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34840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摘录于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1、山中访友在本课教学设计时,力求挖掘出本课教材的特色,同中求异,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与众不同的收获。将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各个环节中又分别有所侧重:美文听读中有读的示范,又有听的训练;读的要求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朗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是读与说的双重结合;研读则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情境演读、习作美文则主要进行写作水平的训练,等等。在环环相扣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2、山雨山雨这篇课文,

2、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是教学的难点,在进行教学时,以“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领略语言的音韵美,最后在读中进行积累。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情境中阅读,在探究中感情,在体验中交流,极力营造一种自由阅读的气氛,让学生在文本世界中自由发挥。3、草虫的村落草虫

3、的村落是一篇充满人文气息的童话式散文。文章中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生动、活现的草虫世界展现给了大家。引领学生走进“草虫的村落”,让学生领略草虫世界里的宁静:其中有英勇的游侠,有俏丽的少女,有它们的远房亲戚,有音乐演奏者,有智慧的建筑设计,更有一群勤劳的“村民们”引领学生感受草虫们对生活的热爱。在品读感悟文章中,采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反复地品读重点语句的过程中,加深印象。4、索溪峪的“野”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美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悦的心情。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目

4、的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对教材进行了整体处理。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然后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索溪峪的“野”,与同学合作学习,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教学如此美的文章时,若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会更好。5、詹天佑“,这堂课条理清楚,分为“整体部分整体”。抓住文眼“杰出”来展开全文,他的杰出表现在哪里?课文的第二、三段是文章的重点,集中表现文章的中心同时也是詹天佑爱国的表现。这堂课根据不同段落的特点,学生理解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引导训练。第二段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具体的说明,既是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采用问题导练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阻挠、要挟、轻蔑”这三个

5、关键词。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深入理解。从而对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勇气、胆略,拳拳爱国之心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第三段详写了修筑京张铁路困难最多的三件事。“勘测线路”这一部分,语言文字不难理解,教师揭示了两种自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分层,设疑、质疑,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但分清了段中层次,而且对关键的词、句抓得准,分析得透彻。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采用操作法检查自学课文的效果。教师出示三个象征图让学生动手画箭头,标方向,演示推拉的火车头。这简单的几个动作把抽象的事物变形象了,使詹天佑高大的形象跃然于学生眼前,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6、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

6、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最大的收获是运用资料进行拓展: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读懂一篇散文,尤其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国学大师在七、八十岁写的文章,实在是有一段距离,因此怎样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的语言文字用资料的拓展来充实学生对作者理解的空白与间隙,搭起桥梁以方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

7、天之恨”等词语,读句子,谈感受,从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在理解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时,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7、彩色的翅膀彩色的翅膀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连接语的提示下初步体会课文内容以后,再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作交流讨论,也就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先让学生读阅读提示,阅读提示的作用就如同精读课文中的课后题,它是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领路人”,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但这些要求和方法又往往不

8、是特别清楚明显地摆在学生面前,所以在学生从连接语中提取出信息之后,又引导他们从找到的信息中梳理加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其次,选择我是一只小小的蝴蝶来进行仿写,这样把在第一单元学习的想象和联想这一写作手法进行了整合。8、中华少年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分角色、表演朗诵课文。若要很好地完成朗读的教学任务,必须先解决课文难读的、比较容易错的字词,因此在教学环节设计了字词教学片段。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的情况下,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好铺垫,为让学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做

9、好准备。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时,学生反复朗诵后,让学生总结出本文是从中华的地域、文化、民族、风俗、历史、人物、近代的耻辱、旧中国的灾难、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变化、我们的决心等方面来写的。在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后,学生有了情感酝酿。为了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喷发,在教学设计上适当插入了屈辱史,这样把学生的情感推到了一个高处。接着一个环节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便水到渠成了,如果有视频资料让学生有视觉上的刺激效果会更好。9、穷人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教学桑娜想的部分时,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桑娜此刻感受

10、。学生有的说怕丈夫回来,要读得非常紧张;有的说怕丈夫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有的甚至说因为桑娜担心要读得慢,而有争议的说因为桑娜紧张、着急要读得快在学生多元解读的基础上,再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赛读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自己的味道来。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情感性朗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针对本课教学的设计,如果把课文中的省略号进行补白会更成功。例如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惊恐不安的心理作了细致描写,连用了七个省略号,实际上留下了需要我们去仔细体

11、味的七处空白。教师必须在此处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把文中空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不同内容来,揭示这些空白的蕴含,发掘文章的艺术美和人物的内存美。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求异思维得到训练,思想感情得到陶冶,同时也理解了这几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10、别饿坏了那匹马一篇课文精妙的语言表达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与品味。如果作为教师缺乏审计教材的独特慧眼,就难以发现有核心教学价值的精妙之处,教学就流于面面俱到,走马观花,似乎什么都散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给学生留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精妙之处驻足鉴赏,细

12、心揣摩,反复吟诵,直至领悟其中滋味,这才是语文教师的为师之道。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句子,语言细腻精美,不可不读,不可不品。引领学生去认真品读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去感受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比如“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句话的教学,抓住关键句的重点词语,去挖掘人物品质。学生通过自己的潜心揣摩、反复吟诵,从文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品读出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人间有真情,细节见真心。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感受到文章的精妙之处。学生在语言的精妙

13、之处得以驻足。11、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无私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曲的优美有了初步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要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然后再读题、解题、质疑,培养读文质疑思索的学习习惯。在突破课文的难点时,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

14、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怎么办呢?让学生在批注的基础上回答:这是_的老妇人。为什么?”然后让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文本的主题,基本上能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的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领会文章的中心。12、用心灵去倾听苏姗在面对一个陌生男孩的倾诉时保持的是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正是这份亲切、平和、耐心,使小男孩拥有了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澈的心灵。是啊,倾听就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对于教师来说,学会倾听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的自觉。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时,紧紧抓住“倾听”这个词语,体会苏姗是怎样用心倾听的,这样做给他人带来了什么好处。使学生懂得,“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