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建设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36689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8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管建设方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慧城管工程建设方案目录第1章 概述1.1 项目背景广州市是中国的“南大门”,自古就是华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经济 快速发展,并于 2010 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的副省级城市。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 带动了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以及服务导向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因应这种要求,自 2004 年以来,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管理思 路,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加 大了城市管理事权下放区街的力度,赋予了街道城市管理职责。2008 年,按照建管分离的原则,在

2、整合 原市城管办和市城管支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2009 年,将城管综合执法中队下移 到街,实现了街道管理与执法的有机统一。同年,按照广州市政府“大部制”改革要求,组建了市城市 管理委员会,将市容环卫、市政燃气城市管理、爱国卫生等职能一并划入,实现了城市管理队伍从专门 执法向以服务为核心的综合型队伍转变,形成了“统一领导,各司其职,规范管理,强化基层”的城市 管理系统。?伴随着城市管理体制和指导思想的变化,广州市及下属各区大力开展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依托 技术力量实现城市管理的多级联动、高效协同。2010 年10 月,天河区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挂牌成 立,该中心整合了全区治

3、安视频监控、综合巡检系统、“12319”城管服务专线及散体物料运输监控系 统等资源,初步实现了“数字城管”管理模式,对天河区环境卫生、建筑工地、市政设施、散体物料运 输车辆等实行全天候的巡查监督、综合调度、快速处置。目前,天河区已组建综合巡检队伍,并为巡检 队员配发“城管通”设备。中心每日受理问题近 200 宗,通过对相关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协调调度,保 证了问题的及时处理。2011 年初,广州市政府通过决议建设“天河智慧城”,并将此项目列入广州市“十二五”建设规 划,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要求。“天河智慧城” 的立项建设,给天河区“数字城管”建设提出

4、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凭依“天河智慧城”的整体框架,并与“数字城管”市级平台充分对接和互联互通,突出“智慧城 管”的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以万米单元网格,事部件管理法、双轴工作机制以及监督评价体系为核 心,以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全业务集成以及资源整合的大城管建设思路为指引,着力实现以物联感 知、决策分析辅助支持为代表的城市管理创新和拓展。1.2 项目目标基于前期“数字城管”的建设成果与存在的不足以及“智慧天河”建设的整体框架,“智慧城管”项目的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打下全业务综合城市管理体系基础 从纵向和横向完善“智慧城管”的运行体制与机制,纵向上完善一级监督(区

5、)、两级指挥(区、街)、三级管理(区、街、社区)的运行模式,横向上通 过实现城市管理各相关业务工作网格的叠加和事部件数据的统一,将城市管理、 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等相关业务进行集成,构建以三级联动、多部门 协同为特征的全业务综合城市管理体系。2、摸清管理对象底数,丰富“智慧天河”基础信息并有效促进信息共享针对前期“数字城管”建设未能按照建设部的相关标准进行基础数据的普查 和建设的问题,通过对城市部件、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的采集,摸清管理对象底 数,丰富“智慧天河”的基础资源库。同时,基于“智慧天河”整体架构,积极 推进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双向共享,提升“智慧城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6、为打破现存的“信息孤岛”现象做出贡献。3、完善闭环体系,建立保证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 在应用软件方面,通过系统扩展,完善前期“数字城管”建设缺失的环节; 在监督评价方面,通过建立包含内部和外部评价在内的一整套科学完善的自动监 督评价机制,在综合考虑内部管理要求和群众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城市管理 中的盲点和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顿和提高,确保城市管理水平的持续提 升。4、积极应用物联感知、数据分析等智慧化技术,为城管业务水平提升提供 新助力城管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得到包括物联网、数据分析等在内的智慧 化技术的有力支持。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全面采集工况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在环 境

7、卫生、垃圾清运、余泥消纳等领域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引入数据分析技术,辅 助用户发现城管问题的发生规律(包括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为领导决策提供 支持。5、引入信息采集社会化运营机制,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做出有益探索 在信息采集环节引入社会力量,不但可以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及劳动 合同关系问题,而且通过招聘本地人员从事信息采集工作,还可以保证问题发现 和处理结果核查的百姓视角,真正做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为“服务 型政府”建设做出有益探索。1.3 项目设计原则1、继承性原则 系统设计与开发要充分继承和利用前期“数字城管”建设在数据、应用软件、 系统互联等方面的成果。通过应用 SOA,E

8、SB 等先进软件技术,保证新旧系统在 数据、应用软件界面、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充分、顺畅融合。2、成熟性和先进性原则系统建设要采用成熟、合理先进的技术路线和体系结构。确保系统成熟、可 靠和先进,使系统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符 合未来发展的趋势。3、稳定和实用性原则充分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各项管理功能和服务的设计要充分考 虑天河区城市管理的特色,智慧化技术要与城管部门的工作实际相结合,保证实 用性。4、开放和标准性原则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标准化原则,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保证软 件平台能跨平台部署和运行,可以在Windows、UNIX、LINUX操作系

9、统,IE、Tencent Traveler、MyIE、Firefox 等浏览器上运行。在软件平台开发过程中,数据规范 编码规范及文档规范都必须遵循国标或相应的规范要求。要具备国际化标准的网 络协议、软件体系结构,便于系统扩展和升级。5、规范性原则系统开发应严格遵照国家软件工程规范进行,根据开发进度及时提供有关开 发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设计报告、数据建库标准及数据字典、详细设计书、 测试培训计划、开发卷宗、测试分析报告、系统安装维护手册、操作手册等。6、安全性和稳定性原则 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机制、安全系统及安全检查等多方面内容,来保证系统稳定和数据安全。7、共享原则

10、系统必须依照“智慧天河”的统一规范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 换标准,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部门业务数据的共享 与交换,消除“信息孤岛”。第2章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思路2.1 主要建设内容图 2-1 系统建设主要内容上图为本项目建设内容的总体框架,从图中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建设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数据建 设、系统建设、运营模式建设、软硬件环境设计、与现有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与业务的对接。1、数据建设主要涵盖1)在数据标准建设上,依据国家标准、广州市标准,制定天河智慧城管数据标准体系。2)在城管基础数据建设上,建设国家标准中要求的基础地形数据、部件、门址、定位点、网格等数

11、据内容。3)在天河智慧城管扩展数据建设上,建设体现智能化应用的满足特定管理需求的特定数据:航拍数 据、360度全景数据、3D地图数据等。2、业务系统建设主要涵盖1)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在天河区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天河区与广州之间的数据共享 交换。2)建设“天河区智慧城管核心业务系统”,支撑天河区的精细化城市管理,并实现与广州市的对 接。3)建设“天河区智慧城市扩展系统”,实现对多类营运车辆、工地余泥、环卫保洁等的智慧化管 理。3、运营体系建设主要涵盖天河模式建设:结合天河区的实际需要,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适应天河本地化发展的运营 模式。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信息采集员队伍,利用城

12、管通,在工作网格采集信息,向监控中心上报。对 处理完成的事件,由信息采集员进行现场核查与监督。运营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内部质量管理控制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培训制 度等,形成具备完善和有效的监督、考核、奖惩机制,构建现代化的运营管理体系。考核体系建设:制定内外部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包括:信息采集员考核办法、督察员考核办法等; 制定内部管理清退制度,实行末位淘汰等奖优罚劣措施,保证信息采集员的素质。4、软硬件环境设计建设主要涵盖数字城管网络结构设计:确定天河智慧城管的网络拓扑结构、带宽参数、与广州市对接方式等。 服务器、城管通等硬件选型: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城管通、交换机、

13、防火墙等的参数要求 与选型。系统软件选型: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GIS支撑系统等的要求与选型。5、与天河区重点信息化项目的对接天河区智慧城管的建设,是基于天河区已建成的数字城管系统的基础之上开展的,因些系统首先应 考虑与原有系统的对接,具体包括:1)天河区数字城管前期系统:前期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城管案件的正常 流转,虽功能相对单一,但智慧城管项目尽可能做到重用,避免重复建设。2)与“市地管理系统”预留接口,实现两者的数据对接。2.2系统主要用户天河区智慧城管的用户主要涵盖广州市、天河区、下属街道和各级领导四个层次。2.2.1广州市层面用户1、目前用户广州市城管系统是本项目的直接用户,主要从本

14、系统中: 共享数据:部件数据、基础数据、事件数据 互通流程:案件的互通2、未来扩展未来,广州市其它职能部门也会使用天河智慧城管的基础数据和部件数据,作为智慧广州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2.2.2天河区层面用户1、目前用户天河区城市管理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天河分局是本项目的主要使用者,作为区的城管部门, 对于该系统的使用主要在于:监督一一监督街道的城管事件处理,监督各街道的部件状况协调一一对于街道不能处理的事件、特殊紧急事件、需要兄弟街道处理的事件,进行协调。 评价一一对于街道的城管管理水平进行评价。2、未来扩展随着“智慧天河”的全面建设,天河区城市管理局和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天河分局之外的其

15、它职 能部门也会用到智慧城管的数据。天河区其它职能部门,未来也需要将智慧城管的数据作为其业务应用的一个重要共享资源。2.2.3街道层面用户1、目前用户街镇层面用户分成两类:街道城管部门和 街道非城管部门。本项目以天河“中央商务区”四条街为试点,建设天河区智慧城管。因此,街道的城管执法部门是 本项目的重要直接用户。考虑到天河的特点一一街道承担了城管的主要工作,因此各街道的主要使用功 能为:部件、事件采集案件的上报 部件、事件的现场处理与核实2、未来扩展未来的扩展主要是由首期示范区域扩展到其它街道。2.2.4各级领导本系统建成后,将成为天河城市管理的重要支撑系统,因此各级领导也需要使用该系统,查询各类 信息,作为管理、督办和决策的依据。图2-2天河区智慧城管主要用户2.3主体建设思路本项目的总体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以国内成熟模式为基点、以天河特色为重点,建设实用的智慧 的天河城管。1、国内成熟模式为基点本项目的建设,首先要遵循国内已经成熟的模式,这些模式从2004年提出,到现在已经在很多城市 推广成功,并形成了规范体系。同时,本项目的建设尤其要重点考虑广州数字城管的建设要求和规范,在数据建设、系统结构与功 能、运营的模式设计等方面做到与广州数字城管的兼容,以利于实现业务的对接。2、以天河特色为重点从实用化、智慧化角度出发,本项目在借鉴成熟模式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天河城市管理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