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共4页)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354675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儒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儒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儒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共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共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共4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主题: 儒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摘要:儒家的教育思想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其间涌现出数量众多的著名教育家,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当今的中国教育推行的应试教育诟病颇多,在探寻中国教育思想改革的进程中,人们越来越多的将视野从国外转回国内,从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反思当今中国的教育现状,其中以经典的儒家教育思想为主,开始探寻教育改革的方向。关键词:儒家教育思想、教育改革、功利教育、人本教育引言: 儒家思想自确立以来就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思想。近代西方列强侵入之后,大批仁人志士开始在教育方面寻求富民强国的出路。但近一个多世纪的努力过后,中国教育现状仍不容乐观

2、。在“西学”遭遇尴尬之时,全社会开始竞相从传统的儒家精髓中寻求灵感。探讨儒家教育思想的精髓与西方现代教育的关系和对当代教育的积极影响。此外,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儒家经典的教育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儒家提倡“有教无类”,信奉“人皆可以尧舜”的信条,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始慢慢被采用。本文分为儒家教育思想的特点、儒家教育思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两大部分,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进行初步的探讨,向读者展现儒家的人本教育,为当今的教育提供一些新的发展建议。正文: 曾经,儒家经典是中国精英教育的核心教学内容,它为中国古代社会培养了最核心的人才队伍,这群佼佼者成为了权和利的掌控者。但在西方

3、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之后,这群精英人群开始了对传统教育深切的反思,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自此之后,每场教育变革的重点便是摒弃“腐朽”的儒家思想 ,教育改革从中体西用逐渐开始全盘西化。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仍在教育改革的大道上埋头努力,由于我们的教育理论长期以来受西方国家的影响较大,却一直没能正确处理对外吸收与立足本土的关系,把祖国优良的教育思想、教育传统和现代教育结合起来,使得大批的教育改革者在教育现代化的路上越走越远。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模式似乎已经成为空想。此时重拾儒家经典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儒家的教育思想以及儒家在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进行新的思索,在传统精

4、髓中寻找前行的指引。(一)、儒家的教育思想特点: 笔者认为,儒家的教育思想集中起来可以归纳为一点,即人本思想。例如:“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涂之人可以为禹”等,特别强调人的作用和教育的作用,对于学生“有教无类”,相信通过教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应该是“有教无类”。孔子从三十岁左右开始,便打破历史的陈规,创办私学,明确提出“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思想。他认为,凡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而从善,应该一视同仁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不能被贵族所垄断。这一教育思想地提出,开创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地

5、新道路,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创举,也是人类教育史上一项很有革命意义的突破。孔子所创设的私学,也成了中国教育史上与“学在官府”相对的“学移民间”的划时代的标志。2、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在教育教学方面,孔子有许多发明创造。其中有些创见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仍不失其真理的意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由于孔子在教育方针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招收学生时也做到来者不拘,这样,学生之间,在年龄、性格、爱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但都能学习各有成就。3、学思并重,传习结合孔子“教”和“学”理解为一个整体,主张“教”、“学”并重

6、。他不仅总结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学思并重,传习结合便是其中重要内容。孔子讲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一个过程,是教育的一个环节。所谓传习结合,对于教学过程来说,就是把传授和练习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把接受知识和练习、实习相结合。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要巩固知识并实际应用,只有通过时时复习和演习,从复习旧知识中推衍出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内心感受获得新知识的喜悦。只有通过复习和实践,才能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习不仅仅使要掌握书本知识,提高教育质量不仅仅使要学好文化课,还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孔子在2500年

7、前已明确提出了教学内容应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并且应以德育为基础,把德育放在首位,这种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德现实指导意义。(二)、儒家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1、启发式教学。“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精辟阐述。孔子认为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也要看火候,不到想求通又无法弄通的地步,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又说不出来的地步,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类推出其它几例就不要再教下去了。“启发”一词即来源于此,启发式教学也来源于此。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即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和及时启发。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提出

8、这样的观点,历两千余年而不失其现实意义。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现象还没有完全根绝,“满堂问”的所谓“启发式”又应运而生。我们领会和学习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要像孔子那样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启发诱导,而不越俎代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2、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十分注重观察、研究学生。正是由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所以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例如,同样问“仁”、问“孝”、问“政”,孔子的回答往往是难易、深浅、详略、繁简各不相同。如樊迟和颜回都问“仁

9、”,孔子回答樊迟是“爱人”,回答颜回却是“克己复礼为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观察研究学生,是教育所必须的。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这主要来自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孔子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境地,使他们感到美不胜收,学起来轻松愉快,“欲罢不能”(子罕)。孔子善于从正面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据统计,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有二十处,批评只有寥寥几处,说明孔子擅长运用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的,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孔子的学生总是爱学习,学习起来有积极性,并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扬

10、民主,热爱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肯定、多表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从而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兴趣、期望、竞争、评价、情境等有效激励方式,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发自内心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目的。结语:综上所述,儒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原则在很多方面与现代教育理论是相符的。儒家思想及儒家教育理论理应成为我们现代教育的宝贵借鉴。在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坎坷征途中,我们必须总结经验教训,吸收外来教育的精髓,同时不忘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中国教育思想中提取精华,实现中国教育的真正现代化和科学化。参考文献:1周立升,颜炳罡。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2马振铎。儒家之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3郭齐家。儒家的教育思想传统及其现代价值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1)。4郭建锋,朱莉。儒家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8)。5郭齐勇。儒家文化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