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352335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综合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错误的是()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C暂时不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和农业D有步骤地促进三大改造【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不发展其他行业。【答案】C2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偏重于()A思想改造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改造C发展生产D生产方式

2、的改造【答案】B3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土地改革B手工业合作化C“一五”计划 D工商业改造【答案】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据此回答49题。4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文中反映的现象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A新中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答案】D5

3、1958年山东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后,“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答案】A6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A经济指导方针需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B生产关系变革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C广大人民群众具有不可限量的创造性D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一定的上层建筑【答案】A7下列关于“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B经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后果C与

4、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无关D属于“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答案】C8(2010广东广州文综)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解析】1958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以达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发展。周恩来的对联就说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答案】B9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5、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C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答案】A10中国农村在人民公社制度下度过了整整26年。在这一时期中,中国农村的发展或停滞,中国农民的希望或苦难,都与人民公社制度有直接联系。这26年是指()A1951年1976年 B1953年1978年C1958年1983年 D1960年1985年【答案】C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始终是现代中国社会的重要问题。据此回答1115题。11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

6、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答案】D12(2010潍坊质检)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解析】1960年冬,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C13(2010胶州模拟)在1984年的国庆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B获得

7、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C获得了一切劳动产品的支配权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解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农民享有土地的经营权,所有权仍属集体,A、D两项错误;C项包含于B项之中,表述片面,B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答案】B14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A农民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C农民获得土

8、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D农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答案】D1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的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B农村社会秩序安定C广大农民对旧体制最为不满D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低【解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是由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答案】A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据此回答1617题。16“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小岗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B人民公社体制

9、被撤销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答案】C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ABC D【答案】A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据此回答1821题。18在建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些政策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已经建立了社会

10、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BC D【答案】B19(2010北京海淀一模)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后,根据邓小平的论述,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突破。【答案】A20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A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水平B解决商品不足的问题C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使我

11、国实现了共同富裕B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C使市场克服了盲目性、破坏性D始终以宏观调控为资源的主要配置形式【解析】A项还没有实现;市场经济有一定的盲目性,C项不正确;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主要配置资源的经济,D项不正确。【答案】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渐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据此回答2225题。22之所以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原因不包括()A交通便利B是著名的侨乡C经济基础好D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答案】C23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中,位于最北端和最南端的分别是()A大连、北海 B秦皇岛、湛江C天津、珠海 D大连、湛江【解析】从地理纬度上看,秦皇岛位于14个对外开放城市的

12、最北端,湛江位于最南端。【答案】B24我国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大力引进外资B属于外向型经济C劳动密集型产业 D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答案】C2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海南经济特区的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A BC D【答案】C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2010广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

13、(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材料二: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2002年9月,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

14、业化路子。”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请回答:(1)材料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是指什么?(2分)(2)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6分)(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4)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不得照抄原文)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共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6分)【答案】(1)第一个五年计划或过渡时期总路线。(2分)(2)大办工业或大炼钢铁。结果: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造成环境破坏。(6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措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经济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