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工制定操作指南10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361798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工制定操作指南10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标工制定操作指南10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标工制定操作指南10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标工制定操作指南10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标工制定操作指南10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标工制定操作指南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工制定操作指南10(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准工时制定指导书1 目的明确标准工时测量的职责和方法,规范标准工时的制订和维护过程。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1000厂、1001厂、1700厂所有产线的标准工时测量、分析、发行、维护与管理。3 定义3.1 术语定义:标准工时:是指具有一定作业熟练程度的操作人员在标准作业条件下按照品质要求以正常速 度完成作业所使用时间,包括观测时间、评比、作业宽放、疲劳宽放、私人宽放、管理宽放,如下 图所示:评价系数:是指标准工时测量人员理想中的正常时间占实测时间的百分比。宽放时间:是指作业人员在操作时所需的停顿或休息时间。作业宽放:指作业过程中不断发生小事。诸如:工作讨论、不良品发现等私人宽放:指上厕所、喝水

2、、擦汗等因私人生理需求而引起的延迟。疲劳宽放:指因为疲劳而引起的速度减慢或必要的休息。管理宽放:指开会、工作安排等因管理需要而引起的非作业时间。阶层:表示组装作业过程中各作业的逻辑顺序。一阶组装表示此部件直接组装于成品上后,相对于成品不再进行加工;二阶组装表示此部件组装于一阶组件上后,相对于一阶部件不再进行加工;三阶组装表示此部件组装于二阶组件上后,相对于二阶部件不再进行加工; 其它阶层组装作业的逻辑关系均依次类推。作业站别:对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站所从事作业的简要描述。作业要素:对一个作业站别的作业顺序的分解与详细描述。观测记录:对操作步骤实测结果的记录。人数:表示在对应的作业站别作业的工人人

3、数。C/T:表示产出一个经过完整操作步骤作业的产品的节拍时间。工时总计:表示完整的生产一个产品所需要的全部作业工时。1PCS全流时间:表示从生产线接单到第一个产品产出的标准间隔时间。3.2 角色定义:IE技术员:负责对需求产品工序进行工时测量、制定和升版标准工时表,发起工艺路线审核流程。生产经理:审核标准工时反馈表及标准工时表。IE 经理: 审核标准工时反馈表及标准工时表。生产总监:审核标准工时反馈表及标准工时表。IE 专员:办理工艺流程变更及新增物料生效。4 流程图无5 测量方法选择及相关要求5.1 根据公司产品特性和生产组织模式,标准工时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制定:5.1.1 秒表连续测时

4、法:(a)按右键开始(秒表1),在测时持续时间内秒表不停地连续走动计时,操作者每完成一个作业单元,按动秒表左键(1),读取秒表右上角数值并记录下来(图示秒表1、2都精确到 1/100秒)。秒表 1秒表 2图 1 公司当前使用秒表(b)按右键开始(秒表2)在测时持续时间内,秒表不停地连续走动,操作者每完成一 个作业单元,按动秒表左键(秒表 2),读取秒表数据并记录在表格内(即每个操作单元 的终点时间),直到整个测时过程结束为止,测时结束后,观测者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的 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到操作单元实际持续时间。如表1所示,共4个作业单元,“R ”为 每个作业单元终点的秒表读数,“T ”为相应作业单

5、元的时间作业单元1234时间RTRTRTRT88157238296表 1 连续测时法时间记录表5.1.2 秒表归零测时法:按右键开始(图 1示秒表1、2)在观测过程中,每逢一个操作单元结束 即按停秒表(右键),读取并记录秒表上读数,然后立即按动秒表左键(图 1示秒表1、2) 将读数归零,在下一个操作单元开始时重新启动秒表(右键启动)。5.1.3 录像分析法:通过对员工操作全过程进行录像,事后进行分析和工时制定的方法。录制完成的视频文件通过电脑播放,由工时测量人员控制播放进度,可精确测量出每个作业要素 的时间以及外来因素的影响时间。秒表测时法和录像分析法适用于1000厂、1001厂所有产品,17

6、00厂作业要素和辅助 时间测量收集。5.1.4 标准数据法:将事先测定的各个作业要素(如伸手取物、行走等)的标准时间进行分析整 理,编制而成某种结构的作业要素(基本操作单元)的正常时间值的数据库,在制定新标 准工时,只需将待测定的工序分解成各个作业要素,从数据库中找出相同要素的正常时间, 然后通过计算加上适当的宽放量,即可得到该项待测定工序的标准工时。标准数据法适用于机加中心、钣金厂等以机器为主的产线或作业动作较少且大量重 复的工序。注:(1) 按节拍流水生产的产线(或工序)标准工时=瓶颈工位工时*工位数。如线外加 工为单独作业工站,标工需加上其工时。(2)整机产线标准工时以组件为单元进行作业

7、要素划分,将各组件工时制成数据表 (库)为虚实零件变更和维修备件提供数据支持。(3)工时测量原则上记录3-5次有效数据取平均值,若为工装设备夹具支持批量加工 的工序,以工装设备夹具所支持的可同时加工数量的平均值计。5.2 测量对象选择测量对象原则上选择取得上岗资格的员工,在此条件不满足情况下可考虑选择入职三个月以 上,且在被测工位工作一个月以上,对生产工艺熟悉,有一定的熟练程度的操作人员。工程样机 产品可由设计转换或经过培训熟练操作的产线员工按工艺操作进行工时测量。试产机器经过培训 熟练操作的产线员工按工艺操作进行工时测量。5.3 测量环境:在进行标准工时测量时,需尽量保持下面的工作环境。(a

8、)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5S);(b)无噪音,震动等外部干扰,温度适宜;(c)工作不被其它事务打断;(d)设备操作人性化;(e) 工作姿势适当,座椅可调;(f) 生产支持到位(物料、设备工具等所需要素准备到位);(g) 操作者不需要频繁移动或切换工作类型;5.4测量时机:研发工程样机阶段由制造代表通知IE技术员启动工时测量,工程样机原则上取 最后一批进行测量;新产品试产两批次以上的,取第二次进行测量;新产品量产三个月后, 启动标工测量,原则上一个月内测量完成(部分大机型如生化, DR 可适当延长);收到工时 异常反馈表,并经生产经理和IE经理双方审核通过后,启动反馈机种或者组件的标工测量。6 标

9、准工时制定6.1.1 评定系数的确定评定系数的确定采用平准化法。平准化法以熟练度、努力程度、工作条件和一致性四个因素 作为作业速度变动的评价因素,每个评价因素分成六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于一定的修正值。评 定时,根据因素及其等级,对作业或操作单元进行评定。评定因素及其等级对应的修正值(如表2 所示)。熟数 性 致取优(A)1X51X3A0A0400优丄B04B3O丄丄丄丄rrn一丄9C0C1XO丄9普通(D)1UJ可丄DO丄E3O a-E0a-丄丄、 A7 劣(F丄丄F7 O a-F04a-三三表 2 评定因素及等级熟练度:指操作者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与效率,其衡量标准有操作中的犹豫程度、动作的正

10、 确性、有无失败的情况、有无因动作不当而导致作业中断、信心的程度、动作的韵律、对操作的 熟练程度等。努力度:指操作者工作时对提高效率的主要表现。其衡量标准有:对工作的兴趣,是否充分 利用时间,工作的仔细程度,是否愿意接受有益的建议,工作场所秩序等。工作条件:指操作者周围的温度、湿度、通风、照明、噪声等,高温、高噪声环境对人的生 理和心理都有不良影响。一致性:指操作者在不同周期中完成同一作业或动作要素所需时间是否一致。一致性评价标准如表 3 所示:等级符号操作单兀最大时间与最小时间比值一致性系数最优AW1.20.04优B1.21.50.03良C1.51.80.01普通D1.82.00可E2.03

11、.0-0.02劣F三3.0-0.04表3一致性系数评定表运用平准化法进行作业评定,其评定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评定系数=1 +熟练度系数 + 努力度系数 + 工作条件系数 + 一致性系数正常情况下,上述四个影响因素处于平均状态,系数均为0,评定系数为1,其余情况下,评定系 数采用上式计算。6.1.2宽放时间的确定根据公司产品生产现状确定宽放包括作业宽放、私人宽放、疲劳宽放、管理宽放四种。总宽放时 间的计算方法为:总宽放时间=作业宽放时间+私人宽放时间+疲劳宽放时间+管理宽放时间6.1.3总宽放率总宽放率=作业宽放率+私人宽放率+疲劳宽放率+管理宽放率 参考宽放率:小型产品为:8%-15% ,大型产

12、品、机加及钣金为:10%-25%6.1.4标准工时计算方法如下:标准工时二观测时间X评定系数X(1+宽放率)6.2机加厂、钣金厂标准工时的制定6.2.1机加厂、钣金厂的物料标准工时与工艺线路是同步完成的,物料的工艺线路建立的同时,标准工时也就自动生成。6.2.2 机加厂、钣金厂的作业按工序特性分类,工序特性分类表也是最基础标准工时库,工程人 员在拆分物料工艺路线时,根据每个工序加工特性,在工艺特性分类表中找到相应工艺特 性分类项,输入相应的代码,可以自动带出工时。6.2.3机加厂、钣金厂工序分类表:序号工序短文本辅助工时(分)序号工序短文本辅助工时(分)序号工序短文本辅助工时(分)1车A101

13、8钳535清洗32车B519组合焊接536组合33数车A6020Q铆接537T磨54数车B6021Q抛光538T钻55数车c6022Q校形539T雕刻56数车D6023Q压合540T清洗57数车E6024Q压合1541备38铣625Q压合1542包装39CNCA6026Q压合2543锯310CNCB6027Q涂漆544焊接811CNCC6028Q粘接545压铆1012CNCD6029Q折弯546LASER1013CNCE6030Q装配547抛光514CNCF6031去毛刺548拉铆1015CNCG6032线切割3049涨铆1016CNC四轴6033检350校平517CNC五轴6034表 4 机加厂工序分类表序号工序名代码序号工序名代码序号工序名代码1剪料A11压铆J21涨铆T12冲压B12攻丝K22除贴膜U3NCTC13折弯L23铣加工V14LASERLR14点焊M24车加工W15去毛刺D15烧焊N25线切割X16校平E116钳工HO26装配Y7扩孔F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