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茶叶企业的物流问题分析和对策(I)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33066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冈县茶叶企业的物流问题分析和对策(I)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凤冈县茶叶企业的物流问题分析和对策(I)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凤冈县茶叶企业的物流问题分析和对策(I)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凤冈县茶叶企业的物流问题分析和对策(I)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凤冈县茶叶企业的物流问题分析和对策(I)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凤冈县茶叶企业的物流问题分析和对策(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冈县茶叶企业的物流问题分析和对策(I)(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凤岗县某某茶叶企业的物流问题分析及对策郭 庆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引言:1. 企业背景公司成立于2005年,经过多年的努力开拓,具有较强的茶叶基础和较深的茶叶文化背景,现已初具规模;公司是一家以茶业为主,集生产、加工、销售、商贸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茶叶基地在凤冈县,占地3000余亩,海拔5001000米,由于凤岗的茶树生长环境得天独厚,造就了凤岗茶独特的韵味。该公司不断研究、结合天然条件,改进生产的凤岗茶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茶叶可食用性、保健性、营养性、安全性、可信性、经济性和美观性等都具有优秀的品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明示标准、明示质量承诺、通常惯

2、例和法律法规及合同要求,且茶叶质量评价指标:质量水平指数、顾客满意度指数、质量损失指数、市场净化度指数、抽查综合合格率、感官品质合格率、理化指标合格率、卫生指标合格率等均属上乘。2. 茶叶生产流程 2.1. 茶青的采摘 采摘茶青方式分为手工采茶青和机采茶青这两种方式。现在通常都为手工采青:机采茶青较为粗糙,不易用于高档茶叶的采摘。2.1.1. 采摘条件茶青不是随时都能采摘的,需准确的把握采摘时间。一般情况下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以中开面最适宜,2叶至4叶稍嫩及采摘层上的幼嫩对夹叶,达到这个条件是则最易采摘。采摘时间确定茶叶的品质,春茶在谷雨前后开采;夏茶在小满前后开采;秋茶在立秋以后开采。2.1

3、.2. 采摘方法 采茶手法好坏,对于茶叶品质有直接的影响,如用手扭采、捋采、抓采,容易破坏树冠,损伤茶芽,采下的芽叶老嫩不一,又多破碎、梗子,老叶混杂,不便加工,不利于生产优质茶,影响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所以,选用恰当的采摘手法非常必要。 采摘手法也对茶青的品质影响较大,采茶期间需要大量的采摘人员,由于茶叶在凤岗有很长远的历史,所以当地采摘力量庞大,但采摘手法还是遗传老一辈,导致凤岗茶叶的采摘质量不高,茶叶的品质上不去。每季萌发的新梢,确定合理的留养高度为采摘面高度,并以此为水准从树冠中往外采。高于额定采摘面以上的新梢芽叶全部采摘;低于定额采摘面以下的新梢芽应全部留养,投采茶园一般控制树冠高度为

4、80cm-120cm。严格留养采摘面一下的侧枝、底梢及树冠稀疏的芽梢,待每季采摘后在轻度摘去留养新梢的顶芽。合格的茶青应肥壮、完整、新鲜、均匀,每梢为二个“定型叶”,且符合1、小面开(顶叶面积为第二叶的3040)采四叶;2、中面开(顶叶面积为第二叶的5070)采三叶;3、大面开(顶叶面积为第二叶的8090)采二叶;4、一芽四叶(壮树带芽采四叶)及夹叶。2.1.3. 茶青的质量等级划分茶青的质量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级指标见表。表等级一级合格茶青质量占茶青总质量90二级合格茶青质量占茶青总质量80三级合格茶青质量占茶青总质量70 2.2. 茶青的运输茶叶具有(吸湿行、吸味行、陈化性、怕热性)茶

5、青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基础,除茶叶加工技术外,茶叶质量主要取决于鲜叶质量的高低,做好鲜叶采摘后的运输,是保证为无公害茶叶加工提供高质量鲜叶原料的基础条件之一。茶青的采装应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蓝篓进行盛装,不得紧丫,运输时应避免日晒雨淋,不与有毒有味物品混装。鲜茶叶在运输的时候容易流失水分,鲜叶采摘后,鲜叶的过秤、验收是在茶园中进行的,即直接到茶园收购鲜叶,再送回茶厂验收,均应做到鲜叶验收、运输过程中,不直接接触地面,以免受到地面微生物的污染,在茶园进行鲜叶验收时,鲜叶过秤、验收处应设在遮阴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经验收、过秤收进的鲜叶,一定要用透气竹筐存放,竹筐的大小要与运输车货箱相匹配。茶青送往

6、加工厂应由茶厂专职验收员对鲜叶进行验收然后统一进行储存付制;2.3. 茶叶加工茶叶的加工(选青炒青揉捻初干布揉干燥)选青:选择适合特征显著的茶类进行各内茶叶加工。炒青:主要是抑制鲜叶中的酶的活性,控制氧化进程,防止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其次,是低沸点青草气挥发和转化,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时通过湿热作用破坏部分叶绿素,使叶片黄绿而亮。此外,还可挥发一部分水分,使叶子柔软,便于揉捻。 揉捻:通过揉捻,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初干:通过初干,利用高温破坏残留在揉捻后茶叶中的酵素,使期停止发酵作用,并使茶叶体

7、伤口收缩,改善茶叶香气及滋味。布揉:通过布揉,朔做茶叶的外形。干燥:干燥可抑制酶性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并起热化作用,消除苦涩味,促进滋味醇厚。2.4. 茶叶包装 茶叶的包装如同茶叶的种类一样,不同茶叶的包装也不一样,茶叶包装实际上是指茶叶在流通过程中保证其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顺利实现而采用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作为饮品的商店茶叶是以终端产品进入到消费者手中,其包装的最基本要求是封密、避光、避气、避湿,所以考究茶叶精祯包装、保证原质品味、携带使用便捷是直接激发消费者购求欲望的动力。目前茶叶包装更具有代表时代特色和社会进步的象征,由过去的散装纸包、塑料袋包、罐装发展到了现在流行的高档精

8、美礼品纸质盒(罐)装、铝箔精致小泡装,琳琅满目、改革开放后的茶叶包装。 现今常见的茶叶包装如金属罐包装:金属罐是用镀锡薄钢板或镀锌薄钢板制成,罐形有八角形、圆筒形和扁形等,有单层盖和双层盖两种。从密封上来分,有一般罐和密封罐两种。一般罐采用封入脱氧剂包装法,以除去包装内的氧气,密封罐可用于真空包装。金属罐对茶叶的防护性优于复合薄膜,而且外表美观、高贵。纸袋 纸袋主要是用牛皮纸和铝箔复合制成,以牛皮纸为内衬见多,其特点是柔韧结实而富有弹性,有较强的耐破度和良好的抗水性。铝箔有阻光和防水的性能,表面平滑,印刷效果好。纸袋重量轻可折合捆绑,运输、携带方便,价格较低,使用较普遍。规格有50 g、100

9、g、150g 等。其缺点是密封性不强、易破损、不便重复使用。2.5. 茶叶的储藏茶叶储藏方法:(塑料袋、铝箔袋贮存法、金属罐贮存法、低温贮存法、 茶叶长期贮存再处理方法)2.5.1. 塑料袋、铝箔袋贮存 最好选有封口且为装食品用之塑料袋,材料厚实一点、密度高的较好,不要用有味道或再制的塑料袋。装入茶后袋中空气应尽量挤出,如能用第二个塑料袋反向套上则更佳,以透明塑料袋装茶后不宜照射阳光。以铝箔袋装茶原理与塑料袋类同。另外,将买回来的茶分袋包装,密封后装置于冰箱内,然后分批冲泡,以减少茶叶开封后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延缓品质劣变的产生。 2.5.2. 金属罐贮存法 可选用铁罐、不锈钢罐或质地密实的锡罐

10、,如果是新买的罐子,或原先存放过其它物品留有味道的罐子,可先用少许茶末置于罐内,盖上盖子,上下左右摇晃轻擦罐壁后倒弃,以去除异味。市面上有贩售两层盖子的不锈钢茶罐,简便而实用,如能配合以清洁无味之塑料袋装茶后,再置入罐内盖上盖子,以胶带黏封盖口则更佳。装有茶叶的金属罐应置于阴凉处,不要放在阳光直设、有异味、潮湿、有热源的地方,如此,铁罐才不易生锈,亦可减缓茶叶陈化、劣变的速度。另锡罐材料致密,对防潮、防氧化、阻光、防异味有很好的效果。2.5.3. 低温贮存法 将茶叶贮存的环境保持在5度C以下,也就是使用冷藏库或冷冻库保存茶叶,使用此法应注意: 贮存期六个月以内者,冷藏温度以维持05度C最为经济

11、有效;贮藏期超过半年者,以冷冻(-10至-18度C)较佳。 贮茶以专用冷藏(冷冻)库最好,如必须与其它食物共冷藏(冻),则茶叶应妥善包装,完全密封以免吸附异味。 冷藏(冷冻)库内之空气循环良好,以达冷却效果。 一次购买多量茶叶时,应先予小包(罐)分装,在放入冷藏(冻)库中,每次取出所需冲泡量,不宜将同一包茶反复冷冻、解冻。 由冷藏(冷冻)库内取出茶叶时,应先让茶罐内茶叶温度回升至与室温相近,才可取出茶叶,否则骤予打开茶罐,茶叶容易凝结水气而增加含水量,使未泡完之茶叶加速劣变。 2.5.4. 茶叶长期贮存再处理方法 茶叶含水量控制在3-5%才能作长时间的保存,焙火及干燥程度与茶叶贮藏期限有相当重

12、要关系;一般而言,焙火较重,含水量较低者可贮存较久。 茶叶最适贮存期届满时,应取出再焙火。可洗净电饭锅至无味,拭干后倒茶叶于瓷盘或铝箔纸上置入电饭锅内,开关切至保温位置,锅盖半掩,适时翻动,约半天时间,茶叶由陈旧味转清熟香,以食拇指捏之即碎为宜,俟降温冷却后,始可再行包装贮藏。 有人以微波炉干燥、烘焙茶叶,唯其加热时间短,且炉门需紧闭,火侯不易控制,常导致茶叶表面炭化或陈旧味未能逸散之缺点,技术上仍待克服。 最稳当的方法是将珍藏的茶叶委请熟识的茶师或茶农代为焙火本文由和茶网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茶叶的33 3. 存在的问题3.1.影响茶青品质的因素 人为因素:采茶手法好坏,对于茶叶品质有直接的

13、影响,如用手扭采、捋采、抓采,容易破坏树冠,损伤茶芽,采下的芽叶老嫩不一,又多破碎、梗子,老叶混杂,高,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把握住茶叶的采摘时候,采摘手法、采摘长度等,应提倡科学采摘用手扭采不便加工,不利于生产优质茶,影响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凤岗茶叶采摘手熟练但品质不、捋采、抓采,容易破坏树冠,损伤茶芽,采下的芽叶老嫩不一,又多破碎、梗子,老叶混杂,不便加工,不利于生产优质茶,影响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所以,选用恰当的采摘手法非常必要。 非人为因素: 受冰雪天气影响,春茶采茶期应推迟20来天左右,产量可能减少30%40%,今年凤岗县遭受70年一遇的干旱,让遵义市茶叶产区的春茶严重受到影响茶市呈现卖方市

14、场,导致茶叶供不应求。3.2. 管理体系不健全3.2.1. 茶叶生产和销售缺乏组织约束力,呈无序化状态,产品质量没有可执行的统一标准,质价不符合现象时有发生。3.2.2. 各部门较为独立,沟通不易。使得业务运作效率低。3.2.3. 协作不良,效率低,反应慢3.2.4. 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或者库存居高不下,或者停工待料。 企业可以建立一个以物流管理中枢部门为核心、分工协作履行物流管理的各项职能的组织体系。可以在企业设置物流室主要任务:发现问题、研究改进办法,制定新的物流计划,即实现企业物流合理化。3.3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3.3.1 种植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 茶园茶树个体间差异大,单产低。由

15、于大部分地区只采制春茶,很少采摘夏茶和秋茶,导致茶叶资源浪费严重,产量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3.2 茶叶加工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 茶叶加工、规模小、但拥有的加工设备少,机械化程度低,采摘方式落后坊式生产,主要依靠手工采摘和加工,导致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生产的茶叶80%属于低挡茶,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3.3.2 经营分散,行业混乱,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效率低下,没有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强势名牌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现有的生产、加工和营销企业缺乏有效协作,市场导向不力,政府行政推动难度大。优势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导致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低。3.3.3 管理体制混乱,管理方式落后 从微观来讲,企业茶园的管理大多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水平低,而茶叶经营企业也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管理效率较低。 从宏观来讲,茶叶产业的管理较为分散,茶叶生产与加工,流通被分割在不同的管理部门。3.3.5储存条件差,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