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立意命题背景下作文素材积累新路径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7350453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养立意命题背景下作文素材积累新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素养立意命题背景下作文素材积累新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素养立意命题背景下作文素材积累新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素养立意命题背景下作文素材积累新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素养立意命题背景下作文素材积累新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养立意命题背景下作文素材积累新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养立意命题背景下作文素材积累新路径(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养立意命题背景下作文素材积累新途径周小华先从2022年新高考的两道作文题说起:2022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卷山东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效劳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延;公共效劳场所设置平安“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间隔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迎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老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化一线,传递温情和

2、力量。抗疫亲密了人们的联络。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间隔 与联络”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卷海南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好,写一篇主持词。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

3、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新高考两道作文题都是素养立意,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凸显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且都是在新时代的语境下以青年的视角去认知、考虑和判断,彰显价值理念、文化自信和思辨才能。另外,两道题在设计上都擅长通过情境设计建立与考生之间的关联,一个是在宏大的抗疫背景下,引导考生考虑当下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和价值选择,既有时代的律动,又有鲜活的感悟;一个是在电视台中华地名栏目主持的情境创设下,将文化置身于时空之中,物我交融,感受文化深沉的底蕴,唤起故土情怀,记住乡愁,昭示了一种对“根”的呼唤。

4、素养立意背景下高考作文的命制,呼唤着我们在作文备考的素材积累上有新的认知和考虑,高考作文素材的积累不能仅停留于作文素材内容的本身,而应在素材积累中提升思维、拓宽视野、积累思想、优化表达,才能真正应对素养立意下的高考作文备考。素养立意命题背景下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从繁复走向精准,从浅表走向深化,可从如下角度切入:一、专题:把握时代的脉搏如今,关于高考作文素材的杂志、网络资等可谓是“满天飞”,整体而言,多、杂、乱,这不仅增加学生负担,而且让学生复习效率低下。如何精准高效地积累高考作文素材,应学会在海量的信息中披沙拣金,系统有序地梳理、整合和凝练,才可能真正获得有效的作文素材积累。高考作文素材积累,要

5、把握时代的脉搏,要关注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中青网等,关注这些媒体重点报道的新闻事件、共同聚焦的主题、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在比照中梳理、整合,才能真正做到条理明晰、目的精准、备考高效。新高考作文的命制聚焦于弘扬爱国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浸透依法治国理念、关注生态文明建立、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引导学生要有国际目光,开阔视野,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开展大势,认清中国社会特色和国际比拟,增强爱国情怀;另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要求青年学生有新时代赋予的、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坚决的信念、远大的抱负和脚踏实地的精神。2022年高考重点

6、关注如下主题:中国力量、美妙家园、抗疫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红船精神、工匠精神、崇敬英雄、文化自信、使命担当、五育并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以主题串联热点时事、热点人物,在对主题内涵的深化认知根底上,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素材建构,从而到达素材积累的精准高效。为了更明晰地积累素材,可以通过图表或思维导图方式简明扼要地呈现出来。下面以“中国力量”主题为例:一主题:中国力量二内涵中国力量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呈现,是中华民族的魂。它以爱国为核心,凝心聚力,鼓舞中国人民奋勇向前,攻坚克难,不断创新,建立祖国。主要包含:抗击外侮的不屈力量;挑战磨难的坚强力量;骤降天灾的团结力量;民族崛起

7、的奋斗力量;屹立世界的担当力量。三热点1. 抗击外侮的不屈力量:銘记伟大成功保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2. 挑战磨难的坚强力量:美国封锁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中国5G技术领先世界;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硅-石墨烯-锗晶体管”研发成功;北斗导航系统完成卫星组网;国产超燃冲压发动机获得600秒持续时间,打破世界记录;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首飞成功;“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深潜到10909米;嫦娥五号携带月球“土特产”凯旋;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燃灯”校长张桂梅等。3. 骤降天灾的团结力

8、量: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克疫情。4. 民族崛起的奋斗力量:在疫情肆虐和美国贸易封锁的情况下,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打破100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3%;打不倒的中国航天人,成功进展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5. 屹立世界的担当力量:中国在全球疫情防控、多边、经济复苏、绿色开展等方面彰显大国风范;奔涌的中国“后浪”:给城市装上“大脑”的王坚、中国5G技术最年轻的核心研发人员申怡飞、操控光子芯片的“魔术师”沈亦晨、比肩埃隆马斯克的中国牛人舒畅、登上世界级科刊自然的最年轻的中国女学者刘明侦、解决世界百年难题的中国天才少年曹原。四经典时评1.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2022年8月26日光

9、明日报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什么2022年10月22日中国青年报2.每次“卡脖子”都应化作崛起新动力2022年11月2日大眾网解决开展中“卡脖子”问题,关键是改革和创新2022年12月1日第一财经3.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22年9月8日央视网中国抗击疫情伟大斗争的真实叙事2022年6月9日人民日报4.提振世界信心注入全球复苏动能2022年1月21日经济日报在时间滤镜中定义奋斗者的黄金时代2022年2月5日中国网5.绿色低碳开展道路彰显中国责任担当2022年1月27日光明日报中国推进多边仍然坚决2022年1月22日人民网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主席二二一年新年贺词启示录2022年

10、1月4日人民网二、文化:彰显深沉的底蕴试看202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方案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考虑写一

11、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这道高考作文题凸显了“立德树人”的理念,以故事形式承载了人物的思想和智慧,表达了“文化传承和理解”的核心素养。并且,作文命制把故事置身于“班级读书会”的真实情境中,让考生去考虑、权衡、比拟和思辨,将人物的精神置于现代背景中观照,挖掘其中国智慧、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割裂。站在现代文明的坐标上回望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开掘当下的智慧和价值。基于此,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应重视文化专题的积累,这样才能彰显写作厚重的底蕴和文化的光辉。积累文化专题素材

12、,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三、思维:拓展与聚合的魅力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假设只停留在内容上,未免显得有些浅薄。作文素材的积累应向深处拓展,才能在浅表的文字之下感知思维的流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开展与提升”,写作即为思维呈现的一种方式,而素材积累为写作“添砖加瓦”,“砖”“瓦”的添加,不仅是写作内容,也是写作内在的“思维”。固然丰富的素材可以增添内容的充实感,但思维的拓展与聚合才能真正彰显写作的魅力。所以,在作文素材积累中,假设发现优秀的时评,除了内容的关注外,还要关注其内在的思维逻辑,通过对时评精到的剖析,理清思维的脉络,为考场作文积累逻辑严谨的思路。以一篇时评警觉“精致的利己”为例:警觉“精

13、致的利己”人民日报 张铁近期,“最美”一词,再成对平民英雄的礼赞。从最美女老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最美”中闪耀人性的光辉,也触发人生价值的思索。无论是面对失控的汽车还是忍受剧烈的疼痛,千钧一发之际做出“最美”选择,都已超越了一己得失的考量,遵从着崇高道德律令的召唤。精致的利己,或是工于心计、圆滑世故,一举一动都覆盖着利益的影子;或是把利益当做唯一驱动,原那么、信念都可以为了利益让路;或是吃透规那么甚至潜规那么,擅长钻空子、找破绽到达自身目的。所谓精致,不过是为绝对的利己,穿上了一件合情合理的外衣。应该说,利己是一种根本的人性倾向。主张个人利益、维护个人权利,无可厚非。日益剧烈的竞争,急功近

14、利的风气,确实容易在一定程度上让人生演变为个体福利的速度狂飙。但我们也要时时自问:这些以“自我”为圆心精心设计的生命旅程,果真增进我们的幸福了吗?假如陷入了利己的泥淖,把整个生活都设计为实现个人利益的棋局,再“精致”也只是算了人生的小账。说到底,不是一切都能用物质利益来衡量。白芳礼帮助贫困孩子实现梦想时的爱意与怜惜,如何计算?杨善洲凝视曾经的荒山瓜果飘香时的满足与充实,如何计算?郭明义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中收获“吃得香,睡得着”的快乐,如何计算?生命有限,但生命的宽度、广度与深度,却可以打破一己的限制。假如把生命的意义局限于一己之私,难免会哀叹生命的限制,裹足于小小的得失。精致的利己设计得再巧

15、妙,也无法打破个人的狭小格局。帮助别人的快乐、承当责任的充实、坚守理想的笃定,才可能让我们拥有更丰富更完美的人生。有外国媒体票选最快乐的人,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筑沙堡的小孩、为婴儿洗澡的母亲、挽救了患者的医生获选。跳脱利益的枷锁,放开功利的束缚,这样的快乐,可称纯粹。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势力俯仰,视风向转移,即便自视高明,也终究只是“俗士不可医”。从社会的层面看,“精致”的马甲,软化了对利己思想的认识,钝化了对利己行为的敏感,弱化了对利己的警觉。更糟糕的是,倘假设在“精致”的设计下,绝对的利己变得不那么扎眼,逐渐在社会成员中获得“理解”、得到认同甚至可以跟随,整个社会的价值难免被消解,一个时代的风气难免被侵蚀。要求所有人都无私奉献是不现实的,每个人的权利实现、全面开展,才是整个社会开展的基石。跳脱精致的利己,并不是要让每个人都变成“无我的圣人”。只是说,我们可以少一些自我中心的计算、少一些斤斤计较的敏感、少一些小肚鸡肠的狭隘,在问“值不值”的同时,也问一问“该不该”;在考量“性价比”“回报率”的同时,也考量心灵之得、精神之获,这样或许才能拥有更饱满的意义、更珍贵的价值和更丰盈的人生。在一个“最美”和“最牛”泥沙俱下的转型社会,在一个“最好”与“最坏”交织呈现的复杂时代,我们面对更为深化的价值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