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36859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学案【学习目标】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知识梳理】【及时测试】【知识拓展】【巩固训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据此回答13题。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2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下列诗词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3江南农业的开发

2、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的关键时期是 A秦汉 B三国东吴 C两晋 D东晋南朝 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相当重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农作物的引进。据此回答47题。 4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现今的哪些省份 A山西、四川 B江苏、安徽 C陕西、四川 D贵州、江西 5中国古代第一次将人力解放出来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是 A B C D 6大运河开通后,“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这说明它改善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南粮北运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ABcD 7下列农作物在我国得以普遍种植的先后顺序是麦胡豆棉花甘薯 A B c D 在中国古代,商

3、品经济逐渐得到发展并影响到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变化。据此回答810题。 8下列对右图中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商业的兴盛 B标志着我国进入金属货币时代 c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D说明各诸侯国都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9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反映了 A政府开始征收商业税 B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c江南开始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10下列情况的出现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直接关系的是宋代话本明朝制定经济法律一条鞭法民主思想的出现 A B c D 赋税制度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赋税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回答11一13题。11从

4、社会发展趋势看,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的本质作用是 A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D改变了收税方式12杜甫石壕吏中“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的诗句直接反映了 A唐朝的赋税十分沉重 B唐朝兵役和徭役沉重 c唐朝发生了农民起义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13明朝时的一条鞭法和清初的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 A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B自然经济的渐趋瓦解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A中国古代第一次将人力解放出来的生产

5、工具或生产方式是牛耕,根据图片的内容可判断出是 A项。此题考查的是农业技术的出现时间先后。 6C不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 7A麦出现在商周时期,胡豆出现在张骞出使西域后,棉花出现在元朝,甘薯出现在明朝。 8D春秋战国时各国的货币反映了各国商业的发达,但并不是各国都重商,如秦国在商鞅变法时就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9D唐政府征收的茶税是一种商品税,这说明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10B将四个选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就能作出正确判断。 11C弄清楚题干中的“社会发展趋势”的具体内容即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12B抓住材料中的“戍”和“役”就能明白整个材料的意思。 13A抓住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中赋役征银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