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课常识(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7350676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课常识(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学课常识(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学课常识(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学课常识(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学课常识(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课常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课常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先秦文学一、填空 l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自。 4在先秦诸子著作中,中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 5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6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篇。 7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不过诗经被称为经始见于。8诗经中有6篇,有目无辞。 9诗经中被

2、认为是周民族史诗的作品有生民、公刘、绵、皇矣、五篇。 10“风”又称“国风”,共篇,是 15个地方的歌谣,称为“十五国风”。参考答案: 1神话 2后羿射日 3山海经 4庄子 5甲骨卜辞 6诗经3057.庄子天运8 笙诗9.大明10. 16011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1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 为“”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13.“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提出的,他以为国风之始,鹿呜为小雅之始,以文王为大雅之始。以清庙为颂之始。 14.南宋朱熹集宋代诗经研究之大成的著作是。 1

3、5.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诗经研究著作是。 16.诗经中的“二南”指的是国风中的和。 17.将诗歌的本质总结为“诗言志”,最早见于。18.诸子散文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春秋战国之交,代表作品为论语与墨子; 第二阶段为战国时期,以孟子和为代表;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19.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它最主要的特点是。20.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参考答案: 11.赋比兴 12.风雅 13.关雎 14.诗集传 15.毛诗传笺 16.周南召南 17.尚书 18.庄子 19.文史哲不分 20.甲骨卜辞21.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

4、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22.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23.尚书周书主要有与两种文体,其中记周公的言论最多。 24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5国语是一部体史书,分别记载周、鲁、齐、晋等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26春秋三传是指公羊高的、榖梁赤的榖梁传和左传。 27后人以左传、国语为同一作者,而左传是传春秋的书故又称国语为“”。28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史,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最后由西汉的刘向编校整理成书。 29与春秋、左传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表现了思想

5、。30的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参考答案: 21春秋 22虞书 23诰、誓 24 左传 25 国别 26 公羊传 27 春秋外传 28 刘向 29 纵横家 30 战国策 31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共有二十篇492 章,其较为通行的注本有宋代朱熹的。32.论语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对诗经价值的认识和诗歌创作的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 33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他的学说的核心是。 34.孟子一书是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散文集。35.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那里已经成熟了。 36.道家学派的先驱老子即老聃,他的五

6、千言是简括而有韵的理论文。 37.庄子 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二个部分,一般认为是庄子所作。 38.一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其主要特征。 39.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承 言为真,以为广”。 40.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参考答案: 31.论语集注 32.阳货 33.仁政 34.语录 35.孟子 36.道德经 37.内篇 38.庄 子 39.寓言 40.庄子41.荀子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学说。 42.韩非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

7、 想家,他师承。 43.郑人买履、郢书燕说、矛与盾等寓言出自。 44.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利用楚国民歌形式,运用楚国方言,创造了“”。45.宋代刘辰翁称屈原的为“咏物之祖”。 46.鲁迅先生评价屈原的为“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参考答案: 41.礼乐 42.荀子 43.韩非子 44.楚辞体(骚体) 45.橘颂 46.离骚秦汉文学21.清初词坛,流派纷纭,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和以为首的浙西词派。 22.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的独树一帜的著名满族词人是23.清初独成一家的词人是纳兰性德,他的词集纳兰词又名。 24.把纳兰性德推到“国

8、初第一词人”的位置。 25.钱谦益去世后,清前期诗人王士禛成为一代正宗,他论诗以为宗。 26.王士禛的成名之作,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27.著谈龙录推崇“诗中有人”之旨,其诗歌创作注重反映现实,揭露社会黑暗。28.康熙诗坛上, 的诗歌风格的转变,比较鲜明地反映了清初诗坛演变的趋势,带有典型的过渡意义。 29.赵翼评价为“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30.在清初诗坛上.被王士禛称为“南施北宋”的是施闰章和。参考答案: 21.朱彝尊 22.纳兰性德 23.饮水词 24.况周颐 25.神韵 26.秋柳四首 27.赵执信 28.朱彝尊 29.查慎行 30.宋琬

9、31李玉晚期的代表作是,表现的是晚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东林党人周顺昌等人,引发了苏州市民暴动的政治事件。 32.是清代前期重要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其戏剧理论主要收入笠翁一家言中的闲情偶寄。 33李渔作剧10 种,总题,其中风筝误是其代表作。 34康熙年间,在戏剧方面出现了洪昇的与的桃花扇这两部名作,两位作者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称誉。 35醒世姻 缘传署名所作,原名恶姻缘,是继金瓶梅之后问世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 36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而以志怪”,是说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描写委曲,有别于六朝志怪小说之粗陈梗概,与“始有意为小说”的唐人传奇相类。 37纪昀批评聊斋志异

10、“一书而兼二体”,并作以与之抗衡。38一书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 39从嘉庆、道光年间开始,“红学”逐渐形成,但较零碎。从 1904年发表红楼梦评论开始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40“旧红学”指“五四”运动之前的红学 研究,其中影响最大是以王希廉、张新之为代表的评点派和以王梦阮、蔡元培为代表的。参考答案: 31清忠谱 32李渔33笠翁十种曲34长生殿孔尚任35西周生 36用传奇法37阅微草堂笔记 38儒林外史39王国维 40索隐派41“新红学”是“五四”运动以后才开始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有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 42翁

11、方纲论诗倡说,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43沈德潜论诗以儒家诗教为本。倡导说。 44袁枚标举性灵说,与沈德潜、翁方纲的格调说和肌理说相抗衡,影响甚大,形成了派。 45在康熙年间由安徽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槐、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46方苞曾奉 敕选录明清诸大家的时文,编成,颁为时文程式,被称为“以古文为时文,允称极则”。47方苞树起“”说的大旗,后发展成具有严密体系的古文理论,切合古代散文发展的格局。 48姚鼐著有惜抱轩诗文集,又编有,流布极广。 49.李兆洛选录战国至隋代他认为属于骈体范围的文章,汇为规模宏大的。 50清中叶的小说中,镜花缘成就较高、

12、影响较大,其作者是。参考答案: 41胡适 42肌理 43格调 44性灵 45桐城派 46钦定四书文 47义法 48古文辞类纂 49骈体文钞 50李汝珍近代文学一、填空 1真正打破清中叶以来传统文学的沉闷局面,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人物。2“”和“”是龚自珍反复使用的意象,代表着他多情易感和豪放任侠的两面。3歌颂广东人民英勇抗敌斗争的著名诗篇三元里是诗人的作品。4林昌彝的集中搜集并评论了反帝爱国的诗篇,改变了从来的诗话风貌,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和王韬的实开近代政论散文的先例。6太平天国领袖提倡,他们的诗文直接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服务,打破一切封建文学的束缚。表现了“朴实

13、明晓”的文风。 7近代使“桐城派”古文“中兴”的重要人物,首先是,他的古文具有“清淡简朴”的特点,后来曾国藩既详述桐城派古文家的源流,又网罗幕府人才,从而使“桐城派”古文形成了“中兴”的局面。 8被称为“咸丰兵变,天挺此才”的词人是。9在改良运动中,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他是梁启超极力赞扬的“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10黄遵宪提出了“”的名目,要旨大体是最广泛地汲取古代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参考答案: 1龚自珍 2箫剑 3张维屏 4射鹰楼诗话 5弢园文录外编 6文以纪实 7梅曾亮 8蒋春霖 9黄遵宪 10新派诗11戊戌变法失败

14、后,梁启超亡命日本,广泛接触日本新文化和西方文化思想,并移借日语中“革 命”一词的用法,提出了“”的口号,号召对诗歌进行改革。 12梁启超在文学上的努力以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 13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的一文,疾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极力强调小说的改良政治社会的作用,认为 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14梁启超的打破了古典小说以故事为基本构架的叙事模式,大规模地融人了散文和诗的笔法,但演说、口号、章程毕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艺 术兴味。 15被梁启超推为“诗界革命一巨子”的爱国主义诗人是。 16在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倡导变革的同时,诗坛上还存在一些传统涛派,这些诗派在当时的实际影响要比新派诗 人大得多,最有声势的,有沿承宋诗派、以陈三立等为代表的和以王闽运为代表的汉魏六朝诗派。 17陈衍称许的诗为“历前人所未历之境,状人所难状之景”。 18清后期在词 作方面,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等四人并称为“清季四大词人”。 19况周颐有词论专著。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