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339325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济南的冬天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的冬天教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泗县三中初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主备人: 柏立银审核人: 授课时间:课 题: 第12课: 济南的冬天 老舍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1、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4、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2、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教 学 过 程一、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济南( )

2、 镶( ) 水藻( ) 贮蓄( )发髻( ) 澄清( )着落( ) 看护( )2、解释词语。响晴: 设若: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3、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 、 。原名 ,字 , 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 和话剧 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

3、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二、文本探究:、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点,感受文本内容。2、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 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3、课文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具体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冬天的?4、作者描写“山景”和“水色”分别有哪些段落?说一说山有什么样的景,景有什么样的特点?水有什么样的色,有什么样的特点?、合作探究,品读赏析:1、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2、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

4、仔细玩味,思考:例句:(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3、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随 堂 检 测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

5、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1、这段文字写雪后的山给人们总的印象是( )A、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B、 好像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C、 好像日本看护妇D、 实在是太秀气了2、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3、本段在描绘雪后山景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在文中画出来。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请分析一下“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 (二)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

6、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有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的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把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分不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部给了济南。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

7、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少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1写出本文的中心句:_2第1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_、_、_。3作者对山的描写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4文中写山腰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试分析其作用。 5文中最后一句赞美了什么? 课 后 反 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