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案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732185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扁鹊治病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扁鹊治病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扁鹊治病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扁鹊治病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扁鹊治病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扁鹊治病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扁鹊治病案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扁鹊治病案例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 9 个一类字,认读 4 个二类字, 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 等词语并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主要内容补充完整。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说出 人物的内心想法, 读出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 读出蔡桓公态度的变 化。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从寓言中受到的启发,并结合生活 中的事例来谈一谈。4.引入古文扁鹊见蔡桓公 ,体味文言之美,感受学古文的乐 趣。 教学重点: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 的心理;反复地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课时:1 课时教学准备:课文纸、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2、 教学过程:一、简介主角,古文激趣1、一位古人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 (课件显示头像及 名字),他就是扁鹊(板书,学生书空并齐读) 。2、扁鹊究竟何许人也?让我们从这些成语里猜想一下。 (自 读)课件显示: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3、你们从这些成语里得到了关于扁鹊的什么信息? (说出依据)4、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 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 而 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他是中医的鼻祖,创造了望、闻、问、 切的诊断方法;他治愈了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虢国太子, 被誉为神医。 可有一天,扁鹊却捻着胡子摇着头说:“臣是以无请也。”一一是 谁,得了什么病, 居然

3、让这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医束手无策呢?大家 一定会在扁鹊治病里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成语导入介绍主角,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丰富了学 生的积累; 用古文片段导入, 能够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 有利于学生 更好地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如果 读完一遍,老师还没有叫停,就接着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不明白 的地方做出标记。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接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 故事在讲什么?【设计意图: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 难度,改变提问的方式,把生硬的“归

4、纳课文主要内容”换成了“用 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故事在讲什么” ,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了难度。 】4. 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自读,并按照要求依次写出生字词:bi m quecei名医拜见桓公,几次指出他的病在皮肤、皮肉之间、chan g wel i cci,劝他赶快治疗。 但蔡桓公不予,原本可以通过敷t engt mg y co、扎针、治愈的病深入骨髓,无药可医。【设计意图:通过此项练习,学生可以巩固生字的掌握,正确、美观 地书写生字,在此过程中,通过练习条中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简要叙述, 学生也能学习到一定的概括方法。 】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通过几个同学

5、的叙述, 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什么叫寓言,大家还记得吗?(学生答后评价)我们一 起走进这则寓言,看看它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 “名医”,可结果蔡桓公死 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设计意图: 构建大的阅读话题, 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 维训练、语言积累。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交流时,根据学生 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6、。】 3学生交流汇报。预设:( 1).课件出示: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 “大王,据我 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 (站了 一会儿、小病、发展) ,说明他医术高明;(2).病情的发展:课件依次出示: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 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要不治还会加深。” (皮 肉之间会加深)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 “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 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 (肠胃 更加严重)又过了十来天, 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 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老 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医术高明( 3). 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 (医

7、德高尚。)几次拜见都只是 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 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看病, 不但 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说明他确实是名医。(4).课件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 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 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 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解释病理,可 以看出扁鹊是名医。5).最后蔡桓公确如扁鹊所说,因病而死,证明他是名医 四、桓公之死,追根溯源 1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 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2. 交流探寻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1)病的原因 师:蔡桓

8、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你从哪句话找到的?画下来。 课件出示:扁鹊解释道: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 肉之间, 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 即使发展到肠胃里, 服几剂汤药也 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 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 我们发现蔡桓公的病经历了 4个阶段:皮肤-发展到皮肉-发展到 肠胃-深入骨髓,结果也是大不一样: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 好-只能等死 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病从小处医) 病从小处医。 很多事情也是如此, 你能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吗?( 2)人的原因:蔡桓公固执己见,傲慢师过渡:是啊,小

9、病不及时医治会成大病,生活也是如此,小的错误 不及时改正会酿成大错。 这时我们就应该从小处防范, 努力杜绝事态 的进一步发展,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防微杜渐(板书) 。但是蔡 桓公仅仅是死于生病吗?不是的。 请你再读课文, 找出描写蔡桓公的 句子。A .课件出示: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 动作、神态?读出来。【设计意图: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就应该立足文本,文本没 有写蔡桓公说话的表情、 动作、神态,而让学生在想象补充中了解蔡 桓公对扁鹊的态度,则可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谐统 一。】B.

10、课件出示: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C .课件出示: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句子写得很简单, 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 子?D、课件出示: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从扁鹊“连忙”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师:蔡桓公的固执己见和傲慢断送了自己的命啊! 原来罪魁祸首竟是 自己!3. 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思考,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 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

11、(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4. 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 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此时此刻,蔡桓 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临终之际,蔡桓公想起扁鹊的再三劝 告, 。交流。(师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渐、 讳疾忌医)【设计意图:课堂练笔要紧紧围绕文本进行。这个环节的设计, 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写作中,自然而然会把寓言故 事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教学难点,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 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设计意图: 寓言故事中最能带给我们启发的无疑是蔡桓公, 他的

12、所 作所为对如今的学生来说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将课文的 重点放在研讨 “桓公之死” 这一问题上, 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固执 己见、傲慢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样直观地感受,学生一目了然, 带来的冲击会更大。 】五、理解寓意,初识古文1寓言中出现了两个主人公, 怎样评价他们(选择一个说即可)? 2读了这则寓言后,你可以明白怎样的道理(可以从扁鹊、蔡 桓公两个方面入手,只要说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3初识古文: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变得比 半个小时前更聪明了。 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非所著 的韩非子。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课文用了 436 个字来写,而韩非仅仅

13、用了 198 个字就讲清楚了。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 段(课件出示):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 m),扁鹊曰:“君有疾在腠(ec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 8)治不病以为功。”师:能读得懂吗?我来读原文中的句子, 你能不能找到课文中相关的 语句呢?学生自由诵读古文,体验感悟。【设计意图:学生接触古文,教师在教学中用“对比读”的方法,让 学生充分感受到古文简洁生动的特点, 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 激趣: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阐明的深刻的 哲理警示着每一个人, 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寓言故事都是从古文 中翻译而来,如:郑人买履,亡羊补牢等等。2. 推荐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另外自己课下搜集一篇古文寓 言故事,了解故事并熟读古文。板书设计: 扁鹊(为 蔡桓公)治病三劝三不理医术高超固执己见医德高尚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正确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