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要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355402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要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三级心理诊断技能复习概要辅导习题共计108题,其中单项选择59题,多项选择49题。第一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1)第一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1)一、学习目标:学会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二、工作程序(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初诊接待中,工作人员应有的仪态是坐姿端正、服饰整洁、表情平和、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习题1)。初诊接待中,工作人员不应有的仪态是(习题60):坐姿随意、服饰入时、表情热情、密切注视着求助者;坐姿随意、服饰整洁、表情平和、不停地扫视求助者;坐姿端正、服饰入时、表情热情、视线不离

2、开求助者。(二)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那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初诊接待时正确的询问方式是“你希望我能帮助您解决什么问题”(习题2)。初诊接待时不正确的询问方式是(习题61):您有什么样问题需要解决,说吧;您能否告诉我到底出了什么事吗;您找我究竞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对保密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说明保密原则时亦须说明保密例外(习题43)。心理咨询中对于保密原则的把握不正确的是(习题63):心理咨询员时刻保守求助者的秘密;求助者的所有情况均在保密之列。(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初诊接待中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咨询时正

3、确的描述是心理咨询不能够解决他的全部问题(习题3)。初诊接待中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咨询时不正确的描述是(习题62):没有必要告知对方什么是心理咨询;求助者不必了解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按照对方的要求解决问题。(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参考教材P74的内容)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包括(习题95):如实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要按共同商订的时间表进行心理咨询。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不包括应按时完成作业并协商解决收费问题(习题4)。(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门诊、电话、网络等)三、相关知识(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二)心理咨询保密原则的重要性(三)危机的处理(四)心理问

4、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四、注意事项初诊接待时应该正确把握的内容是(习题64):避免紧张情绪;避免使用方言;严守保密原则。(一)避免紧张情绪(二)语言表达初诊接待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可以适当地使用专业术语(习题6)。对初诊接待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应禁止使用专业术语(习题44,0511-3-102)。(三)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心理咨询中对于保密原则的把握正确的是求助者对于泄密有诉诸法律的权利(习题5)。(四)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对心理测量功能的理解正确的是在咨询范围以内可适当向求助者做出承诺(习题7)。(五)咨询时的仪态第二单元 摄入性会谈(4)一、学习目标:学会确定摄入性会谈法的目标、会谈内容与

5、范围使用摄入性谈话时不正确的做法是(习题74):避免提问失误,绝对不能扭转对方谈话内容;保持中立性态度,但必要时使用批评性语言。使用摄入性谈话时不正确的做法是(习题101):对方自我探索过多;谈话内容过于具体。二、工作程序(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摄入性谈话时确定谈话内容和范围时不正确的做法是(习题65):依上级咨询师诊断的结果进行谈话;根据临床诊断的结果分析进行谈话;依咨询员主动提出的内容进行谈话。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摄入性谈话时

6、确定谈话内容和范围时,正确的做法是对求助者的许多内容分别进行谈话(习题8)。(二)确定提问方式(一般情况下使用开放式提问,不用封闭式提问,特殊情况下使用半开放式提问)确定提问方式时应把握的要点中不正确的是(习题66):一般应该使用封闭式提问;绝对不应使用封闭式提问。确定提问方式时应把握的要点中不正确的是绝对不应使用封闭式提问(习题9)。(三)倾听在摄入性谈话中对倾听的理解正确的是全神贯注地们听,不要随便打断(习题10)。在摄入性谈话中对倾听的理解正确的是(习题67):全神贯注地倾听;不随便打断谈话。在摄入性谈话中对倾听的理解不正确的是自然随意地倾听,给予恰当评论(习题45)。对释义的理解和运用

7、:对释义的理解正确的是释义能使求助者感到咨询员所提问题很合理(习题46)。对释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习题96):使用释义技巧时没必要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指重复并评价对方话题后顺便提出另一问题;它是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中不大常用的技巧。(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控制谈话方向应把握的要点是涉及问题时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习题11,0511-3-105)。控制谈话方向应把握的要点中不正确的是(习题68):应该按照求助者的意愿来进行;运用技巧随心所欲地转换话题;控制会谈内容对咨询员最重要。关于中断:对中断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习题97):强迫对方停止谈话;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建议变换地方再谈,时间有限下次再谈

8、,暂时休止然后再谈都是正确的。对中断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强迫对方停止谈话(习题47,0511-3-103)。关于引导:对引导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把目前话题转向另一话题(习题48,0511-3-101)。对引导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习题98):咨询师通过暗示转换话题;咨询师直接建议转换话题;经由中介转换出新的话题(?)。(注:关于“经由终中介转换出新的话题”的做法,48题和98题的答案不一致,48题认为是不正确的,98题认为是正确的,答案矛盾。)(五)对会谈内容归类(会谈之后必须对问题进行归类)谈话中不正确的操作是即使对方同意也不可做录像(习题49,0511-3-104)。谈话中应把握的要点是(习

9、题99):征得求助者同意后可做笔录;谈话信息依靠临场记忆整理;交谈中一般不做笔录和录音。(六)结束会谈(结束会谈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三、相关知识(会谈法简介)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2态度(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对谈话法的理解正确的是(习题69):一旦开始进入会谈就应该将谈话维持下去;只有持非评判性态度才能使对方无所顾忌。对谈话法的理解正确的是只有持非评判性态度才能使对方无所顾忌(习题12)。对中立性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习题70):对其情绪和行为效应采取肯定态度;对其情绪和行为后果采取保留态度;对其情绪和行为的规律性给予保留。对中立性态度的理解正确的是会谈中不应该明确表明自

10、已的态度(习题13)。3区别(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十分重要)4会谈法的种类(摄入性会谈、鉴别性会谈、治疗性会谈、咨询性会谈、危机性会谈)对谈话法的种类描述正确的是(习题71):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测验的种类的谈话是鉴别性谈话;通过谈话了解病史和其他状况的谈话是摄入性谈话;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的谈话是治疗性谈话;内容涉及健康人某些问题的谈话是咨询性谈话。对谈话法的种类描述正确的是内容涉及健康人某些问题的谈话是咨询性谈话(习题14)。最常使用的“摄入法”是病史采集法。经常选用桑德伯格制定的一个17项提纲;马隆和沃德总结出了结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的12个题目。5怎样提问题谈话中不恰

11、当提问的表现形式是解释性询问(习题16)。谈话时提问过多的原因可能是(习题72):咨询师对求助者心理障碍缺乏理解;咨询师对求助者心理障碍缺乏理解;咨询师不善于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谈话时提问过多的原因可能是咨询师对求助者心理障碍缺乏理解(习题15)。不恰当提问所带来的消极作用:造成依赖(不问不说话);责任转移;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产生不准确的信息;求助者因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提问过多会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可减少对方自我探索的主动性(习题50,0511-3-98)。对不恰当提问带来的消极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习题100,0511-3-143):可减少

12、双方共同探索的主动性;可产生不准确信息而延误确诊。谈话中不恰当提问的表现形式不包括(习题73):间接性询问;开放式询问(包括“修饰性反问”和“解释性询问”)凯利将临床交谈提问的性质做了6条归类:“为什么”的问题;多重选择性问题;多重问题;修饰性反问;责备性问题;解释性问题。修饰性反问引起的后果是对求助者毫无益处(习题17)。修饰性反问引起的不良后果是对求助者毫无益处(习题51)。6会谈内容的选择(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咨询师选择谈话内容的原则是符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和兴趣(习题18)。选择谈话内容的原则中正确的是符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和兴趣(习题52)。 对求

13、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求助者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 会谈法的有效性选择谈话内容的原则中不正确的是(习题102):可把思维障碍的症状加以讨论;能够改变求助者的个性和态度。对会谈法临床价值的评价是不能够用来预测学习成绩(习题19)。四、注意事项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使用摄入性谈话时,正确的做法是除了进行咨询性谈话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习题20)。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14、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作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13)一、学习目标:学会正确使用心理测验使用心理测验时不正确的做法是(习题75):不必说明进行测验和选择某测量手段的原因;必要时不必征得上级咨询师的同意即可施测。使用心理测验时把握不正确的是(习题103):为深入了解对方应尽量多做心理测验;使用心理测验的目的不一定只为诊断;特殊情况下可打破操作规定实施测验;有时依据心理测验结果可以给出诊断。二、工作程序(一)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二)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三)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会谈,再行评测。三、相关知识(依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向性。2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探索症状的人格因素。3为寻找早期原因,可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如SCL-90)4为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若怀疑有精神疾病可使用MMPI;若觉得智力有问题可用智力量表;若怀疑是神经系统疾病时,可选用神经心理学测评手段。心理测验的正确使用要求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来选择恰当的测验项目(习题21)。四、注意事项(一)不得乱用心理测验使用心理测验时把握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