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情况报告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348570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情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情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情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情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情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情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情况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总结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让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清楚的意识到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合作,积极努力下,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尝试了一些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校计算教学课题研究实验以来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成立课题组,有序开展研究工作接到课题立项通知后,学校教导处非常重视,精心数学骨干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针对规划课题作了明确的分工,共同制定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使全体成员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研

2、究基本内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基本目标以及研究方法和手段。开展该项课题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小学计算教学的改革,更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同时在课题研究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形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教科研精神。二、注重研究过程,力求研究实效 为保障课题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力求研究实效,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计算教学,采取计算教学展示课、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相互取长补短,并就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进行研讨,大家积极建言献策,从而及时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颇,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根据课题研究实验方案,课题组开展了对学生计算错误典型实例、原因分析与改进办法的问卷调

3、查活动,收集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一)计算错误类型与原因分析 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原因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矫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但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所不同,计算错误也是不同的。 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材料显示,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大类。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算理、概念、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例如:抄错或看错数或符号、抄错题目、横式写对,竖式写错等。 1、知识性错误(1)口算错误口算错误是指在运算的过程中出现基本计算上的失误,主要有以下两

4、种情况:计算失误。例如: 9+45=55 110-60=40口诀混乱。例如: 36=16 69=45(2)方法错误方法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因方法不对而产生的计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六种情况:算理不清。 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例如:6328=45 。 原因分析:学生对退位减法算理不清,不明白个位不够减应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加上个位上的数,然后再减,所以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直接用减数来减被减数。 对添括号和去括号算理不明确。 例如: 82.36(52.3618.58)=82.3652.3618.58=31.42。 原因分析:学生在去

5、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的算理。 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错误。例如:42.96.242.93.8=42.942.9(6.23.8)。 原因分析: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不透彻,运用有误,没有掌握好计算方法。 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 例如: 6186=13 。 原因分析: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分数加减乘除计算法则错误。例如:5/12+2/3=7/15 ,5/82/5=3/3=1 ,15/9=14/5

6、,5/85/9=8/55/9=8/9原因分析:对分数加减乘除计算法则不清楚,乘法是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误以为加减法就是分子加减分子作分子,分母加减分母作分母;因为对每一种计算法则掌握不好,导致加减乘除计算时混淆不清,出现错误。四则运算顺序错误。例如:32241/8 4/11+5/1111/9 =81/8 =9/1111/9 =1 =1原因分析:运算顺序混淆不清,没有明确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而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了。 2、非知识性错误抄错或看错数字。例如:6/5116/510 873 =5/6(1110) =783 =5/6 =26畏难情绪,排斥心理。当看到计算题数据较大,

7、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失去解题信心,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甚至连题都不做。 强信息干扰,思维定势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感知试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因素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法则、运算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例如:254=100是一个强信息,很多学生再计算245时也等于100。1258=1000也是一个强信息,当学生计算12581258时,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成12581258=10001000=1,又如:8/91/31/35

8、/9=8/9(1/31/3)5/9=0 。原因分析:学生看到(1/31/3)=0,就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再如:40.70.7(0.421.58)=402=80,错误原因是学生一眼就看出40.70.7,0.421.58均可以凑成整数,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短时记忆出错。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作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例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计算小数乘除法时,漏点小数点。如22.44

9、=56。 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造成错误。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计算粗心,书写潦草,马马虎虎,做题不喜欢用草稿纸,再大的数也不想动笔算,而喜欢口算,做题时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注意审题、检查,态度不端正等这些不良习惯容易造成计算错误。(二)计算错误矫正策略研究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教师们都要高度重视,找出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原因,加强练习。根据教师们的问卷调查分析,主要矫正策略如下:1、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首先,口算练

10、习要做到天天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其次,要加强听算和估算练习。例如:在计算6246这道题时,如果先估算,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再次,增强“内功”,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如(1)乘法中特殊积52,254,258,1258等;(2)常用的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值,例如:1/2=0.5=50%,1/4=0.25=25%,1/8=0.125=12.5%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通过坚持不懈口算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

11、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2、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畏难情绪。 首先,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其次,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其三,应加强意志的锻炼,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第四,不管再难再复杂的题,都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认真思考,从容应对。 3、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

12、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0.725时,先算725=360,再看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往左边数两位点上小数点得3.6。此时,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725时,实际是把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那么所得到的积360就要缩小100倍得到3.6。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其次,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也直接导致计算错误。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

13、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或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例如: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可以将换算方法编成顺口溜:“大化小,乘为好;小聚大,除一下”。4、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有的学生书写潦草、不够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本,打草稿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我们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本,表扬书写工整、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打草稿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要细心,计算时先观察题目

14、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3)要有简算意识。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例如:计算1625=,可以把原式变为2544=1004=400,这样既容易算对又省时。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4)养成验算的习惯。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

15、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计算时力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5、精心设计计算练习。(1)针对性练习。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2)对比性练习。当学生已经较好掌握了本阶段计算学习后,要把与本阶段相关的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混合计算中提高能力。(3)应用性练习。小学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计算最终是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熟练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水平。6、重视错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