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之间摩擦需要心灵的沟通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368591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之间摩擦需要心灵的沟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幼儿之间摩擦需要心灵的沟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之间摩擦需要心灵的沟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之间摩擦需要心灵的沟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之间摩擦需要心灵的沟通“老师,他打我。”在幼儿园里,类似的告状声常常不绝于耳,幼儿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与纠纷(摩擦)接连不断,经常有孩子泪眼汪汪地跑到老师面前寻求帮助,可是经过了解,无非是幼儿之间玩耍时一些轻轻的碰撞和一些随意的比划而已,很多泪眼汪汪的孩子只不过是看到旁边的幼儿对自己用手比划或者被轻轻地碰了一下就委屈有加,真正意义上的殴打其实很少。但,不可忽视的是。有时,幼儿之间也会发生真正的攻击性行为,作为教师,对孩子真正的攻击性行为要注意观察、分析原因,以进行有针对而有效的引导教育。让孩子真正接受、理解,从根本上改掉攻击性的行为。如刚刚送走的那个大班上的褚毅瑞小朋友,就是一个典型的霸道、

2、爱攻击别人的小男孩。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想据为己有,谁违背或阻碍他的占有,他就习惯性地用手去抓别人的脸,或者打人、踹人。经常有小朋友被他打伤、抓伤,很多孩子不爱跟他玩。而当老师询问和教育他时,他根本就脸无表情不当一回事,让我们很头痛。经过家访了解,原来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妈妈早就分开了。她是跟着妈妈奶奶生活的。妈妈在日资企业工作,特别忙。所以,平时都是交给奶奶带的。作为老人,又考虑孩子是单亲,难免较为溺爱,于是,就养成了他霸道、不讲理、不遂心愿就打人的个性。而家里人又都顺着他,所以一直改不过来,家里常用的教育方法就是责骂,但没有进一步的措施,使他形成被责备时就保持沉默且脸不改色的习惯。根据家访

3、了解到的情况,我进行了如下分析:1单亲家庭,妈妈又比较忙,平时对他的关爱比较少,与妈妈相处抚慰的机会也比较少,拥有自己喜欢的玩具成为他较大的乐趣,因此在占有时受到阻碍就无法接受,会以“暴力”为手段。2占有别人的东西最多就是让妈妈责骂一顿,只要保持沉默硬着头皮就没事了。3家人的教育停留在口头责骂上,没有进一步的引导和措施,所以没有明显的教育效果。针对以上情况,我制定并实施如下措施对褚毅瑞进行教育和引导。1关爱和说理。平时我经常拉拉他的手、轻轻地摸摸他的头,以亲切柔和的声音和他说说话,使他体会老师对他的关爱,当他不再面无表情、愿意和老师亲近并向我展现甜甜的笑容时,我用温和的声音告诉他,幼儿园的玩具

4、应该大家一起玩,争抢和打人都是不对的,小朋友会不喜欢和你一起玩的,使他在被关怀的感觉下乐意地接受批评并理解占有共同和别人的东西以及攻击别人都是不对的道理。2鼓励和引导。平时除了特别的关心,我也特别注意观察褚毅瑞的表现,经常提醒他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开心。发现他有点滴的进步,都在全班幼儿面前给以及时夸张的表扬,并结合使用评比拦进行奖励,使他体会进步和做好孩子的快乐和意义,同时体会被关心被注意的幸福感觉,形成他自觉改正、乐意追求进步的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褚毅瑞渐渐地变了,逐渐改掉了霸道和爱攻击别人的坏习惯,也能与班上的小朋友友好地相处了。从褚毅瑞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对于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应更多地强调爱和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善良的品格。这才能铲除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土壤。从这点出发,我们平时应更多地注意其非攻击性表现,因为这类幼儿的成长中所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些。孩子是幼苗,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充满爱心,而且有耐心,他们都会成为最可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