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7350801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方案 课 题: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单 位:赣州市定南县第二中学 执教者:廖辉茂 时 间:2006年9月23.1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 能1、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2、经历探索图形旋转特征的过程,体验和感受图形旋转的主要特征,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过 程与方 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情 感与态 度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重 点旋

2、转的有关概念和旋转的基本性质难 点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2:演示导学,形成概念活动3:举例应用,加深认识活动4:课堂练习,巩固提高活动5:归纳小结,布置作业通过折纸游戏,导入本课旋转的概念及探究旋转的基本性质通过例题,加深知识的理解通过练习,增强知识的运用学生归纳小结,形成系统.教 学 过 程 设 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手工整理:整理一个小风车.2、欣赏日常生活中部分物体的旋转现象.学生整理后,结合欣赏的图片,思考:在这些运动中有哪些共同特征?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参与的全面性;(

3、2)学生观察实例的角度;(3)学生活动后,试着描述出旋转的定义.通过小整理,图形欣赏,导入主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二 演示导学 形成概念1、观察:时钟上分针的运动.(动画演示)问题:时钟上分针的转动是绕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转动?从5分到15分转动了多少角度.学生在观察后,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讲解: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旋转角.通过观察,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有关概念.教 学 过 程 设 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2、动手做一做: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与另一张纸片之间垫上一张复写纸,在薄纸上画ABC,

4、并在ABC外面找一点0,再用一枚图钉在0处穿过.将薄纸绕点0旋转一个角度,再次把ABC复印在纸片上,并记成ABC.在纸片上分别连接0A、0B、0C、0A、0B、0C.问题:(1)根据所画的图形,用直尺量出OA与OA、OB与OB、OC的大小;用量角器量出AOA、BOB、COC的度数,观察这三个角的大小,并指出旋转中心,旋转角.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并动手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学生交流讨论并归纳出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结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课件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

5、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也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教 学 过 程 设 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2)说出其中的对应点,对应角和对应线段.(3)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发生变化.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旋转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应循序渐进,即演示观察猜想讨论归纳.(2)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活动三 举例应用 加深认识1、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 旋转后的图形. A D EB C学生动手练习,教师及时展示学生练习结果,并及时给予点评.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学 过 程 设 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2、分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图中的图形的旋转现象.学生思考后,展示结果.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画出图形后,能否准确地运用旋转的基本性质表达出作图的理论依据.(2)学生中作图的不同方法.通过图形欣赏让学生感受数学图形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活动四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1、P64页练习2、图形:线段、角、圆、梯形、正方形、菱形中绕一定点转动一定角度(小于360)能与原图形重合的图形有( )A、2个 B、3个C、4个 D、5个学生单独完成后及时反馈,教师及时点评.通过练习,让学生再次明确旋转的主要因素,从

7、而让学生在知识不断重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形成能力,实现本课的知识目标.教 学 过 程 设 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3、P65页练习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点评的针对性、典型性;(2)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活动五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P66页T3、T7学生交流获得的知识和感受,教师聆听,并与学生交流.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概括的是否全面,教师应及时补充;(2)不同层次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通过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感受.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