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济学家的人文关怀和文学素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37801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经济学家的人文关怀和文学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经济学家的人文关怀和文学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经济学家的人文关怀和文学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经济学家的人文关怀和文学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经济学家的人文关怀和文学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经济学家的人文关怀和文学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经济学家的人文关怀和文学素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从分析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一书可以看出,一位经济学家,在关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同舟其视野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范围,而对更加广阔的社会问题倾注了深深的人受五、,如对前沿热点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同时,还显示了非凡的文学素养,进行别具一格的诗词创作,对经济学与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以文学化的语言表达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关键词:经济学家;人文关心;诗词情结;文学创意哈雅克曾这样评价物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只是一个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家,可以是一流的物理学家,也可以是最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但只是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不可能是一个杰出的经济学家:他如果不是危险的起码也是令人厌恶的。”1这样宽严不公的评价虽

2、然不无可商榷处,但是属于自然科学的物理学与属于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相比,经济学显然比物理学要更接近于人文科学。正因为止匕,2001年8月3日,“堪萨斯建议”呼吁全世界经济学界,要从更广泛的人类行为的定义、注重文化、富于历史感的思考、新型的知识理论、经验性的基础、研究方法的扩展、跨学科的对话等七个方面,对当今的经济学作根本性的改革。从这样的意义上讲,经济学家确实不能“只是经济学家”!张明龙教授正是这样一位不只是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他的个人专着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在研究经济学时,倾注了深深的人文关心,显示了非凡的文学素养。一、经济学家的人文关心J什么是人文关心,这是一个不容易答复的问题:或

3、以为是人性关心,或以为是生活关心,或以为是终极关心,甚至干脆认为人文关心就是人文素养或人文精神不一而足,看来非一时所能定论的。笔者缺乏理论素养,只是从研究和阅读中直觉到:所谓人文关心首先应当是以正直的良知、不竭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神圣的使命感;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推动整个社会进步而作的现实努力。简洁点,可借用吴炫先生一个词“存在关心”,即关注现实社会的健康和进步。张教授二十余年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实质上是他这种深沉的人文关心的实施途径,这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来反映:一对前沿热点的关注着名经济学家宋涛教授认为,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善于捕捉经济理论研究的前沿信息”。所谓“前沿信息”即现实

4、社会的经济热点问题。1983年,张教授以发表在浙江师范学院学报上的试谈产品价值和商品价值这篇迨文,正式登上经济学舞台。可是不久,他便从理论的象牙塔转入方兴未艾的竞争研究;刚进入20世纪90年代,计划与市场的矛盾日益激化,他力图消解二者对立,寻求结合的途径;稍后,市场经济逐渐处于主导地位时,他又致力于探讨其类型结构、规则体系,并剖析其利弊;在市场迫使企业改革作全方位、多层次的拓展和深入之时,他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动力机制、公司制规定和创新实证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切实而深刻的研究;随着市场体制确实位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他全面考察了新中国五十年来劳动就业制度、工

5、资制度、宏观调控等;2000年,中国正式提出西部开发战略,次年这一战略便有重点、扎实地进行,他重点就突破资本瓶颈、大力培育当地主导产业、推进中心地区城市化等西部开发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展开了抓牛鼻子式的研究;2002年,他再就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深入研究。纵观张教授这二十年来的经济学研究,不难发现:他瞄准的不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而是各个阶段有关国计民生的“经济事实”,即对人类生存状态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的关注。一|毫无疑问,“经济事实”是有人文关心精神的经济学家必须首先面对的现实问题,同时还必须针对各种“经济事实”提出相应的认识和解决方案,然而假设局限于此,还不能成为出色的

6、经济学家。因为与时俱进是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虽然保证了经济学研究与时代发展同步,但这只是经济学家的职责之一。而可持续性发展,则是要求经济学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导航的作用,这是一项更高也更难的任务。研究中关于计划与市场和区域经济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就很好在表达了这种“导航”作用。张教授在2001年和2002年这两年,集中研究了区域经济的理论、规律、模式选择和聚集势能四个重要问题,为中国区域经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自己的理论模右不预测了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所独具的“聚集势能”。经济社会只有在这样的导航下才能不断进步。这也是张教授对人文终极关心的一种具体表达。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J所谓弱势群体具体有两种。一

7、种是没有特权或受某些政策制度有意或无意伤害的群体;另一种是因行业或地域的综合条件相对处于不利情境的群体。经济学家党国英认为,人文关心还可以“被理解为社会平等的关注,对良好道德风气的提倡”。因此,“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家,差不多都是具有人道主义热情的人”。同刘易斯、阿玛蒂亚、廷伯报等相似,张教授应属于这种“具有人道主义热情”的经济学家。先看他对第一种弱势群体的关爱。1993年,新的工资制在全国实行,张教授充分肯定“总的来说是很成功的”,同时又指出:还存在着“同一职称职务者,尽管工作年限相差十至十七年,但都是同一工资标准,难以表达工龄长短与奉献大小之间的密切联系”的“工资平台”现象。在这种现象中,比同

8、一职称职务者多十至十七年工龄的群体,=本来已在较为漫长的工作中承受了工资偏低的待遇现行的工资制不仅没有补偿这种损失,也没有关注这多出的十至十七年的专业素养在现实工作中的成效,他们所受的这种损害,显然是不容无视的。然后针对现实工作中诸多不合理状况,确定了“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生产要素定价机制,确保每种生产要素的奉献与报酬对称”和“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完善工资机制,确保劳动奉献与劳动报酬对称”两大原则,并制订了九条具体措施。工资是工薪阶层安身立命的根本!张教授关注工资制中不公平、不合理现象,提出趋于公平、趋于合理的原则和措施,力求减少工薪阶层中弱势群体所受的损害,这是把深沉的同情心转化为实施爱心的现实

9、努力!目前相对而言,中国因行业或地域影响而形成的弱势群体,莫过于农村和西部的群众。农村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虽然通过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领域改革,以取消统购派购制度为核心的流通领域改革,农民收入出现了较快的增长,但城乡居民差距仍然很大:200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是2366元,而城镇居民是6860元,两者的比例为1:2.9,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享有的保险、医疗、住房等补助因素,其差距将是1:4!2002年,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都有增长,但前者仅增4.8%,后者则多增达13.4%,两者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是与时俱增出20世纪80年代末起,张教授就对农村

10、热情关注:建立三门县大型对虾基地的可行性研究、浙江新围涂地农民资源的开发方向、论浙江竹类资源开发的优势与竞争之史等论着,从中、微观视阈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了可行性研究,并设计了具体实施的方案;还撰写了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假设干思考,从宏观视阈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克服农村面临的基础比较薄弱、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尚不强、农用资源严重紧缺等难题和困境,指出了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园区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的建构等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占全国人口1/3的西部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总体而言还是相对落后的:如紧邻的湖南和贵州,城镇居民的年收入贵州比

11、湖南低1328.7元,农民也低887.73元;两广的差距则更大,广西城镇居民比广东低3739.5元,农民比广东低1825.46元。如何快速发展西部经济,如何尽快提高西部人的生活水平,这成了张教授20012002年经造学研究的迫切课题:在内拓上,他主张把重点放在大力培育区域主导产业上,其次借鉴浙江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议西部地区搞中心地区城市化建设;在外拓上,他主张首先应突破资本瓶颈的制约,并提出了拓宽资本来源的思路,拟定了招商引资五大招数。翻开缪尔达尔的世界反贫困大纲,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马歇尔曾说:具有人文关心精神的经济学家“几乎从来不关心自己的财富,却深切关心财富在大众中扩散”。张教授

12、正是时时关注大众财富的增长,将自己的满腔爱意倾注在广阔农村和西部这两大弱势群体上!他是一个具有良知、充满经济学“圣意”的经济学家,也是一个没有只字片语提“人文关心”而切切实实践履“人文关心”的真正经济学家。二、经济学家的诗词情结或许正因为充盈着深挚的人文关心,从事社会科学中经济学研究的张教授,还具有一般经济学家不太具备的人文科学中的文学素养,而且这种文学素养不同寻常:即他在经济学研究中的诗词情节和在经济学表达上的文学创意。诗词情结,即张教授自称的“对格律诗词一直保持着的浓厚兴趣”。这种情结最直接的审美效果是:“在吟诗填词中回味撰写经济学论文的苦涩,在撰写经济学论文中品尝吟咏诗词的甜美。”有了这

13、样深刻的审美动因,在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同时,张教授陆续在江西诗词、八卦诗词、诗词集刊等刊物上发表了诗词数十首,选录于研究后记中的有诗23首,词17首。通览这40首诗词佳作,觉得值得称道的至少有以下三点:一选体独特古人作诗、论诗,历来重视诗歌的体式和风格特征,明代诗人兼诗论家胡应麟便强调说:“作诗大要不过两端: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而已。”在这重要的两端之中,古人甚至于认为体格即体式比风神即风格更重要,因为“失其体制,虽浮声切响,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失其体格就等于失去了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本性,乍听好似是耸人听闻,但实际上也有一定的道理:体格是文学艺术赖以生存的形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张教授充分

14、认识了这一点,在吟诗填词时极为重视对体格的选择。首先,对体制的形式选取,他重视正格常式。诗尽管都是七言,但只取七言近体而不取古风和长律或称排律,大约因为古风近于放逸,长律过于拘束;填词共用了13个词牌,但无论取哪一个词牌,都是取常格而不取变格。临江仙常见的五代冯延巳、牛希济的58字体,北宋初柳永的93字体,北宋中苏轼等人的60字体,其中60字体为正格,最为流行。所以登香港太平山即用此体,上下片均5句3平韵,气韵流畅。其次,在体格的审美取向上,偏重于高亢雄壮。都是近体诗,张教授一首五言都有没有选,这是因为五言一般是“节奏急促”、“朦胧含蓄”,七言则大体上是“噫亮悠扬”、“高华雄浑”。于词,张教授

15、比较喜欢长调,如汉宫春、满庭芳、桂枝香、水调歌头等。大家非常熟悉的水调歌头,便是高亢而悠扬的长调,他用此调填了秋收、嘉兴南湖烟雨楼凭眺词,充满了豪情逸致。另外,很能表达这种审美取向的,还有桂林纪行五题、普陀山忆五题、武义村调查纪行五题和十六字令浙江三特产这些组诗、组词,纵横抒写,闵廓豪宕,像一曲曲交响乐。二表现别致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但其主导是抒情诗,这是由古老的“诗言志”论定格的。因此,中国古典诗歌的叙事性作品,相对来说十分少。然而,纵观张教授自选的这40首诗词,无论从题材还是其表现,都是以叙事为主、抒情为辅的。这种表现上的独特,或许可以说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补正。其诗除了上梅岑岭、劝学诗这两首外,其余基本上都是叙事诗;词本来是抒情性的,但所录17首词纯粹的抒情词则几乎没有,即便如长相思望夫归、江城子送友人、桂枝香送友留学、画堂春中秋思台胞这类非抒情不可的题目,也都是通过表达事情、描摹景物、塑造意象等来表达的。一般来说,所谓叙事即是用话语来虚构社会事件,这种事件的本质是现实生活事件的过程或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用这种理念来分析张教授诗词的表达模式,则主要有三种:1.对话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