。辅助检查:血、尿、 便常规基本正常,凝血正常,血钾、血钠、血糖正常,血钙2.66mmol/L,谷草转 氨酶51IU/L,谷丙转氨酶54IU/L,甘油三酯4.55mmol/L,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正常,免疫学检查阴性。头颅MRI平扫示:胼胝体体部及压部可见片状异常信号 影, TWI 上呈稍低信号, TWI 上呈稍高信号

3、改变, DWI 序列呈高信号改变,信号12 强度欠均匀,周边未见水肿及占位征象,考虑原发性胼胝体变性(见图 1-4)。 入院后予以地西泮40mg持续静点及B族维生素治疗,5小时后口周、双上肢不 自主抖动消失,患者部分对答正确,言语仍欠流畅,继续B族维生素治疗4天, 患者一般状况较前略好转,测血压119/82 mmHg,轻度构音障碍,反应稍迟钝, 计算力差,自动出院。图1图2图3图4图 1 为本例患者 DWI 的轴位,可见胼胝体压部双侧对称性 DWI 高信号。 图 2 为本例患者 DWI 的轴位,可见胼胝体体部双侧对称性 DWI 高信号。 图 3 为本例患者 T1WI 的矢状位,可见胼胝体体部及

4、压部 T1WI 稍低信号。 图 4 为本例患者 T2WI 的轴位,可见胼胝体压部双侧对称性 T2WI 稍高信号。 讨论胼胝体变性(MBD)又称原发性胼胝体萎缩或Marchiafava-Bignami综合症, 本病由Carducci于1898年首次个案报道,MBD于1903年由意大利两位病理学 家Marchiafava和Bignami报道而得名。国内由宣武医院张通等在1994年首先报 道【2】。MBD是一种罕见胼胝体脱髓鞘病,多由慢性酒精中毒引起,临床表现复 杂,且缺乏特异性,以往报道病例多为尸体解剖发现,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 特别是 MRI 的临床应用,使本病早期诊断成为可能,改善了预后。本

5、病病因至今不明,临床多为中年以上男性发病,有长期酗酒史,因此可能 与酒精中毒、营养不良和VitB12缺乏等有关。Humbert等报道MBD患者CD4+活 性降低,且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提示本病可能与免疫调节有关3。本例患者 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推测其病因可能与慢性酒精中毒有关。胼胝体是半球内最大 联合纤维束,髓磷脂含量较高,易发生变性、坏死。另外,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可 与卵磷脂结合,沉积在组织中产生毒素作用,脑组织中卵磷脂最丰富,较易受损 害,因此胼胝体变性与慢性酒精中毒有关。MBD 的病理改变是胼胝体非炎症性脱髓鞘,伴或不伴有坏死,反应性胶质增 生,中心区域少突胶质细胞几乎完全消失,而轴索改变较

6、轻。中央坏死区境界较 清楚,可呈小囊状并伴有少量巨噬细胞浸润。损害首先产生对称性的小病灶,以 后扩展并相互融合,急性病变以胼胝体压部及膝部明显,胼胝体扩大,特别是胼 胝体膝部膨胀性改变,慢性病变以胼胝体体部受累多见,并可见胼胝体变薄、萎 缩。部分病例大脑半球可出现边缘清楚的脱髓鞘改变。偶见胼胝体出血。变性也 可累及前联合、后联合、半卵圆中心、皮质下白质、长连合纤维束、中脑大脑脚, 所有这些病灶总是双侧对称。脑萎缩亦较常见,一般为轻到中度,是酒精长期大 量而持久作用引起的慢性病理过程,致神经元变性、缺失、脑组织重量减轻【4】。胼胝体变性导致两侧大脑半球间联系的完整性破坏,损害部位不同,其临床 表

7、现各异。根据其发病形式不同可分为三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表现: 发病突然,表现为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发作,肌张力增 高等,多数患者可能昏迷,最终死亡;亚急性表现:肌张力增高,构音障碍、 渐进性的痴呆、记忆减退和智能障碍;慢性发病的主要特点:以智能障碍为特 征,是临床的主要类型。初期表现为性格改变、情感障碍、表情淡漠、情感反应 迟钝或易激惹,随病情进展可有幻觉、妄想、违拗行为、记忆和智能进行性减退, 并可出现构音障碍、共济失调、震颤、痉挛性截瘫、癫痫发作、失用、失语和尿 失禁等神经症状和体征,多于病后4-6年内死亡。本例患者急性起病,以肌张力 增高、构音障碍为主要临床表

8、现,同时有反应迟钝、计算力差。该病以往报道多由尸解确诊,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本病的生前早期诊断 成为可能。 CT 与 MRI 平扫检查是诊断胼胝体变性的有效方法,以 MRI 更全面准 确。胼胝体变性 CT 扫描表现为片状低密度和囊性病变,前者主要反映脱髓鞘改 变,后者代表液化坏死区。 MRI 有多角度、多序列成像优势,比 CT 显示病变更 早、更准确全面。 MBD 于临床各期显现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但又具有延续性。 急性期MRI主要表现为,胼胝体全程膨胀性形态改变,以膝部为著,弥漫性T1WI 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可强化;亚急性或亚急性后期MRI表现为,胼胝 体全程较明显膨胀,于亚急

9、性后期体部逐渐变薄,其内显示中心夹层状 T1WI 低 信号、T2WI高信号影,而其腹侧、背侧相对完好,类似“三明治”状,境界清 楚。此征象颇具特征性,为MBD的特点之一。慢性期MRI表现为,胼胝体萎缩变 薄,以体部为明显,于膝部、体部中心夹层显带状分布,小囊样T1WI低信号, T2WI 高信号影。上述 MRI 病灶于冠状位均呈双侧对称性。以上三期 MRI 表现具 有明显相对性影像学特征,亦与本病特征性病理改变脱髓鞘和坏死相符。本例 患者 MRI 表现符合胼胝体变性的 MRI 特点。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戒酒及大剂量B族维生素治疗或许可改善症状。进 来有学者报道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对急性患者除留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外可迅 速缓解其它症状,提示皮质激素可能通过减轻早期水肿、恢复血脑屏障使 MBD 患者获益。其它治疗包括脑活化剂及对症支持治疗均无肯定效果,但支持治疗可 延长患者生命。国外报道用 amineptine 治疗可使神经系统症状较快恢复,提示 免疫抑制剂有效【3】。本例患者在给予大量 B 族维生素治疗治疗后症状缓解。以往认为 MBD 预后不良,近年有报道部分患者可长期生存,以往认为该病患 者一般平均数年内死亡,但是随着本病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其预后有所改善, 多能长期存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