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初中数学))初中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737867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初中数学))初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初中数学))初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初中数学))初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初中数学))初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初中数学))初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初中数学))初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初中数学))初中(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在学业评价中,如何实现学、思、知、行的辩证统一。 答:1). 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生首先要善于学习,才可能做到学思结合。“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巩固练习、总结反思等习惯的养成教育外,还应该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从小事抓起,采取必要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间进行学习方法和习惯的交流,作出引导性的评价,从而有助于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 2).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质疑的能力“学起

2、于思 , 思源于疑。”不断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 , 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海森堡也曾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李政道对此也深有体会:“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问题。”由此可见 , 在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 , 是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在现阶段所应注意的一项工作重点 , 和国外的学生比起来 , 中国的学

3、生所缺少的就是质疑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正确质疑。因此 , 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科学的评价。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思考总结数学规律。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成功。坚持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动手探究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2如何更好地发挥学业评价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方面的作用。 答:1).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赏识学生的意识 为适应教育的发展,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尤其要向学生学习,不断完善师德,力求“教学相长”。

4、特别是对待一些特殊学生,要相信他们是“智慧未被发现和激活”的人。陶行知曾告诉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除了课堂之外,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广。教师要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教师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者。 2). 保证学业评价信息渠道畅通 学业评价作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须以沟通渠道畅通作为支撑。这条沟通渠道大致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业信息反馈教师调整教学。营造民主

5、和谐的学习和评价氛围,是保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沟通渠道畅通的主要条件。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环境中以教科书为中介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主体。评价是课程的一部分,因此,在学生数学学业评价中,要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和沟通,强调评价的信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认同评价结果,且以评价结果作为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教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千年禁锢,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巧妙地建立课堂教学机制,营造民主和谐的健康的学习氛围,沟通评价信息渠道,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3). 改革学业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基础教育

6、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学业评价确定了评价的具体标准与内容,对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要改变以往学业评价的简单做法,倡导多元参与评价机制,给教师和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学校应该制定学业评价指标,让教师和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对照指标内容,教师可对自己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找出工作中的优势和问题,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同时鼓励师生提出教学和学习中的困惑与疑难,注重分析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方法,提高师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师生在评价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4). 用科学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帮助学生

7、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课堂学习最能反映一个学生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情况。为此,教师应把激励性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施激励性评价,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应建立成长记录袋,让学生或教师清楚地了解发展过程的轨迹。通过检查自己成长记录袋中的作品以及对这些作品的反思,学生或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阶段掌握了什么,努力方向又是什么,可以通过提供正式的、个性化的、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可代替的学习途径及潜能。因此,成长记录袋

8、除了帮助学生与教师了解学习与进步状况外,对于学生自主性、反思能力、创造性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3结合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数学作业的基本功能。 答:1) 明确作业的巩固与延伸功能 一般地说,各种教学内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讲授、学生模仿,而不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是不可能得到消化和巩固的,这就是长期以来人们所认识的作业的巩固功能。除此之外,教师的课堂讲授通常只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的内容,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更何况我们一直是主张精讲,这样,就必然要通过练习来达到延伸、拓宽、深化知识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 2 )明确作业的培养与发展功能 现代教学愈来愈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学

9、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通常,作业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甚至是克服相当大的困难,才能够完成,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意志力就会相应得到培养。至于作业过程中兴趣的培养则更为明显。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学习取得成果,唤起学习的兴趣;也可能由于克服学习困难,从成功中品尝到学习的欢乐,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作业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也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因为作业过程是学生独立的自我劳动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是在作业过程中实现的。

10、3)明确作业的反馈与交流功能 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些除课堂中通过提问得到及时反馈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内外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反馈的。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反馈之后,教师对作业进行恰到好处的评改,又反作用于学生。这一封闭的反馈系统,使得师生之间不仅得到了知识上的交流,而且更获得了思想感情上的交流,这对于激励学生学习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上作业的三大功能相互之间有一致的地方,同时也有不少矛盾。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要求有一定数量的练习。它们矛盾的焦点是作业数量的多少以及质量的要求。 就第一方面的功能来说,作业量

11、似乎愈多愈好,机械的练习、重复的练习也有必要,甚至从遗忘规律来看,愈是机械的无意义的内容愈是要经过反复练习,方可牢固掌握。 从第二方面的功能考虑,则必须研究学生的可承受性,作业成功的可能性,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多样性,因为呆板、重复的内容容易使学生乏味,产生心理疲劳;量过多、难度过大均使学生产生畏惧感,产生消极情绪。 从第三方面的功能来看,对作业的信度、效度要求较高,难易要适中,数量要适当,符合学生实际,且作业完成的过程必须是学生完全“自我劳动”的过程。否则,反馈的信息就不可能是准确的,作业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学生作业,引发过无数伤心话题,但它并非万恶之源。就如科技进步带来的网络一样,使人们

12、的生活、学习便捷、高效,但也有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科学、理性地面对学生作业的一系列问题,才能使其发挥在教学、学习中应有的作用,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强有力手段之一。 4结合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数学试题命制的原则。 答:(1) 科学性原则。试题必须保证内容的正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能与所学的概念、原理、法则相悖,否则将有碍于考生正确概念的形成,不利于对有关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和理解。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用的基础科学知识。因此,命制试题一定要具有科学性,否则就会贻误学生。 (2) 明确性原则。命制试题立意必须明确,即在不泄漏解题依据和思路的前提下,尽量使题目语意

13、清楚,文句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艰深字词,而且要求答案明确合理,不致引起争议。 (3) 全面性原则。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测试目的,全面反映测试的要求,以期圆满完成预定任务。覆盖面既要大,又要突出重点,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具有代表性,力求做到各个部分的比例适当。 (4) 整体性原则。要根据测试要求从整体上恰当确定试题的份量;要根据学生能力和水平,从整体上把握试题层次;在试题的布局方面,要求试卷要有一个好的结构,应当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起点低终点高,有一定梯度。 (5) 独立性原则。各个试题必须彼此独立,不可相互牵连。一方面要求在一个题目中考查的内容,其他题目不应重复考查。另一方面,题目之间不可相

14、互暗示,一个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如果在另一个题目原文中提供了线索,将影响测试效果。 5结合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数学作业设计创新的对策建议。 答:针对目前作业设计与素质教育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不相适应的现状,教师要改变落后的作业观,进行理念的创新。在作业设计的创新上,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统学科作业的优点,同时又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设计形式多样、内容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性、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 1). 要深入领会创新作业设计的理念 (1) 具有人文关怀。作业布置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讲究兴趣性,关注学生主体的需要和发展,成为学生自身学习和生活需要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应付任务。作业内容设计应该着眼于学生

15、的未来发展,追求学生发展空间的“无限距离”,从而改变学生做作业的被动局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2) 力求联系学生实际。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知行规律派生出来的学习原则。教师的作业设计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教学。这样数学才是活的,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别的,不同的学生要达到规定的知识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对作业内容的

16、设计自然就要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而有所区别,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完成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不同程度作业的过程中,都能体验到作业的价值和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4) 追求思维空间的“远距离”。作业设计要立足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信息处理与决策能力、探索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基础知识完成作业的方式与作业的实用性,要通过作业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锻炼思维品质,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2). 坚持以学生为本,拓宽作业空间 (1) 激发学生兴趣 , 变单一作业为多元作业。加德纳( Gardner )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