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357872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医诊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医诊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医诊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医诊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一门学科。2身热不扬:形容受湿邪阻遏的一种热象,其特点是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 灼手。3. 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可以推测内在的病理变化,认识内在的病理本质, 从而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象。4. 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 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5. 以常衡变:通过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到疾病的本质。6. 辨证: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基础上进行诊断的辩证思维。7. 假神: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以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些暂

2、时“好转”的虚假表现。 8善色:指患者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9. 主色:指人生来就有,终生基本不变的面色,属个体素质,往往与种族和遗传有关。10. 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寒湿郁阻11. 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湿热熏蒸12. 解颅:囟门迟闭。13. 囟填:囟门高突。14. 诊断:从医学角度对人们的精神和体质状态作出的判断。15. 诊病: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做出判断,得出病名诊 断的思维过程。16. 掣痛:指疼痛伴有掣牵引之感。17. 白蓓: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 见,面部不发,多因外感湿热郁于肌表,汗出不彻而发,

3、多见于湿温病。18. 滑苔:舌苔湿润而滑,伸舌欲滴者。19. 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如油腻覆盖舌面。20. 腐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皆厚,刮之易去,如豆腐渣堆积舌面。21. 剥苔: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22. 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23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热扰神明(实证)24.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心气大伤(虚证)25. 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病理概括,是疾病本质的反映。26.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

4、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实证:病邪壅塞肺气,气机不利 虚证: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 哮: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27. 症:28. 主诉: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29. 现病史:指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诊治经过。30. 潮热:患者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有定时者。31. 寒热往来 :恶寒发热交替而作,邪正分争在半表半里32. 自汗:经常清醒状态下汗出较多,活动尤甚者。33. 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阴虚或气阴两虚34. 战汗:指先见全身寒冷战抖,而后汗出者-邪正相争之转折点35. 头晕:指患者自觉头脑有

5、晕旋之感,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则感觉自身或景物旋转,如坐 舟车,站立不稳。36.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跳,心慌,悸动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37. 怔忡:若心跳剧烈,悸动不安,上至心胸,下至脐腹者。38. 失眠: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或睡而不酣,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的表现, 常伴有多梦。39. 消谷善饥:指食欲过于旺盛,食量增多,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者。40. 便秘:指大便难以排出,或每次排便时间延长,或便次减少者。41. 泄泻:指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粪如水样者。42. 五更泄:黎明前腹痛作泄,泄后则安,腰膝酸软-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脾土失温 脘闷嗳气:饮食不节 情志抑郁,腹痛作泄,泻

6、后痛减:肝郁乘脾43. 里急后重:指便意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而不爽,有便意难尽之感。44. 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45. 月经先期:指月经提前7日以上,并连续提前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46. 月经过多:指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而月经周期,经期基本正常者。 47崩漏:非行经期间,阴道内突然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止者。48. 痛经:指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难忍者。49. 闭经:指女子年逾18 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后又中断,连续停经3 个月以上 者。50. 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又称“气口”

7、 “脉口” 寸关尺的定位。51. 举:轻取,按:重取,寻:中取52. 反关脉:脉出现在寸口的背侧。53. 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54. 涩脉: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55.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56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57. 八纲概念: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58. 表证:指外感疾病的初期阶段,正(卫)气抗邪于肤表浅层,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特 征的轻浅证。里证: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59.

8、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为基本病理所导致的各 种证。60. 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实, 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所导致的各种证。61. 阴虚证:指体内阴液亏少,阳气偏亢,以口咽干燥,五心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62. 阳虚证:指体内阳气亏虚,以畏寒肢冷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63. 亡阳证: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以冷汗,肢厥,面白,脉微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 症。64. 亡阴证:指体内阴液严重耗损而欲竭,以汗出如油,身热虚烦,脉数疾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症。65. 气虚证:指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以气短神疲脉虚等为主要

9、表现的虚弱证。66. 血瘀证: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67. 气滞证: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以胀闷,疼痛,脉 弦等为主要表现的证。68. 心脉痹阻证:指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以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 要表现的血瘀证。69. 痰热壅肺证:指痰热互结,壅闭于肺,以咳喘,痰多黄稠及痰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70. 脾不统血证:指脾气亏虚,统血功能失常,血溢脉外,以各种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证。71. 食滞胃脘证:指饮食不化,积滞胃肠,以脘腹痞胀作痛,呕吐酸腐食物,泻下臭秽与气 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72. 肝气:指肝脏的精气。73.

10、肝风内动证:指临床表现以眩晕,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的风动症状的一类症 候。74. 肾虚水泛证:是指由于肾阳亏虚,气化失权,水湿泛滥,以水肿下肢为甚、尿少、畏冷 肢凉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75. 心肾不交证:指心肾水火既济的生理关系失调,以心烦,失眠,耳鸣,腰酸,梦遗等为 主要表现的心肾阴虚阳亢症。76. 心脾两虚证:指心血不足,脾气亏虚,以心悸,失眠,食少,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 的虚弱证。77. 肝郁脾虚证: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78. 阳明腑实证:指邪热內盛于里,邪热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阻滞肠道,以潮热汗 出,腹满便秘,舌苔黄燥,脉象沉

11、实为主要表现的证。79. 卫分证:指各种温热病邪侵犯肌表,致使卫气功能失常,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 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证。80. 营分证:指温病邪热内陷,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质红绛, 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证。简答题1得神、失神的临床表现有何特征?答:得神一一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面色荣润、肌肉不削、动作 自如、反应灵敏;失神一一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微或喘促、语言错 乱、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者神识不清;或壮热烦躁、四肢抽搐,或神昏谵 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2疾病状态时,面部可表现出

12、哪些病色?答:可表现出5种主要病色:白色、黄色、赤色、青色、黑色。3. 面部呈青色有几种变化,各主什么病证?4. 小儿惊风时的面色有何特征?答:小儿惊风时,其面部多见青色,尤以眉间、鼻柱及唇周最为明显。5. 面部青色和面部黑色之主病有何异同?答:同青色和黑色都主寒证和血瘀证。异青色主痛证、气滞、惊风;而黑色主肾 虚、水饮。6如何区别面部萎黄、黄胖,阴黄,阳黄?答:萎黄一一面色淡黄无华;黄胖一一面黄而虚浮;阴黄一一面黄晦暗如烟熏色; 阳黄一一面黄鲜明如橘皮色。7. 舌诊包括哪些内容?答:舌诊的内容包括:诊舌体一一色、形、态、神;诊舌苔一一苔质、苔色。8. 疾病状态下,舌色的变化有哪几种,各主何病

13、?答:疾病状态下舌色有4种主要变化:淡红舌一一外感初期,病情轻浅;淡白舌一一 气血两虚、阳虚;红绛舌一一实热证、虚热证;青紫舌一一阳虚寒盛,气虚、气滞、 营血分热甚、中毒等。9. 在疾病状态下,苔色的变化有哪几种,各主何病?答:疾病状态下苔色有3种主要变化: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热证、里证等; 灰黑苔主热极或寒盛。10. 失眠于临床上常见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11排便感异常有哪些表现,各有何临床意义?答;临床常见的排便感异常主要有5种:肛门灼热一一大肠湿热证;里急后重一一痢疾 (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排便不爽一一湿热内阻,肠道气滞,食积胃肠等;肛门气坠脱肛、久泻、久痢(脾虚中气下陷

14、)滑泻失禁一一脾肾虚衰,肛门失约;腹泻势急, 不易控制;神志昏迷,肛门失约。12. 泄泻的临床特征有哪些?常见于哪些病证?答:泄泻的临床特征为:便次增多,便质稀薄,甚至如稀水样。多见于痢疾、腹泻、食积 等病症13. 排尿感异常有哪些表现?各有何临床意义?答:临床常见的排尿感异常主要有4种:排尿涩痛一一多由膀胱湿热所致,常见于淋证;余沥不尽一一多由肾气虚弱,肾关不固,膀胱开合失司所致,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衰 者;小便失禁一一多由肾气亏虚,下元失固;下焦虚寒,膀胱失约;神识昏迷,膀胱失 约所致,一般均属危重证候;遗尿一一多由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所致,常见于遗尿证。14. 如何区别濡脉、细脉、微脉和弱

15、脉?答:细脉形小而应指明显;微脉则极细极软,按之欲绝,有时至数不清,起落模糊;弱脉 沉细而无力;濡脉浮细而无力,即脉位与弱脉相反,轻取可以触知,重按反不明显。15. 试述结、代、促脉三脉的脉象有何异同?答:三脉都属于节律失常而有歇止的脉象。但结、促脉都是不规则的间歇,歇止时间短; 而代脉是有规则的歇止,且歇止的时间较长;结脉与促脉虽都有不规则的间歇,但结脉是 迟而歇止,促脉是数而歇止。促脉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肿痛;结脉主 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代脉主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16. 何谓恶寒发热?如何从寒热的轻重去分辨病位及病性?答:恶寒发热一一指病人的恶寒与发热症状同时出现,一般提示病位在肌表皮毛或肺卫。恶寒重发热轻一一风寒表证;发热重恶寒轻一一风热表证;发热轻而恶风一一伤风 表证。17问诊包括哪几个方面?答:问诊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等内容。18.何谓潮热?临床常见的三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潮热一一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发热更甚。午后潮热一一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午后及夜间潮热一一热势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