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及建议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367329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及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及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及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及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及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及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及建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搭平台 能力唱好戏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复习策略及建议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和大家一起面对的中考。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为我们指明了复习方向,在此,我仅代表吴山镇中心学校学校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将“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部分的复习策略与大家交流,希望能给正在冲刺阶段的考生助一臂之力,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一、书 写1、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能够在田字格里按要求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汉字。2、强调学生注意书写的格式,汉字的间架结构,标点符号的书写及占格。二、字 音复习策略1、熟记汉语拼音的读写规则,如:(1)与j、q、x、y相拼时,必须省去上两点。(2)前鼻音和后鼻音的

2、区别(3)牢记声调标调规则,如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2、注意把自己容易读错的形声字、形近字加以收集比较,如:(1)形声字风流倜傥(读tng不读dng),两相对峙(读zh,不读sh)。(2)形近字敝帚自珍(zhn)广泛(fn)揣测(chui)暴殄天物(tin)针砭(bin)惴惴不安(zhu)3、注意多音字的比较认读:(1)根据组词决定读音。(2)根据词义决定读音。(3)根据词性决定读音。(4)根据用途决定读音。三、字 形1、避免同音相混。有好多同意字极容易混淆,在复习中必须得依据字的意义及搭配习惯来掌握。如:(1)“查”和“察”的区别调查、检查、观察、察言观

3、色。(2)“汇”和“会”的区别“会聚”这个词里的“会”可换为“汇”,但“融会贯通”里的“会”不可换为“汇”。(3)“曲”和“屈”的区别有时“委曲”与“委屈”的意思相同,但在“委曲求全”这个成语里不能把“曲”写为“屈”。2、避免形似相混。也有好多形近字极容易混淆,在复习中必须得仔细辨别。如:(1)“点拨”中的“拨(b)”不能写为“拔”也不可读为“b。(2)“销声匿迹”中的“销”不能写为“消”。3.指导学生必要的答题技巧如:排除法、分析法、组词法、释义法(探寻本意)、比较法等。四、词语(包括成语)的理解与运用1、同义词的辨析同义词的辨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在了解它们的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不

4、同的因素来体会其间意义和用法上细微的差别。常用的辨析方法有如下几种:(1)从词义的轻重来辨别。如“失望”和“绝望”,前者的程度浅后者的程度深。(2)从词义的范围大小来辨别。如:“战斗”和“战争”,前者范围小,后者范围大。(3)从成语的感情色彩来辨别。如“爱护”、“保护”和“袒护”三个词都有表示护卫,免受伤害之义,但爱护是褒义词,保护是中性词,袒护是贬义词。(4)从词的搭配对象来辨别。如“充足”、“充分”和“充沛”三个词都有“满”和“够”的意思,但“充足”常与具体的物质方面的东西搭配,如:粮食充足;“充分”和“充沛”则常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如:条件充分、精力充沛。(5)从词的语体色彩来辨别。如

5、“死亡”和“逝世”,前者用于一般(平凡)人的死,而后者则用于伟大人物的死。(6)从词性来辨别。如“障碍”和“阻碍”,它们都有阻挡、妨碍事物发展和进行的意思,但“障碍”是名词,可作主语和宾语;而“阻碍”是动词,常作谓语。2、成语的正确使用(1)注意辨别理解成语中的关键字。如“事半功倍”中的“功”字,有的学生常把它当“工”来理解,以致把整个成语的意思理解为:付出成倍的工作,才完成一半的事情。再如“销声匿迹”中的“销”字,也有不少学生常把它当“消”字理解,从而把整个成语的意思理解为:声音消失了,踪迹不见了。(其实“功倍”指成倍的功效,“销声”指不公开讲话。)(2)注意辨析近义成语。如“鬼斧神工”和“

6、巧夺天工”,两个成语都用来形容技艺高超、奇妙,但“鬼斧神工”指鬼神所造,不是人力所为,因而常用来形容一些天然形成的景物,“巧夺天工”则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因而常用来形容一些经过人工雕饰的景物。(3)注意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如“咄咄逼人”和“盛气凌人”,两个成语都含有“气势汹汹,使人难堪”之意,但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仅限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4)注意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两个成语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但前者常形容待人处事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含褒义;后者多指什么事(包括坏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五、病句辨析复习

7、策略:首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过大量的典型习题练习来积累经验,形成语感,做题技巧纯熟。其次,临场答题要要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做题思路通常是,梳理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是否搭配不当推敲词语运用,是否顺序合理心里默念,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答题策略:注重平时积累,讲究合理使用排除法,逐渐减少选项,提高答题的正确率。看清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复习的重点:掌握常见病句的类型及病句修改的方法;掌握中考病句类选择题的解答方法;能修改较简单的病句;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的逻辑顺序是否恰当以及是否与句子谓语搭配恰当;前半句使用了“能

8、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相照应;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避免”“防止”等词语跟上句否定词意思说反了,不合情理。复习难点:句子成分的残缺;句式杂糅;语序中介词的位置用错;句子的歧义是病句中的难点。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在此不对各标点符号作解释性说明,只对几个容易用错或有特殊用法的作出分析。1、引号(1)引用语不能独立成句,而只作为作者所写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句未标点应在引号内;如:我认为“一天之计在于晨,”做任何事都应及早行动。(错误)我认为“一天之计在于晨”,做任何事都应及早行动。(正确)(2)完整引用的,句未标点放在引号内,如:他看见她的眼睛红肿红肿的,便问:

9、“你怎么啦”?(错误)他看见她的眼睛红肿红肿的,便问:“你怎么啦?”(正确)(3)间接引用,即可以在文字上有所变动,就不用引号。如:鲁迅先生说过,路是人走出来的。(4)引文之内还有引文的,要用单引号。如:老师说:“马致远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无数漂泊在外的人表达出浓浓的乡愁。”2、问号(1)选择问句只能用一个问号。如:只有一张票,你去呢?还是他去?(错误)只有一张票,你去呢,还是他去?(正确)(2)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代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的,不能用问号。如: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错误)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正确)(3)主语和谓语倒置的问

10、句,问号放在末尾。如:怎么了?你。(错误)怎么了,你?(正确)3、括号(1)句内括号(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里的注释,末尾不用标点。如:然后我回到家里,下令(皇帝颁发了一份委任状给我,所以我可以下令)赶办最结实的缆绳和铁棍。(2)句外括号(注释和补充说明全句的括号)里的注释,如有标点都按正常使用。如: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4、顿号表示推测的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如:今天的会大概要到四、五点钟才会结束。(错误)今天的会大概要到四五点钟才会结束。(正确)5、省略号省略号是用来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但若文中已用“等”

11、或“等等”表示列举未尽时,就不能再用省略号。如:水果店里有桃子、苹果、鸭梨等(错误)水果店有桃子、苹果、鸭梨等。(正确)七、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和古诗词默写中考对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和古诗词默写的考查重点是识记,能力层级为A,应该重点关注六册教材中的中外重点作家作品基本常识、古诗词名句的积累。名著阅读重点识记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建议老师们编写专题给学生训练,背诵。八、句子衔接与排序的方法句子的衔接与排序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常出现的,而学生解答这类题型的得分率又通常较低,所以很有必要仔细探究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依据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这类

12、题型总结出来的解题方法如下:句子的衔接三法(1)注意符合时间、空间及逻辑等关系。如:(2006年云南中考试题)依次在下列语句中横线上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那么柔和,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那霏霏的春雨,像轻烟那么迷蒙,使所有的景物若隐若现,若幻若真,。A、凉沁沁的,飘在脸上。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山水画。B、飘在脸上,凉沁沁的;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的笔墨能如此飘逸。C、软绵绵的,飘在脸上。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的笔墨能如此飘逸。D、飘在脸上,软绵绵的。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此题应从前后句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软绵绵的”属于手上或脚上的触觉,用于脸上

13、是不合事理的,因此排除C、D项;“凉沁沁的”应该是春雨先飘在脸上才会产生的感觉,如果先感到“凉沁沁的”之后春雨才飘在脸上,就显然不合逻辑。故选B。(2)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如:(2007年杭州中考试题)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把它随便地扔在田野上;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A、B

14、、C、D、此题应从句子前后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来分析。第一个分句陈述对象(主语)是道路,如果选择,就不再是紧接着陈述道路,而是在陈述(什么)把道路扔在田野上,陈述对象即主语变了。因此,只能选才能使前后陈述对象一致;第二个分句的陈述对象(主语)是河流,如果选择,就不再是紧接着陈述河流,而是在陈述村庄,要使前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就只能选,由此可知本题选D。(3)注意所举事物的对应。如:(2007年铜仁中考试题)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是飞扬的流苏;是蹦跳的脚步;是急促的鼓点;是闪射的瞳仁。A、 B、C、 D、此题应从各事物所具有的特性来找分别与各事物的对应关系来分析。第一空与第二空可先放一下,之后看第三空的对应关系比较明显:“乱蛙”对应“蹦跳”,这样可排除B、D两项。再看第四空,“火花”自然与“闪射”对应,于是又排除C项。故此题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